曲 紅
優化社會工作,促進精神脫貧
曲 紅
精神貧困已經被列為二十一世紀最為嚴重的社會問題之一,精神脫貧作為精準扶貧理念進行戰略研究的重點,在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的過程中發揮著至關重要的作用,其主要包括三種,即能力、思想以及心理上的脫貧。通過對社會工作的優化有助于實現精神脫貧,但是由于社會工作難以深入到心理和精神層面上,導致精神脫貧的成效并不高。為此,必須采取有效的方法,實現對社會工作的優化和精神脫貧。
優化 社會工作 精神脫貧
原因層次分析法是一種能夠將一般分析法超越的方法,除了能夠實現能力脫貧,并且心理和世界觀層面也能夠有效的深入進去,進而有助于實現心理和思想脫貧的實現。本文在原因層次分析法的基礎上進行社會社會工作的優化,促進精神脫貧的實現。
不管是那種原因所導致的貧困,精神上的貧困一直都是最主要的主觀因素。所謂的精神貧困主要是指人類理性的滯后,如觀念、價值觀、追求以及習慣等,再加上基本生存和發展技能的缺乏,導致現實生活中的基本要求都不能得到有效的滿足。然而,精神脫貧則指貧困主體有自己的追求和信念,并且將積極向上的價值觀樹立起來,各種不良習慣也在慢慢的改變,具有一些類似于脫貧致富的決心等主觀上的意愿,在外界的幫助下可以努力的促進自身生存和發展能力的顯著體提高。
同時,社會工作的優化和貧困的治理本身有一定的共源性,進行社會工作的起點與核心理念便是反貧困,并且實現社會工作的價值理念和精神脫貧,在一定程度上與滿足各種基本條件具有一致性,如生命質量的提高、社會參與、基本權力的掌握、個人的安全以及生存發展上的選擇等。社會工作所秉承的專業理念是脫貧工作的起點和努力的最終目標。目前,在優化社會工作的過程中,貧困問題已經被當作重點問題進行研究,尤其是精神脫貧,即能力、心理和思想錯層面的脫貧。
(一)多層次分析法
(1)問題認識和解決的具體方式在一定程度上深受人們思想觀念的影響,具有強制邏輯性的“手”有助于邏輯支點的形成,進而能夠對人們的思想和行為進行制約,使其按照既定的路徑進行。但是,不合理、不進行及時轉變和變通所形成的邏輯支點具有非常明顯的不合理性,若按照這種思維進行,則形成的未來都是不合理的。因此,必須要深入到“隱匿”的世界觀中,對制約人思維和行為的邏輯支點進行重點解構,對現實進行哲學性的反批判,在此基礎上所制定出來的邏輯支點和方案都具有一定的合理性。
(2)弗洛伊德把人的心理結構分為兩部分,即意識與無意識,對人的行為和思維進行支配的屬于無意識的范疇,且無意識一般都很難察覺,需要在藝術、文學、神話以及夢的幫助下讓人們意識到并進行科學的調控。同時,原因多層次分析法可以將綠色的精神觀、隱喻和無意識的新時代吸收進來,進而能夠將傳統的方法超越,對隱喻所隱含的、由人思維和行為所支配的直覺、情感以及心態等進行科學的支配,促進其中不合理要素的及時轉變,將優質的要素進行科學的吸納與重組,進而有助于實現對現實的徹底變革。
(二)行動研究
原因層次分析法在對心理和世界觀層面、不合理現實成因進行分析之后,利益相關者需要在整個行動研究中參與,致力于通過采取行之有效的措施來實現對這些不合理因素的改變,進而有助于實現對未來的優化。所謂的行動研究主要是指參與者在社會情境中進行集體反思的探究性活動,以此該對自身的社會實踐進行科學的改善,確保其工作能夠朝著合理性和公正性的方向發展,強化參與者對實踐和情景的認識與理解,促使實踐工作者能夠在一邊行動的過程中進行研究。
(1)在原因層次分析法“哲學反思”的基礎上,由社會工作者、哲學家和作家所組成的脫貧共同體對貧困對象的世界觀層面進行深入的研究,在所開展的社會價值選擇活動中來實現思想層面上的脫貧。
(2)從“扶志”的角度出發,來將人們精神層面的“貧根”徹底消除,而這種“貧根”主要與人們思想觀念上的障礙、畏難的心理以及個人在進取過程中的缺失的動力等有很大的關系,如個體對于價值觀的追求、信念等,進而將貧困人口中戰勝貧困的志向主動的“扶”起來,激發外在與內在的活力。在優化社會活動的過程中可以對相關政策的宣傳,促使貧困人口所受到的社會歧視與壓力能夠降到最低,促使貧困群體自主意識的不斷增強,通過人生觀和價值觀的樹立來幫助其認知能力的顯著提高,最終能夠將人們的思想貧根和“人窮志短”的心理貧根徹底的消除掉。
(3)從“扶智”的角度出發,實現貧困人口能力的脫貧?!笆谌艘贼~不如授人以漁”,“扶智”可以為精神脫貧提供重要的保障,通過讓貧困地區的孩子接受良好的教育,是進行扶貧任務開發的重要任務之一,在一定程度上有助于將貧困代代相傳的方式阻斷。促進貧困人口收入水平的顯著提高能夠在短期內解決貧困問題,但是站在長遠的角度上考慮,扶起貧困人口自我脫貧的能力才是最重要的。
社會工作在理論上的取向和專業的價值理念,在一定程度上與反貧困上具有契合性非常大,是進行精神脫貧的關鍵。運用原因層次分析法可以對貧困造成的原因進行深入的分析,對導致這種情況的心理根源和思想觀念進行有效的分析,對于優化社會工作和介入精神脫貧來說十分有必要。
[1]鄧永超,龐日君.原因層次分析法優化社會工作對精神脫貧的介入[J].社會工作,2016(05).
[2]鄭敏儀.優化社區矯正工作建設,促進社會精神文明程度提升[J].經營管理者,2015(23).
(作者單位:壽光市民政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