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理化
淺論反壟斷法私人執行制度的構建
張理化
反壟斷法的私人執行是指由私人市場參與者發動的反壟斷訴訟,這種方式以對個人利益的救濟以完成對維護公共利益的維護,我國《反壟斷法》僅有原則性規定,不足使該制度有效運作,為維護消費者的利益,需要在反壟斷領域應引入該項制度。
反壟斷私人執行制度 集團訴訟 證據制度
反壟斷法的私人執行則是指由自身利益受到反競爭行為影響的法人或自然人通過民事訴訟或仲裁的方式來執行反壟斷法,進而維護自己的利益。反壟斷法私人執行在反壟斷法的執行體系中有以下幾點優勢:
(一)彌補公共執行的不足
壟斷行為直接危害到當事人的利益,受到壟斷行為侵害的當事人具有強烈的利益訴求,如果法律設計有利于保護受害人的利益,受害人會積極提起訴訟。并且反壟斷法私人執行通過對個人利益的救濟,矯正不均衡的社會關系,在客觀上可以達到維護公共利益的目的。因此,反壟斷法私人執性方式作為公共執行方式的一種補充,可以彌補公共執行不足所產生的“執行缺口”,增大壟斷行為被發現的可能性。
(二)威懾功能
在反壟斷私人訴訟案件中,若自然人或法人起訴壟斷性企業勝訴,則實施壟斷行為的企業要賠償受害人損失,私人執行的賠償功能可以使社會財富重新得到有效分配,這種損害賠償功能可以實現直接正義,在違法行為人承擔較高的損害賠償責任的條件下,能夠對壟斷性為的實施者產生威懾功能。
分析世界各國的反壟斷法立法及司法實踐,美國最早確立了反壟斷法的私人執行制度。完善的集團訴訟制度、高額的懲罰性損害賠償制度、有利于弱勢一方的證據開示使得反壟斷私人執行制度在美國的實行非常成功,美國由私人提起的反壟斷訴訟占到反壟斷案件的90%以上。近年來許多私人訴訟制度原本并不發達的大陸法系國家也逐漸完善本國在反壟斷領域的私人執行制度,比如2005年歐盟委員會頒布了《違反歐共體競爭規則的損害賠償訴訟綠皮書》,2008年頒布了《違反歐共體競爭規則的損害賠償訴訟白皮書》,歐盟在建立反壟斷法私人執行機制時,對證據開示制度、集團訴訟制度、損害賠償制度非常重視。由此可見,損害賠償、集團訴訟、證據開示是建立反壟斷法私人執行制度的關鍵。
我國反壟斷法對于反壟斷法私人執行制度很不完善,僅有一個原則性的規定,對此,可從集團訴訟、證據制度和損害賠償三項制度入手,來完善反壟斷領域的私人執行制度。
(一)集團訴訟
壟斷案件與一般民事侵權案件相比,受害人往往數量眾多,但是單個的受害人所受的損失又往往較小,比如個別壟斷行為侵害的消費者數量可高達上千萬,但是由于每個受害人所受損失不大,但訴訟成本卻很高,涉及到證據的搜集困難、案件訴訟程序復雜等問題,對于個人來講,缺乏訴訟動機,而集團訴訟可降低訴訟成本,使得一個人或小商業組織能夠進行反壟斷訴訟。
對于集團訴訟制度的構建,要考慮三個問題,其一是對于集團成員的劃定,基于“共同的法律問題或事實問題”而產生訴求的當事人都可認定為集團成員。其二,由法院依職權來確定集團代表人,任何受到壟斷行為侵害或者有受侵害危險的當事人向法院提起訴訟時,由法官來決定是否可以提起集團訴訟。
(二)證據制度
(1)舉證責任。《反壟斷法》沒有對舉證責任的問題做出特別規定,《民事訴訟法》規定舉證責任的基本原則是“誰主張,誰舉證”,由于壟斷行為的復雜性和論證的困難性,現實中原告難以證明相關企業、行業協會簽訂有壟斷協議、具有市場支配地位、濫用了市場支配地位,為了彌補原告在舉證能力方面的不足,可區分不同的情況適當減輕原告的舉證責任或者實行舉證責任倒置。
(2)證據開示制度。在壟斷案件中,壟斷性企業居于絕對的優勢地位,此類案件中訴訟雙方當事人的信息極度不對稱,壟斷企業擁有足夠的力量對其違法行為進行掩飾,掌握著本行業的大量信息,甚至具有行業規則的制定權;壟斷行為的受害方常常是實力相對弱小的經營者或者分散的消費者,處于市場交易雙方中的弱勢一方,很難了解對方的各種經營信息,在訴訟中很難提出對自己有利的信息,故而在反壟斷訴訟中原告很難完成其證明責任,例如對于市場支配地位的認定,需要搜集到產品的相關市場、企業的市場份額等經濟數據,作為消費者顯然無法搜集到這類數據。在反壟斷領域引入審前證據開示制度能在一定程度上緩解原、被告之間信息的不對稱問題,增加原告勝訴的幾率。
(三)損害賠償
我國壟斷行為的實施者承擔責任的基礎是民事侵權責任,在反壟斷領域我國并無懲罰性損害賠償,這對于訴訟成本高昂的反壟斷案件來說,無法激勵受害人提起反壟斷訴訟。對此,可借鑒美國《克萊頓法》第四條關于三倍賠償的規定:任何因反托拉斯法所禁止的事項而遭受財產或營業損害的人,均可得到實際損失的三倍的賠償。此項規定可以激勵受害者,增加違法成本,威懾違法者。
[1]王健.反壟斷法私人執行的優越性及其實現——兼論中國反壟斷法引入私人執行制度的必要性和立法建議[J].法律科學(西北政法學院學報),2007(04).
(作者單位:鄭州工程技術學院)
張理化(1979-),女,河南鄭州人,研究生,副教授,研究方向:經濟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