季紹文 楊 梅
教學價值生成視域下高校思政課載體探究
季紹文 楊 梅
教學載體的恰當選取,是保障我國高等院校思想政治理論學科教學工作順利獲取到最佳預期效果的基本條件,本文圍繞教學價值生成視域下高校思政課載體問題,擇取兩個具體方面展開了簡要的分析論述。
教學價值生成視域 高等院校 思想政治理論課 載體
在現有的高等教育事業基本理論的指導約制背景之下,高等院校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學工作的實質,就是要以類型多樣的教學載體作為基礎性教學工作實踐渠道,以介紹和呈現類型多樣的高等院校思想政治理論學科知識內容要素作為中心內容的教學工作實踐過程。從這一角度展開具體分析,在我國高等院?,F有的思想政治理論課程知識內容教學實踐過程中,教學載體在具體擇取和運用過程中,是否具備科學性和合理性,對于我國高等院校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學工作綜合效果獲取水平,具備不容忽視的重要影響。高等院校思想政治理論學科任課教師,在具體的教學實踐過程中,針對具體面對的思想政治理論學科教學知識內容,擇取和運用適當類型的教學內容呈現載體,借由改善提升高等院校思想政治理論學科任課教師與對象學生群體之間的交流互動機制,保障和促進我國高等院校在校學生群體的教學效果獲取水平不斷改善優化,進而逐步提升我國高等院校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學工作的綜合性開展效果。有鑒于此,本文將會圍繞教學價值生成視域下高校思政課載體展開簡要闡釋。
(一)基于概念內涵界定層次存在混淆性和模糊性
受多種多樣主客觀因素的共同影響,我國高等院校思想政治理論課任課教師,在具體分析教學載體的基本內涵過程中,往往存在著與教學方法之間的混淆現象,而在實質性層面,方法要素與載體要素之間本身具備鮮明差別,并且集中展現在如下所述的幾個具體層面:
第一,基于實體與非實體考量層面。方法要素與獨立人類個體的各項基本活動之間具備密切相關性,在特定教學活動的預期目標明確設定的實踐背景之下,通過對適當類型教學方法的引入運用,能夠實現實際教學活動組織開展過程中,主體性要素與客體性要素之間的充分結合與轉化,并且教學方法通常會伴隨著主體要素和客體要素的不斷變化而變化,在預期設定的教學工作目標順利實現的背景之下,教學內容參與主體活動過程的結束,通常會導致教學方法要素延續存在的價值完全消失。載體要素是具備充分外部顯示特征的真實性物質載體,能夠被獨立存在的各類主體進行認知和把握,具備較為充分的可應用性和可操作性。
第二,基于信息要素承載狀態與非承載狀態的考量層面。信息要素的承載性是我國高等院校思想政治理論課程教學過程中的顯著特征,本身承載著我國高等院校思想政治理論課程教學工作領域的教學任務、教學目的、教學原則,以及教學內容等信息內容要素;而從存在屬性角度展開分析,通常教學方法難以實現對任何類型教學內容要素的有效充分承載。特定教學載體在完成針對高等院校思想政治理論課知識內容要素的承載任務過程中,同時具備內隱性和外顯性的表現特征,但是只有在針對實際承載信息要素進行外部呈現過程中,才能順利獲取到較好的預期效果。
第三,階級性和非階級性。高等院校思想政治理論課的基本特點,在于應當借由對恰當類型教學載體要素的引入呈現,充分展現和揭示高等院校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學實踐過程中,主客體要素的階級屬性,但是在這一實踐過程中,教學方法將會難以展現出充分的積極性。教學載體的積極性,在于能夠展現出特定階級群體參與精神生活實踐體驗活動過程中的規范化,確保實際組織開展的高等院校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學工作,能夠穩定順利地獲取到最優化的預期效果。
第一,高等院校思想政治理論教學效果的生成,與預先設定的教學工作組織開展目標之間具備相關性,只有切實提升在高等院校思想政治理論課程教學目標設定過程中的科學性和合理性,才能確保在實際組織開展的教學工作過程中,順利獲取到最優化的預期效果。遵照高等院校思想政治理論課本身具備的一系列專有特征,運用類型多樣的教學載體開展具體化的課程知識內容教學呈現工作,應當采取適當措施,充分關注教學目標設定與教學效果生成之間的充分結合,確保實際教學過程中,預設教學目標能夠具備較為充分的有效性和可行性,進而在高等院校思想政治理論課程教學實踐過程中,能夠展現出較為充分的計劃性,效能性和可控制性。而現階段我國高等院校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學實踐過程中,在預設和生成層面所展示的相互脫節問題,無疑給我國高等院校思想政治理論課實際教學過程中,預設教學生成目標的順利實現,造成了極其顯著的不良影響。
第二,高等院校思想政治理論課程教學目標的具體生成,離不開多種類型教學載體對教學信息要素的有效承載。在我國現代高等教育事業的綜合性歷史發展實踐背景之下,高等院校思想政治理論學科的教學工作,本身具備教學科目數量眾多,以及教學內容較為豐富的具體特點,因而也給我國現有的高等院校思想政治理論課任課教師,具體教學實踐過程中教學載體的適當選擇提出了一系列具體。在我國現有的高等院校思想政治理論課程教學實踐工作過程中,受多種多樣主客觀因素的共同影響,我國依然有一定數量比例的高等院校思想政治理論課任課教師,在實際教學工作的組織開展過程中,無法結合具體面對的教學內容擇取恰當類型的教學載體開展具體化想教學實踐工作過程,導致實際面對的教學內容要素與教學載體形態之間,無法建構形成穩定充分的相互貫通、相互包含,以及相互促進關系,給我國高等院校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學工作最佳預期效果的順利獲取造成了極其顯著的不良影響。
想要在基于價值生成的教學理念指導背景之下,獲取到高等院校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學工作的最佳預期效果,應當借由采取和運用適當類型的指導和干預措施,確保在實際開展的教學載體選擇工作過程中,能夠具備穩定且充分的科學性和合理性。
要切實督導我國高等院校思想政治理課任課教師,全面充分認識教學載體與教學知識內容之間的相互關系格局,并且逐步掌握根據具體教學內容選取恰當教學載體的實踐本領,通過具體高等院校思想政治理論課程知識內容的教學呈現,確保實際開展的教學工作,能夠順利獲取到最佳預期效果。
要在具體運用多元化教學載體開展高等院校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學實踐過程中,高等院校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師,應當重點關注具體教學內容與教學載體之間的相互關聯特征,并且以教學載體為基礎,重點致力于在具體教學內容的課堂呈現過程中,充分彰顯高等院校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學工作多元化教學載體的充分應用價值,在逐步改善提升對象學生群體在學習吸納高等院校思想政治理論課知識內容過程中的感知真切性背景下,確保我國高等院校思想政治理論課的教學效能水平顯著改善提升。
針對教學價值生成視域下高校思政課載體問題,本文擇取教學載體價值缺失問題分析,以及基于教學價值生成的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學載體的選擇策略,兩個具體方面展開了簡要的論述分析,旨意為相關領域的研究人員提供借鑒。
[1]胡銀平.海派文化視閾下上海高校大學生思政教育的拓展與實現路徑[J].包頭職業技術學院學報,2016(01):6~10.
[2]何萌.探究新媒體環境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實效性策略——兼評《新媒體環境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教學研究》[J].云南財經大學學報,2016(02):161~162.
[3]馬英華.教學價值生成視域下高校思政課載體探究[J].黑龍江高教研究,2016(01):99~101.
[4]施紅玉.高校思政課的實踐教學載體的探究[J].高教論壇,2011(11):59~61.
[5]裴育萍,岳新風.試析微媒體視域下高校思政課探究性教學模式[J].山西高等學校社會科學學報,2017(01):58~60,64.
[6]羅昌勤.構建高校思政課研究性實踐型教學模式的難點和對策——基于生態系統觀的視角[J].南方論刊,2014(05):97~100.
[7]劉順,段洪濤,凌惠.中國高校思政課教學方法改革研究述評[J].創新,2014(04):100~106,127.
[8]李鳳蘭.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實踐教學的創新與探索——以華中農業大學教改試驗班為例[J].經濟師,2009(05):90~91.
(作者單位:云南經濟管理學院)
季紹文(1977-),男,漢族,碩士,講師,研究方向:思想政治教育;楊梅(1984-),女,漢族,碩士,講師,研究方向:思想政治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