牛作領
基于產教融合分析本科院校應用型人才培養模式的完善
牛作領
產教融合是培養本科院校應用型人才的重要手段,它對提高科研水平有很高的要求,并且對辦學資源、人力資源和企業的融合程度要求嚴格,有效的將院校與企業融合在一起,開啟院校與企業的共同育人模式。本文在產教融合的背景下,通過研究本科院校應用型人才的培養問題,盡可能的完善應用型人才培養的模式。
產教融合 本科院校 應用型 人才培養模式
根據國內外近幾年來對產教融合的研究,我們不難發現實施產教融合是現在本科院校教育體系發展的必然途徑,一些發達的國家更是通過實踐證明了本科院校中產教相互融合的重要性。產教的深度融合作為政府、企業、學校等多方面聯合培養應用型人才的重要舉措,在教育行業意義重大,對企業和本科院校都有好處。從企業方面來看,參與產教融合可以獲得有關方面的實惠,并且還可以得到良好的社會聲譽,從本科院校方面來看,因為企業的參與,在教學的過程中可以明確人才的培養目標,為培養應用型人才做準備,并且對教學專業的劃分和對教學內容的設置也起到了規范的作用,以適應企業的發展為目的,提高本科院校學生的職業技能,塑造良好的職業態度。
產教融合不但能促進企業的發展,還能推動區域經濟的發展。培養適應社會發展的有用之人,加快產業經濟的發展是產教融合的最終目標,本科院校的教育只有依賴在經濟支柱產業的身上,才能長久的存在下去,學校的責任就是為社會培養更多的應用型人才,滿足企業的需求,增強企業的生產效益,推動經濟的發展。
首先,部分院校存在師資不足的問題,并且教師的教學水平不高、教學專業、內容的結構劃分也不合理,對學生沒有明確的培養方向,不能滿足社會、企業的需要。其次,各專業的內涵建設不完善,沒有明顯的專業特色,與經濟產業的有關專業嚴重缺少,并且,教學方式不新穎,沒有實現教學的改革以及對課程體系的建設。最后,沒有一個完善的教學資源庫是最為嚴重的問題,并且一些資源不能共享,這就使得學生只能局限在自己所學的專業中,不能豐富學生的知識面,并且使學生缺乏對知識的交流、溝通討論的能力,不利于學生鉆研知識、自主學習。
(一)開設與經濟產業有關的專業,注重建設專業內涵、塑造獨特的專業特點
本科院校應該用國際化的視野,去學習優秀的職業教育的經驗,遵循立足地方、服務產業的教育原則,結合國情,引導更多的企業參與進教學中,幫助學校開設與企業有關的專業,實行訂單式的培養方案,在設置專業的時候,緊貼企業的需求,重視專業的教學改革和教學團隊的建設問題,培養高素質的應用型人才,提高院校畢業生的就業率。在教學中,除了重視對專業技能知識的培養,還要增強對能力、綜合素質的培養。
(二)建立共享型的數字化教學資源庫,豐富教學資源
建設數字化的教學資源,通過多個平臺進行課程教育,以學生為本,把資源庫的建設與專業的建設相融合,培養學生獨立自主的學習能力,共享型的資源庫可以讓學生們進行在線學習,打破專業的束縛,學習多方面的知識,還可以進行網絡交流,增強溝通能力,即使畢業生就業后,也可以通過網絡進行學習,提升技能知識。
(三)組建由企業、學校結合的教學團隊
本科院校應該多借鑒國內外其他院校教學團隊的組建經驗,與一些企業的骨干合作,共同進行教學,同時,對專業教師的要求也要提高,教師不但要有很強的理論教學功底,還得能從事實踐的工作。在教學中,我們要利用一切能利用的師資,以本科院校內部的教師為重點,企業骨干教師為輔助,充分發揮教學團隊的作用,為培養適應社會、企業的應用型人才努力奮斗。
(四)教學內容、場地的改變
首先,我們要把傳統的教學內容進行改變,用理論教學與實踐教學的結合體來替代,在教學中,充分利用企業的資源,將企業的項目設計工作融入到教學中,讓學生在操作中實踐自己所學習的理論知識,提高學生的操作能力。其次,將學生的教室移到企業車間、產業園區中去,隨著理論知識的變換來變換“教室”,讓學生較早的了解自己的職業場地,課程作業的布置也要與工作的內容有關,培養學生的職業素質。
產教融合的教育理念,對本科院校培養應用型人才十分有益,不僅可以滿足社會、企業的定向需求,還能解決畢業生的就業問題,這種學校、企業雙方合作的育人模式,對應用型人才的培養具有積極的意義。本文基于產教融合,多方位的分析了人才培養模式,對本科院校應用型人才培養模式的完善產生了積極作用。
[1]徐春艷.高職院校深化產教融合培養應用型人才的思考[J].職教通訊,2015.
[2]張俊竹.基于產教融合的應用型藝術設計人才培養模式研究[J].教育與職業,2015.
(作者單位:西安交通工程學院)
牛作領(1980-),男,漢族,陜西咸陽人,西安交通工程學院,講師,研究方向:計算機與通信信號教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