汪 靜王阿菊
加快推進遼寧高等藝術教育國際化的思路與對策問題研究
汪 靜1王阿菊2
在“一帶一路”戰略和經濟結構轉型背景下,遼寧省高等藝術教育獲得了前所未有的發展機遇。本文在PEST戰略理論框架下對遼寧高等藝術教育國際化發展相關的政治、經濟、社會等外部環境進行分析,通過實證研究和分析為有關部門制定和實施遼寧高等藝術教育國際化提出建議。
高等藝術教育 國際化 對策
2014年遼寧省政府將“教育國際化推進工程”列為中長期教育改革和發展規劃綱要組織實施的十五項重大工程之一。2015年省教育廳印發《遼寧省“教育國際化推進工程”實施方案(2015-2020年)》,遴選一批本科專業開展課程體系國際化改革試點,實施“教育國際化推進工程”。
國內外高等藝術教育國際化的研究有多種理論視角,如意義視角、內涵視角以及比較教育學視角。基于意義模式視角的高等藝術教育國際化研究人才強國戰略,試圖找出符合我國國情的高等藝術國際化人才培養策略。
但仍有不足:(1)已有研究多為利用文獻資料進行廣泛性的論述或者是個體研究,缺乏對地方性高等教育國際化的深入思考; (2)對轉型時期遼寧高校如何有效地向引入外來優質教育資源,仍然是高等藝術教育國際化研究的薄弱環節。
(一)研究目標
首先,在PEST理論框架下分析遼寧高等藝術教育國際化面臨的外部環境。
其次,根據目前遼寧省所處的外部環境,探討自上而下——政府層面的思路與對策以及自下而上——學校層面的思路與對策,以期能夠發揮優勢、抓住機遇,實現遼寧省高等藝術教育國際化。
(二)研究方法
首先對遼寧高等藝術教育國際化發展的外部環境進行戰略性分析,采用PEST戰略分析法分析遼寧高等藝術教育國際化發展相關的政治、經濟、社會和科技因素。
其次,在理論分析和實證研究基礎上,提出加快推進遼寧高等藝術教育國際化的思路與對策。
(一)遼寧高等藝術教育國際化面臨的外部環境分析和結果
根據PEST戰略理論框架,遼寧高等藝術教育國際化發展的外部環境包括其發展相關的政治、經濟、社會和科技因素。
P(Politics)政治環境,目前,與遼寧省高等藝術教育國際化相關的政治因素包括“一帶一路”戰略的深入推進。一些高校已緊跟“一帶一路”戰略,瞄準了俄羅斯、蒙古和中亞的教育市場,成為遼寧省高校國際合作未來發展的重點。
E(Economics)經濟環境,遼寧省經濟基礎較好、發展結構日趨平衡。2016年,遼寧省經濟開始緩慢回升。經濟的發展為高等藝術教育國際化提供了經濟基礎,同時對藝術類人才培養提出了新的要求。
S(society)社會環境。遼寧省高等藝術教育主要集中在沈陽、大連等大型城市,分布分散、形式多樣,可以說高等藝術教育國際化也隨之發展不平衡。
T(technology)技術環境,當前遼寧省高等藝術教育國際化仍然處于發展階段,應該通過科學技術創新突破,建立國際化人才培養、產學研結合為一體的高水平數據管理庫。
(二)自上而下——政府層面的思路與對策
增強國際化意識,全面規劃遼寧省高等藝術教育國際化格局。在深入參與“一帶一路”和WTO背景下,省政府相關部門應該強化國際意識、積極參與國際競爭,按照國際慣例辦事。
處理好本土化與國際化關系,遼寧省高等藝術教育的規模和水平無法和一線城市及教育強省相比較。因此,應該挖掘其文化特色、發揮比較優勢,拓展其高等藝術教育國際化發展空間。
(三)自下而上——學校層面的思路與對策
開展國際交流與合作,拓展高等藝術教育國際化新途徑。通過與國外優秀大學和教育機構合作,促進優質教育資源共享。遼寧省高校可通過短期培訓班或者在國外開設分校以及和其他國家高校合作辦學方式,向外傳播高等藝術教育優質資源。
優化高校布局和高等藝術類教育結構加強高校自身建設,構建國際化藝術專業及課程。高等藝術教育國際化的核心就是與國際接軌的課程內容和教學體系。將傳統藝術類課程改革融入到國際化背景中,以更高的視角構建新課程內容。
本文采用理論分析和實證研究結合的分析方法,通過對遼寧高等藝術教育國際化發展外部環境的戰略分析和遼寧高等藝術教育國際化發展相關的政治、經濟、社會和科技因素的實證分析,最終提出如何從政府層面和學校層面共同努力加快推進遼寧高等藝術教育國際化的思路與對策。對于未來的研究,筆者建議可以從高等藝術類教育資源的單向交流與雙向交流的辯證關系入手。高等教育的交流不僅僅是將優質資源引入,還應有效輸出優質教育資源,才能實現真正意義的高等藝術教育國際化。
[1]金志林,高昕丹.淺析藝術院校高等教育國際化內涵[J].學術論壇, 2012(05):34.
[2]遼寧省“教育國際化推進工程”實施方案(2015-2020年)[Z].
(作者單位:1.大連工業大學國際教育學院;2.大連工業大學外國語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