溫 宇陳雅玲
論現代職業教育體系建設的必要性與突破口
溫 宇1陳雅玲2
文章分析了現代職業教育體系建設的必要性,提出要構建現代職業教育體系必須在辦學形式、投入保障機制、師資隊伍建設、評價主體、學歷學位與各類國家資格證書的互認和銜接、集團化辦學等方面取得突破。
職業教育體系 必要性 突破口
目前,職業教育已經成為高素質技能型人才培養的主戰場。職業教育是一種類型,應包括中職、高職、職業教育本科、研究生等幾個層次。要逐步形成以應用型技術大學(學院)為龍頭、高職學校為骨干、普通高校參與的高等職業教育院校體系。
隨著經濟社會的發展和企業技術升級,企業對技能人才的層次也提出了不同的要求,近年來,通過走訪調研,發現企業對本科層次的職業技術教育人才需求呈現上升趨勢:如中聯重科、藍思科技等企業對本科層次的技工需求較前幾年有顯著提升,另外,不少中小型企業計劃在未來幾年加大對本科層次人才的招聘力度。
目前,職業教育被戲稱為“斷頭教育”,職業學校學生雖然有多種升學通道但都不是大眾認可的“主流”,比較流行的自學考試和專升本等學歷提升機制屬成人高等教育,其含金量與普通本科不能相提并論。因此,教育主管部門要出臺相應政策,完善職業學校畢業生直接升學制度,為接受職業教育的學生提供完整的繼續學習通道,搭建學生終身發展的“立交橋”。
(一)辦學形式的突破
職業教育的向上延伸在辦學形式可以采取兩種模式:第一,在已有辦學水平較高的高職院校(國家示范)開展重點專業四年制職業教育本科試點,發展本科和本科層次以上職業教育。第二,現有的本科院校、企業和高職院校合作,協同創新,開展“3+2”(三年高職,兩年本科)或“3+1+1”(三年高職,一年本科,一年企業實踐)等形式的職業教育本科人才培養。
(二)投入保障機制的突破
樹立“大教育觀”和“大職教觀”。政府統籌,整合教育、財政、發改委、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等各部門的資源,人才培養、培訓經費(教育費、培訓費、項目經費)統一管理。提高經費投入的公平性,高職院校的生均財政撥款逐漸向本科生均財政撥款靠攏,達到教育政策所規定的標準。政府將這項工作的落實情況納入教育督導的范疇。
(三)人才隊伍的突破
擴大高職院校對于引進人才的自主權,為引進人才設立綠色通道,隨到隨聘、隨聘隨用,不受普通招聘的時間、條件限制。同時,政府和學校對引進人才給予專項經費補貼,設立專項研發經費,在專業提升機會、升遷機會、評先評優等方面向關鍵崗位教師傾斜,鼓勵教師開展立地式教學和研發。積極推行職業教育師資海外培訓計劃,由主管教育部門選擇一批國外優秀職業院校做為合作院校,并針對不同專業建立訪學合作項目,供當地職業教育機構管理者和高校教師到國外優秀職業教育機構學習。
(四)評價主體的突破
國家從法律層面制定校企合作、校地合作條例,在法律層面明確政府、行業、企業、學校等利益共同體在校企合作中的權利、責任和義務,建立校企合作、校地合作的溝通、協調和指導機制。制定相應的政策文件,完善經費保障機制,為校企合作提供專項經費、補貼和稅收減免優惠等政策支持。政府部門、行業組織、企業、第三方評價機構既履行好各自的職責和義務,又密切開展協同創新,整合資源,為職業院校創造良好的外部環境,充分擴大職業院校的辦學自主權。
(五)重點建設項目的突破
目前國家和省教育部門為了促進學校教育教學的發展,設置了一系列的重點建設項目,供學校進行申報。具體包括國家示范校建設、骨干校建設、優質校建設、雙一流院校建設,國家級、省級資源共享課程、特色專業、實習實訓基地建設、卓越校建設等,在設置這些重點建設項目的時候要根據區域經濟發展、產業發展的需要進行合理布局,提高示范校的可持續發展動力,不能面面俱到,提高重點項目建設經費的實效性。
(六)學歷學位與國家資格證書的對接突破
逐步實現學歷證書體系與職業資格證書體系的融通。推進職業教育教學內容與職業資格的全面對接,逐步實現職業教育、培訓與普通教育的溝通與銜接。由行業組織牽頭根據區域經濟發展的情況制定職業資格認證標準,建立職業崗位準入制度,改革現有的部門分割、條塊分割的現狀。
(七)集團化辦學突破
不斷完善職業教育集團化辦學管理機制和發展條例,推動政府、行業、企業、科研院所和社會組織積極參與集團化辦學。由若干同類型大型骨干企業和國家示范性高職院校共同牽頭組建行業(產業鏈)職教集團,集團內實現應用型本科、高職、中職的有機協調發展。
[2]范唯,郭揚,馬樹超.探索現代職業教育體系建設的基本路徑[J].中國高教研究,2011(12).
[3]郭廣軍,王明倫.加快發展現代職業教育的對策研究[J].職業技術教育,2015(04).
(作者單位:1.湖南工業職業技術學院;2.湖南中醫藥大學管理與信息工程學院)
本文系湖南省教育廳科學研究項目:“卓越工匠‘雙主體、三主線’培養體系研究”(項目編號:16B078)階段性研究成果。
溫宇(1983-),女,湖南永州人,碩士,湖南工業職業技術學院副處長,研究方向:高教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