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傳兵
關于對石油工程公司在市場開拓中破舊立新、以變求進的思考
張傳兵
2014年以來,世界能源格局發生重大變化,受“頁巖氣革命”影響,美國從一直以來的石油進口國“冠軍”變為了新的石油出國國,對外石油依存度從67%銳減到30%,歐佩克組織等老牌石油出口國為維護市場份額均未積極限產,新舊勢力利益博弈導致石油產量猛增,而全球經濟復蘇動力不足,導致石油供需基本面不斷寬松,國際原油價格出現“斷崖式”下跌。
國際油價 機遇 啟示
(一)油價下跌并未影響全球石油發展戰略
此次油價下跌,正值能源向清潔低碳轉型發展的關鍵時期,不僅給石油公司和產油國帶來收入的大幅下降,而且對全球能源轉型、替代能源發展和能效提升帶來深遠影響。但是因為石油公司多為上市公司,股價、股息、現金流及盈利等關鍵指標關乎高層乃至國家收益、股東利益和公司效益,所以即使在低油價下,各油公司為實現指標增長,在大幅壓減投資的同時還要盡可能的維持甚至增產,一季度石油市場供需差依然高達110萬桶/日,而且國際石油公司的非常規油氣、深海和極地油氣資源的發展戰略并沒有因本輪低油價而從根本上改變,目前更多的是在時間和節點上進行延緩調整。
(二)國家在提高國內石油產量方面政策穩定
國務院辦公廳正是印發的《能源發展戰略行動計劃(2014~2020年)》在穩步提高國內石油產量方面,就提出“要鞏固老油田,開發新油田,突破海上油田,大力支持低品位資源開發,建設9個千萬噸級大油田”。今年,又在《國土資源“十三五”規劃綱要》提出了“穩油、興氣、控煤、增鈾”的思路,優化礦產資源開發利用結構,由此可見,石油作為“工業的血液”、國家戰略資源的重要地位在當前以及今后一段時期內是無法被撼動的。
(三)油價在在供應過剩得到緩解后重拾升勢
今年1月,國際油價一度觸及12年來的最低點,但隨著科威特、尼日利亞、哥倫比亞、伊拉克、阿聯酋等主要產油國油田或管道檢修、突發供應中斷等不穩定供應形勢令一季度世界石油供應下降50萬桶/日左右,業內預計二季度供應中斷量將進一步擴大至70-80萬桶/日,市場供需差將縮減至40萬桶/日。4月12日,世界六大原油交易商一致表示,原油市場的供需“再平衡”跡象已經出現,油價回升的主要壓力在于消化上億桶的庫存;4月19日,據道瓊斯消息稱,石油市場開始走向均衡,無論產油國是否凍結產量水平,原油供需都將開始趨向平衡;同時,花旗、加拿大皇家銀行等金融集團都作出了油價已經走過低谷的分析,認為油價不太可能再跌到每桶30美元以下,并預計今年四季度將上漲到每桶50美元左右。
(四)國家能源戰略拓寬石油工程市場空間
“十三五”期間,國家將加快推進清潔高效能源礦產的勘查開發,積極開發天然氣、煤層氣、頁巖油(氣),推進天然氣水合物資源勘查與商業化試采,以能源礦產開發利用結構調整推動能源生產消費方式改革。其中計劃2020年,天然氣消費比重將由當前的5.9%提高到10%以上,供應量約四千億立方米。而煤層氣、頁巖氣產量也均將超過300億立方米。
(一)生存的壓力就是發展動力
從以往的經驗中不難看出,“居安思?!睂Χ鄶灯髽I或公司來說,更多的是一種良好的愿景目標?,F實中,豐厚的利潤和輝煌的業績往往使人們的思想出現固化、工作產生慣性,從而導致創新革新、求變進取出現惰性。企業真正實現發展騰飛,往往是攻堅克難、迎難而上的過程中。中原、井下的實踐證明,生存的壓力就像飛機起飛的空氣阻力,只要戰勝它,公司就能沖上云霄、翱翔天際。
(二)市場經濟沒有救世主,生存發展只能靠自己
進入“寒冬期”以來,市場經濟又給工程公司上了深刻的一課,在工程板塊陷入絕境的時候,沒能等來“一方有難八方支援”的支持與關照,反而等到的是上中下游各板塊獨立運營、獨立核算、獨立上市的“圍墻”,以及各油公司削減投資和限產停產的落石。市場經濟不相信眼淚,競爭也永遠不會停歇,要實現生產發展只能靠自己。
(三)市場有危機,就必有機遇
油價低迷困住的石油公司,工程公司作為集勘探、鉆井、測錄井、井下作業等于一體的綜合性服務公司,有著得天獨厚的一體化優勢。天然氣、頁巖氣、煤層氣、地熱井、可燃冰等等新興能源市場正在迅速崛起。
(四)人是財富的創造者,職工是企業攻堅克難的動力源泉
在勝利油田近60年的征戰中,錘煉形成了“艱苦奮斗、銳意進取、攻堅啃硬、爭創一流”的勝利精神,打造了一支能征善戰、敢打必勝、永不服輸、素質過硬的鋼鐵之師。在一次次急難險重的任務面前,我們的職工不畏艱難、不怕犧牲、沖鋒在前,與油田和公司始終思想同向、行動同步,共同實現了一個又一個的不可能,這樣的戰斗力和凝聚力讓國內外所有企業望塵莫及。
總之,要堅持以人為本,關心職工生活,提高和改善職工的生活質量與水平,讓職工共享改革發展成果,使職工與企業結成命運和利益的共同體,讓“想干事的人有機會、會干事的人有舞臺、能干事的人有地位、干成事的人有實惠”。要加大對石油主業、新能源輔業及勞務輸出各類市場人才的培訓、培養力度,積極為人才成長進步搭建平臺,建立良好的人才培養、成長、任用機制,營造催人奮進的良好氛圍,提高職工對企業的忠誠度,努力形成企業與員工同進步、共發展的和諧局面。
(作者單位:中石化勝利石油工程有限公司黃河鉆井總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