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曉超 孔 博
獨立學院翻譯教學模式與地方經濟發展之雙贏策略
李曉超 孔 博
經濟全球化的發展促進并加快了社會對翻譯復合型人才的需求。為了切實提高獨立學院英語專業學生綜合語言能力,達到專業技能和翻譯水平共同發展的目的,本文分析獨立學院翻譯教學模式,積極探索提高翻譯教學質量和培養合格翻譯人才的模式和途徑,力求找到促進獨立學院翻譯教學與地方經濟和諧發展的雙贏策略。
翻譯教學模式 地方經濟發展 雙贏
進入二十一世紀,經濟全球化程度不斷加深,我國同其他國家在政治、經濟、科技、文化教育等領域的交流與合作也日益頻繁。新的發展形勢下需要更多的翻譯專業人才,來架起不同文化之下的交流大橋。所以翻譯這門學科也就自然地參與到了各種經濟活動中,不僅對整體經濟的發展起到了促進與推動作用,也越來越多地影響著地方經濟的發展和走向。獨立學院作為新形勢中高等教育的重要分支,更應不斷改革目前現有的教學模式,根據社會時代的發展和獨立學院的學生特點積極探索和嘗試新的教學模式。
(一)教學條件
現階段獨立學院翻譯教學主要承襲我國大多數高等院校的教學方法,缺乏自身特點。教學材料多是文學文本類的翻譯,缺乏與現代經濟發展相接軌的翻譯練習,沒有充分考慮到學生英語水平和學習興趣等情況因素。此外,很多獨立學院的教學設備無法滿足翻譯教學的要求。翻譯教學的課程設置與設備要求較高,除基本的多媒體設備之外,還應配備專門的口譯實驗室以及相關錄音設備供學生實踐訓練。但目前許多獨立學院由于種種原因,相關教學設備并不完善。
(二)師資力量
現階段很多高校的英語教師都是碩士學位,但專業方向卻未必是翻譯專業,許多教授翻譯的老師并沒有太多的翻譯實踐經驗,所以他們對翻譯的理解和教學都是有限的。而目前翻譯領域很多非常有實踐經驗的翻譯人員又由于職稱和薪酬等原因不愿做相關的翻譯教學工作,這就使得目前獨立學院的翻譯教學的師資力量呈現較為尷尬的境地。
(三)學情分析
與其他普通本科院校相比,獨立學院的學生高考成績不甚理想,英語水平也參差不齊。雖然經過了一年大學專業英語課程的學習,英語水平都有所提高,但仍不能達到統一標準。獨立學院學生普遍存在缺乏學習興趣,學習方法不當等問題。多數同學對英語學習感覺茫然,習慣被動接受知識灌輸,主觀能動性差。
(一)創新翻譯教學培養模式
翻譯本身就是一種社會性很強的實踐活動,有很強的目的性。因此,考慮到獨立學院的教學特點和要求,翻譯教學必須以市場為導向,以服務地方經濟發展為宗旨,關注人才市場需要,樹立明確的教學目標,激發學生文化學習意識,強化實踐教學,培養學生自主翻譯能力,突破課堂教學局限。教師除在課堂教授之外,還應開辟實踐教學的第二課堂,努力讓學生在實踐中提升自己的翻譯能力。
(二)創建校企結合模式
翻譯教學的發展前景決定了傳統課堂的講授已經無法滿足翻譯專業人才的培養需求,必須與翻譯實踐緊密地結合起來。 “校”與“企” 的有機結合為翻譯專業的人才培養提供了“孵化器”,有利于培養出適合翻譯市場需求的應用型專業翻譯人才,更好地服務于地方經濟發展。獨立學院可以根據當地的地方經濟發展特色,選擇本地知名的具有專業特色的企業進行校企合作,建立翻譯教學的實習實訓基地,拓展學生視野,為未來的就業拓寬渠道。
(三)評價方式多樣化
翻譯教學不同于其他學科的教學,實踐性強,所以也應該采用多元的評價方式,形成以自我評價、同學評價、教師評價“三位一體”的有機綜合評價體系。評價過程中可以采用問卷調查、與學生座談等方式了解學生對教學方式、教學效果的評價與看法,并不斷做出相應的調整和改善。“三位一體”的綜合評價體系不僅能夠充實補充現有的評價手段,還能推動翻譯實踐教學改革的進程。
翻譯教學模式既是一個傳統的教學問題,也是一個值得研究的新課題。翻譯,作為和經濟發展連接緊密的學科,培養的不僅僅是語言類的學生,也會間接影響到對外貿易及地方經濟的發展程度。翻譯教學應該充分考慮到翻譯本身的性質和獨立學院的特殊性,以服務地方經濟為宗旨,以就業為導向,努力培養出滿足市場需求的復合型翻譯人才,達到翻譯教學與地方經濟發展的雙贏效果。
[1]吳青.本科翻譯專業培養模式的探索與研究[J].中國翻譯,2010(2):39~43.
[2]王瑩.獨立學院翻譯教學改革芻議[J].吉林省教育學院學報,2014(4):98~99.
[3]楊榮翰.構建地方經濟社會發展與區域高校互動雙贏模式研究[J].廣西青年干部學院學報,2013(4):76~78.
[4]楊敏,趙新松.市場引領下的地方應用型本科院校翻譯教學[J].衡水學院學報,2013(8):100~103.
(作者單位:吉林師范大學博達學院)
本文系四平市哲學社會科學基金項目,項目編號:2016060。
李曉超(1984-),女,吉林四平人,碩士,講師,中共黨員,研究方向:英語教育、英漢翻譯;孔博(1982-),女,吉林四平市人,碩士,講師,研究方向:英語教育、英美文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