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京韜
思政教育視角下高職院校貧困生職業生涯規劃研究
劉京韜
隨著辦學規模擴大、學費增長,高職院校貧困生人數逐漸增加,日益嚴峻的就業形勢也使他們成為就業大軍中的弱勢群體和經濟就業雙困生。貧困生的職業生涯規劃已經成為高校思政教育工作者亟待解決的新課題。從思政教育角度出發,幫助貧困生樹立正確的三觀,更好地指導他們進行職業生涯規劃,從而擺脫“就業難”的困局,實現個人、家庭、學校和社會的和諧發展。
思政教育 貧困生 職業生涯規劃
隨著辦學規模擴大、學費增長,高職院校貧困生人數逐漸增加,同時由于各種原因也導致很多貧困生對未來迷茫,無法對大學生活做出合理規劃,產生強烈的自卑感或過激行為,更有甚者會迷失自我,嚴重影響其職業生涯規劃和未來的就業,成為就業大軍中的弱勢群體和經濟就業雙困生。從思政教育視角指導貧困生職業生涯規劃可以幫助他們樹立理想信念、明確職業目標、走出困境、更好地適應社會生活。本文將從加強高職院校貧困生思政教育和指導其職業生涯規劃的必要性和重要性入手,找出思政教育視角下提升高職院校貧困生職業生涯規劃的有效途徑,更好地指導他們進行職業生涯規劃,幫助他們認清自我,彌補自身不足,克服心理障礙,發掘自身潛力;樹立正確目標,合理規劃大學生活;提高職業能力,明確職業方向,提升競爭力。
(一)貧困生個體發展的需要
“獎、助、貸、補、減”的資助體系只是解決貧困生的經濟問題,而解決經濟困難并不是最終目標,最終目標是幫助貧困生重拾信心,樹立堅定的理想信念,平等享受高校的教育資源,成為社會有用之才。加強思政教育,可以幫助貧困生樹立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和價值觀,樹立崇高理想和堅定信念,增強貧困生的綜合素質,用積極樂觀的心態來面對社會、迎接挑戰。
(二)貧困生主體意識提高的需要
所謂主體性就是作為現實活動主體的人為達到為我的目的而在對象性的活動中表現出來的把握、改造、規范、支配客體和表現自身的能動性。從貧困生的心理特點出發,幫助他們實施自我教育,發揮主觀能動性,適當地調節負面情緒,提高主體意識。貧困生作為思政教育工作的一個重要對象,起關鍵作用的還是他們自身。因此要堅持育人為先,通過思政教育的說教示范,引導他們樹立起自強、自立、自尊、自愛、自主的意識和自強不息、勇于拼搏的精神,明確發展方向和目標,提升發現、分析、解決問題的能力。
(三)貧困生社會化的需要
社會化是由自然人到社會人轉變的過程,經過社會化才能使每個人外在于自己的社會行為規范、準則內化為自己的行為標準。貧困生由于種種原因在社會化的過程中不能認清自我,主動實現自我價值,導致自卑、厭學、迷茫等現象出現。通過思政教育,幫助他們了解相應的權利義務和行為規范,從而順利地融入社會。
(四)社會、學校、家庭穩定和諧的需要
有些貧困生會受到社會負面形象影響形成錯誤的價值觀,或者產生強烈的自卑感或過激行為,更有甚者會迷失自己,做出一些出格的行為,威脅社會和學校的安全。因此加強思政教育,幫助他們樹立正確三觀,從實際出發具體問題具體分析,切實解決他們的實際問題和需求,確保社會、學校、家庭的穩定和諧。
(一)就業形勢嚴峻
據教育部統計,2016年高校畢業生人數達到765萬,再創歷史新高。而人社部的數據顯示,加上中職畢業生和15年尚未就業的,2016年待業人數約有1500萬。與龐大的就業人數形成反差的是大幅縮減的崗位數,這對處在高等教育最底層的廣大高職院校的學生,尤其是貧困生更是巨大的挑戰。
(二)綜合素質不足影響就業競爭力
由于各方面原因,貧困生缺乏外語、計算機、才藝等能力的系統培養,而用人單位所看重的組織策劃能力、語言表達能力、團隊協作能力、禮儀社交能力等也弱于家庭條件相對較好的同學,這使得貧困生在就業中處于明顯的劣勢地位。
(三)缺乏良好的就業心態
大部分貧困生因為家庭原因會產生自卑心理,這直接導致在就業過程中自信心不足,在遇到挫折和困難時會出現焦慮、緊張、消極、壓抑等負面情緒和心理障礙,導致心理負擔加重,嚴重影響就業心態。
(四)理性認識不足導致自我期望和社會評價失衡
由于缺乏社會實踐和對社會的了解,在遇到問題時不能理性地思考和處理,容易鉆牛角尖;此外缺乏對自己的認識和評估,容易出現好高騖遠和妄自菲薄的極端評價,導致在選擇工作時高不成低不就。
(一)加強貧困生思政教育
思政教育是指導職業生涯規劃的基礎和前提,因此在進行職業生涯規劃時要加強對貧困生這方面的教育,用正確的人生觀、世界觀和價值觀幫助他們樹立堅定的理想信念,抵制社會不良風氣和丑惡現象的影響,正視貧困,正確認識現階段的貧富差距問題,正確定位人生目標,最終自覺地將個人夢想融合到全民族的中國夢中去,為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而奮斗。此外還要加強貧困生的誠信教育,幫助他們樹立誠信意識。
(二)樹立貧困生職業生涯規劃意識
科學合理有效的職業生涯規劃是建立在充分的自我探索、外部世界探索的基礎上,目標在于實現職業生涯的可持續發展,因此對于貧困生的職業生涯規劃指導不可操之過急,需要樹立他們職業生涯規劃的意識,幫助他們充分了解認識自我,認識到自己的優勢和不足,熟知自身的價值取向、性格特質和興趣愛好,避免好高騖遠,從而克服自卑或過激等心理障礙,揚長避短;幫助他們了解企業和社會用人需求,找出自己的不足和差距,明確自己的職業定位,有意識地查漏補缺朝著目標努力;幫助他們有意識地培養自身能力,提升職業能力和素養,提高人職匹配度,進一步明確職業目標和方向,從而增加自身的職業競爭力。
(三)提升貧困生的綜合素質
進入大學后,大多數貧困生因為自卑、孤僻、迷茫等心理障礙,不愿意參加學校組織的各類實踐活動,往往是“教室—食堂—宿舍”三點式的生活,嚴重影響其對社會的認識和了解,不利于其組織策劃能力、語言表達能力、團隊協作能力、禮儀社交能力等的培養和發展。因此,有必要通過老師、同學的手引導他們走出教室、走出寢室,積極參加社會實踐活動,幫助他們克服自卑、孤僻、迷茫等心理障礙,培養和發展他們的綜合素質,提高自信心和樂觀向上的精神狀態,激發他們主動參加社會活動的意識和熱情,消除不良心理的影響。
(四)開展心理健康教育
針對貧困生在職業生涯規劃過程中可能出現的焦慮、恐懼、迷茫等心理問題,學校要提供必要的心理輔導,周邊同學也要積極關心貧困生,幫助他們克服心理障礙,渡過難關。利用職業生涯規劃的各種測評工具幫助貧困生客觀分析自身的優劣勢,學會接納、取悅自己,預防負面情緒的出現,樹立自信心。引導貧困生利用QQ、維信等網絡平臺相互支持鼓勵。對特殊問題要及時且有針對性地開展心理輔導,避免出現群體性問題。
(五)注重教學與實踐相結合
學校在日常的教學活動中要注重書本知識和社會實踐相結合,尤其是高職院校,課程設計要結合社會發展的需要,多開設各種社會和企業急需的專業課程,并且要注重教學過程中實踐環節,讓貧困生在學習的過程中就對目前社會和企業的需求有所了解,從而有意識的朝著社會和企業的需求方向努力。搭建校企合作平臺,組織貧困生參加包括暑期社會實踐在內的各種社會和企業的實踐實習活動,培養他們的能力,幫助他們在實踐中找出不足和差距,明確未來的職業定位,有意識的查漏補缺,實現自我提升。
(六)吸引貧困生主動參與
指導貧困生職業生涯規劃的關鍵之處就在于貧困生自身的參與,在此過程中,貧困生要全面客觀充分地了解自己、認識自我,剖析自己的興趣、性格、價值觀、技能等方面,擺正自己的位子,不要好高騖遠更不要妄自菲薄,實事求是做出恰當評價。同時要結合社會需求來充分了解自己的專業,明確職業定位,更好地規劃大學生活,樹立正確的擇業觀,避免走彎路和荒廢時光。在社會實踐中鍛煉自己,積累經驗,提高自身綜合素質。此外還要建立合理的知識結構,除了自身專業所學知識外,其他相關知識也得熟悉,做到精深與廣博相結合。
隨著高職院校貧困生的增多,就業形勢的日益嚴峻,作為就業大軍中弱勢群體的貧困生更要及早進行職業生涯規劃。通過思政教育,幫助貧困生堅定理想信念,充分認識自我;了解企業和社會用人需求,明確職業定位,有意識地查漏補缺朝著目標努力;有意識地培養自身能力,提升職業能力和素養,提高人職匹配度,進一步明確職業目標和方向,增加自身的職業競爭力,最終實現個人、家庭、學校和社會的和諧發展。
[1]劉丹.高校貧困生思想政治研究[D].黑龍江:東北石油大學,2012.
[2]張敏杰.中國弱勢群體研究[M].長春:長春出版社,2003.
[3]方鈁妍.高校貧困生思想政治教育芻議[J].思想政治研究,2010(09).
[4]方鈁妍.高校貧困生思想政治教育芻議[J].思想政治研究,2010(09).
[5]戴詩雨.高校貧困生思想政治教育問題與對策研究[D].重慶:西南政法大學,2009.
[6]李敏.貧困大學生職業生涯規劃與就業能力培養[J].職業時空,2010(02).
[7]劉佳麗,何飛舟.如何加強對于貧困大學生的職業生涯規劃[J].科技信息,2010(07).
[8]李敏. 貧困大學生職業生涯規劃與就業能力培養[J].職業時空,2010(02).
[9]劉佳麗,何飛舟.如何加強對于貧困大學生的職業生涯規劃[J].科技信息,2010(07).
[10]劉靜.高校經濟困難生職業生涯規劃教育探析[J].高等教育在線,2015(03).
[11]沙翠霞.思想政治教育視角下高校貧困生就業問題研究[J].現代營銷,2016(04).
[12]劉靜.高校經濟困難生職業生涯規劃教育探析[J].高等教育在線,2015(03).
[13]李敏.貧困大學生職業生涯規劃與就業能力培養[J].職業時空,2010(02).
(作者單位:浙江機電職業技術學院)
劉京韜(1986-),男,浙江杭州人,浙江機電職業技術學院助教,研究方向:思想政治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