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張敬偉
美開啟單邊主義將損害中美經貿大局
□ 張敬偉


美國總統特朗普8月14日簽署一份行政備忘錄,授權美國貿易代表審查所謂的“中國貿易行為”,包括中國在技術轉讓等知識產權領域的做法。特朗普在簽署這份備忘錄前,強調可對中國動用所有的政策選項,以便落實“公平和對等的貿易規則”。
之前媒體報道的“301調查”并非空穴來風。這一調查源于《1974年貿易法》,在世界貿易組織(WTO)的多邊貿易框架成立前,美國曾對多個貿易伙伴實施過貿易調查。WTO成立后,美國極少用此手段。誕生于上世紀70年代的“301條款”,和多邊貿易不合時宜。美國啟動這一條款對貿易伙伴進行調查,有可能引發貿易戰。
特朗普對多邊貿易不感興趣,但對雙邊貿易談判卻似乎情有獨鐘。在美國最主要的3個貿易伙伴中,雖然美對華逆差最多,但近幾個月以來兩國在貿易方面也達成了許多共識,從“百日計劃”到“一年計劃”,從達成初步成果的貿易互惠清單到四個高級別對話機制,可以說,中美兩國已經度過了磨合期。在磨合期內,特朗普政府在中美貿易上可謂獲益頗豐,比如美國牛肉重新進入中國市場就是最典型的例證。
互惠才能雙贏,互懟將致雙失。若美國對華啟動“301調查”,引發中美貿易戰將是大概率事件。結果是,中美貿易談判的近期成果可能不再,談判機制也可能被阻斷。
作為世界上貿易體量最大的兩個國家,貿易戰的后果將引發全球貿易陷入困境,這對還處于后危機時代的全球經濟而言,絕非好消息。
正因為如此,美國對華啟動貿易調查,無疑是開出來一劑錯誤的藥方,若對中國發起“301調查”,更會是飲鴆止渴。
上世紀80年代,美國對日曾經啟動“301調查”,結果是美國對日依然存在高額逆差。和對華貿易不同的是,美國對日不存在高科技軍民兩用商品的限制,對日貿易依然不平衡,凸顯“301調查”在30年前就已經不合時宜。
美國對華貿易逆差,目前約為每年3000多億美元,但是兩國之間的貿易不平衡很大程度上也是因為美國對華出口存在很多限制所致。如果美國放開對華出口的限制,這一逆差就會稀釋。
當美國只關切對華貿易逆差時,卻忽略了一個事實:中國不僅是美國第一大進口來源國,也是美國第三大出口目的國,凸顯中美兩國利益攸關的貿易互補關系。如果美國不從中國進口勞動密集型的制造業商品,美國民眾的生活將變得一團糟——多年前就有美國人進行過不用“中國制造”的生活體驗,結果可想而知。
特朗普時代的美國,已被貼上了逆全球化的標簽。美國對主要貿易伙伴的貿易調查,會引發全球焦慮,失去全球道義。在這種情況下,奧巴馬以前歷屆美國政府“常規動作”的貿易保護主義,到了特朗普時代如果演變成貿易單邊主義,這將使美國成為全球公敵。
商人出身的特朗普總統并非完全不知其中利害。值得一提的是,當前特朗普只是簽了一份行政備忘錄,還不意味著一定會對中國啟動“301調查”。
即使美國決定發起“301調查”,大概率也會先和中國磋商,即使磋商不成,在長達一年的調查時間里也可能讓局勢向好的方向演變。但無論如何,如果最終啟動“301調查”,都會像一把鋒利的雙刃劍,既傷害中國的利益,同樣也會讓美國遍體鱗傷。
(作者為中國人民大學重陽金融研究院客座研究員)
□ 責任編輯 樊正威
301條款的前世今生

美國總統特朗普在白宮簽署行政備忘錄
“301條款”是美國《1974年貿易法》第301條的俗稱,一般而言,“301條款”是美國貿易法中有關對外國立法或行政上違反協定、損害美國利益的行為采取單邊行動的立法授權條款。它最早見于《1962年貿易擴展法》,后經《1974年貿易法》《1979年貿易協定法》《1984年貿易與關稅法》,尤其是《1988年綜合貿易與競爭法》修改而成。
目前,“301條款”主要是指《1988年綜合貿易與競爭法》第1301-1310節的內容,包含“一般301條款”“特別301條款”(關于知識產權)“超級301條款”(關于貿易自由化)和具體配套措施,以及“306條款監督制度”。在這個意義上,美國“301條款”又稱其為301條款制度。一般301條款是美國貿易制裁措施的概括性表述,而“超級301條款”“特別301條款”、配套條款等是針對貿易具體領域做出的具體規定,構成了美國“301條款”法律制度的主要內容和適用體系。具體說就是:“特別301條款”是針對知識產權保護和知識產權市場準入等方面的規定;“超級301條款”是針對外國貿易障礙和擴大美國對外貿易的規定;配套措施主要是針對電信貿易中市場障礙的“電信301條款”及針對外國政府機構對外采購中的歧視性和不公正做法的“外國政府采購辦法”,而且其范圍有逐漸擴大的趨勢。“一般301條款”是其他“301條款”的基礎,其他“301條款”是“一般301條款”的細化。即使沒有其他“301條款”,美國貿易代表一樣可以適用“一般301條款”的規定解決貿易爭端。美國狹義和廣義的“301條款”之間的關系是辯證統一的,構成一個完全的體現美國法律文化的價值體系,為美國的利益發揮著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