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交通銀行合肥金融服務中心 張意
工會以“互聯網+”促工作創新的實踐及思考
文/交通銀行合肥金融服務中心 張意
“互聯網+”是黨中央、國務院提出的一項戰略發展規劃,近年來已經得到不斷的落實與發展。其中工會組織根據戰略要求,采用“互聯網+”進行了一系列的工作創新,利用現代通信技術,實現網絡與實際需求相結合的格局,有效地推動了工會活動的開展。本文結合當前工會應用“互聯網+”的現狀,分析了存在的問題,并對進一步創新發展提出了建議,旨在提高工會的進一步創新發展。
工會;互聯網+;工作創新
隨著信息技術的不斷進步,計算機技術的應用在很多領域得到了快速發展,互聯網在工會工作中也起到了至關重要的作用。工會以互聯網相關應用為手段,實現信息傳播不受時間、空間上的限制,受到了廣大員工的喜愛。隨著互聯網的普及和應用的深入,工會借助“互聯網+”平臺,對工作方法大膽創新,采用民主參與的形式,給職工群眾的學習、生活等各個方面都帶來了深遠的影響。網絡時代下必須要認清網絡給工會工作帶來的機遇和挑戰,創新工作方法,通過“互聯網+”行動加強工會與群眾之間的聯系,推動工會工作更加有效地開展,不斷提高工會工作效率。
隨著社會經濟的發展,工會工作在網絡化建設上存在良好的發展態勢,但與此同時也存在一系列的問題。一是部分工會并未真正地建立“互聯網+”理念,沒有充分認識到“互聯網+”在工會工作中應用的重要性,缺乏一定的創新思維,因此在實際工作的過程中不愿意增加額外工作量。二是工會管理工作中尚缺乏行之有效的“互聯網+”運行機制,在工會網站及網絡平臺上仍以單一的信息傳播為主,缺乏行之有效的規劃與建設。三是工會服務模式及服務內容較為滯后,不能滿足職工實際需求,工會干部對新媒體的掌握水平還需要進一步提高。
當前,隨著4G網絡及智能手機的普及,Q Q、微信等網絡平臺成為職工群眾使用較高的新媒體應用,并將其作為交流、互動以及分享的重要渠道。因此,為進一步加強工會工作的創新能力,需要不斷結合職工的實際需求以及企業發展現狀引入新的服務模式,從而開發出更多的服務項目。
(一)培養和充實創新型人才。全球化時代,對于人才的要求除了要具備某種專業技術、知識以及能力外,也需要掌握一定的人文素養、科學知識、創新能力、協作精神、實踐能力以及健全的心理等綜合素養。在“互聯網+”時代下,工會對于人才的需求也從重知識轉移為重素質及能力。因此,這就要求工會的工作人員要在工作生活中給職工幫助,時刻保持服務群眾的心態,因此,必須培養和充實創新型人才,推動工會工作創新,工會組織才能更好地發展。
(二)加大“互聯網+”平臺建設。近年來,政府逐年加大對信息化支持的力度,在這過程中我國的信息技術有了突飛猛進的發展,但互聯網的基礎建設還有很長的一段路要走,也仍需要進一步提高互聯網的普及率。當前我國仍有部分地區缺乏穩定的互聯網接入方式以及較為完善的網絡配置,尤其是我國的西部地區,由于長期的落后需要大力開展信息基礎設施建設。
(三)創新“互聯網+”技術改革。在傳統工會活動中,存在著較大的局限性,有限的活動場地以及固定的活動時間很難吸引全部的注意力,群眾的活動參與度較低,因此工會活動的舉行方式必須改革。現如今隨著互聯網技術的日益成熟,在生活中的應用可以為我們提供海量的生活及學習資料,而在工會活動中,群眾能夠通過對各類影音資源的共同使用,進行實時互動。“互聯網+”的應用不僅能夠有效地提高工會活動的趣味性,還可以提高群眾的參與度,提高工會組織工作的活力。
工會組織需要與時俱進,不斷創新工作方法。因此,工會工作人員要重視并充分利用“互聯網+”,以此來提高工會工作的效率與水平。除此之外,還應該適當地擴大工會的覆蓋面,不斷增強工會的影響力。拓展工會網絡推廣平臺,將其打造成職工學習休閑的平臺。同時,需要注意網絡上的負面信息對職工工作的影響,如網上的謠言、迷信內容,對群眾的思想、心理以及行動產生諸多負面影響。針對此類問題,工會人員要正視挑戰,積極應對。
(一)充分認識新形勢下網絡思想教育工作的重要性。在思想上,工會應該提高網絡對群眾現實行為影響力的認識,加大重視程度,采取有效措施積極地應對,并且密切地關注群眾信息公布平臺。
(二)積極應對互聯網學習。工會不僅要利用“互聯網+”平臺,還要結合群眾的實際需求,把平臺上的推廣內容與相關的知識融入平臺中,確保群眾能夠在網絡自主學習中不斷增長自身知識,提高其自身素養。要盡可能地提高群眾對工會網絡平臺的興趣,將工會活動與網絡有機結合。此外,可以把職工因時間原因未能親身參與的工會活動延伸至網絡上,緊密結合網絡與工作。
(三)工會工作人員要深入群眾生活。通過問卷調查群眾最熱衷、最感興趣的話題以及經常使用的不同類型的網絡平臺。結合網絡平臺特點,工會人員可以更加深刻地了解群眾的思想動態,從而能夠根據群眾直面的問題來加強工作的針對性。除此之外,還應該重點關注群眾關注度、點擊率高的網絡平臺,從而了解各種不同的文化思潮以及社會熱點現象,研究這些信息導致群眾思想變化的可能性。
從而及時有效地探求解決的措施,確保工會工作能夠更加富有預見性。
(四)建立與職工群眾溝通的渠道。與廣大群眾建立良好的交流網絡,通過內網論壇、E-m a i l、Q Q、微信等信息載體,加大交流和溝通。通過不斷探索,工會工作只有真正做到與時俱進,重視互聯網,將工會活動融入互聯網中,才能更好地服務群眾,指導工會朝著正確、創新的道路發展。
在“互聯網+”行動的推動下,工會組織要不斷跟進互聯網的發展步伐,加強工會活動與互聯網的深度融合,通過引進創新性人才、創新工作方法、采用創新性工作內容以及創新性互聯網平臺來促進工會的創新發展,提高工作效率,提升工會工作水平。
[1]范麗娜."互聯網+"背景下的工會工作創新[J].北京市工會干部學院學報,2016(3):18-21.
[2]朱皓偉,耿青敏.關于推動“互聯網+工會工作”,構建新型工會工作模式的調研[J].環球市場,2016(7):46-46.
[3]李書鴻.互聯網+工會工作——百聯集團工會對職工文化建設的探索與實踐[J].中國職工教育,2015(9):56-57.
[4]湯杰.互聯網時期的工會會員思想政治工作分析[J].中華民居(下旬刊),2014(2):240-240.
[5]薛曉霞."互聯網+"時代工會加強班組建設的途徑與措施[J].知識經濟,2016(7):76-77.
[6]李興家,楊風.創建以工會會員服務卡為載體的"互聯網+"普惠服務新模式[J].北京市工會干部學院學報,2015(4):13-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