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朔州市檔案局 王文元
淺談口述歷史檔案的發展與意義
文/朔州市檔案局 王文元
口述歷史檔案是國家檔案資源的重要構成部分,更是順應時代而出現的產物,是搶救歷史記憶的迫切需要。我國檔案界將口述檔案上升到理論研究興于上世紀90年代,目前這項工作面臨諸多問題,比如定位不清,認識模糊,沒有標準規范,各自為戰,缺乏專業的人才等等。本文著重明確口述歷史檔案在檔案界的定位,并闡述發展的意義。
口述歷史檔案;發展;意義
近年來,隨著口述歷史的理念廣泛傳播和日益深入,口述歷史檔案也越來越得到檔案界的普遍認同。所謂口述檔案,是指通過研究者和研究機構對所選口述者進行有記錄的采訪,從而對歷史事件和歷史時期的相關記憶與認知進行系統性收集,這些記錄下來的信息留存后世,可供研究。其作為文獻資料的有效補充,是檔案編纂工作的一個方面,適用于社會的各個階層,不僅能使我們認識到那些曾締造國家歷史并有突出個人魅力的人物,還能使我們了解普通人的人生,在對社會記憶的構建方面起到了一定的影響。
口述檔案雖然歷史源遠流長,但我國檔案界將口述檔案上升到理論研究興于20世紀90年代,目前這項工作面臨諸多問題,比如定位不清,認識模糊,沒有標準規范,各自為戰,缺乏專業的人才等等。
檔案工作是為“歷史”服務的,為歷史存證,為歷史研究者提供資料,但檔案工作和歷史研究不完全一樣,一般檔案多由文件轉化而來,口述歷史檔案則是保存在人頭腦中的記憶,它與一般檔案價值互補。一是口述歷史檔案可以完善文件檔案的宏觀抽象,二是能夠突破文件檔案的避諱,揭示更多的歷史真相和背景關系,三是增加文件檔案記載的佐證,使得歷史越來越接近本來面目,四是彌補文件檔案記載的缺失。口述歷史檔案關注了個體的記憶、經歷、體驗和感受,平民性是其顯著特點,同時也具有敘述性、多元性和規劃性的特點。
口述歷史檔案是國家檔案資源的重要構成部分,目前檔案資源建設側重點還是在體制內的檔案資源,且有比較完整的歸檔和移交制度,口述歷史檔案屬于體制外的東西,雖被社會有所關注,但對其定位卻是各持己見,沒有統一的標準。
口述歷史檔案資源量很大,幾乎可以涉及到社會的各個層面,比如政治、經濟、民俗文化等,尤其是非物質文化遺產,急需口述歷史檔案的完善和補充,所以說口述歷史檔案資源建設是搶救歷史記憶的迫切需要,必須針對其特點建立長效機制。首先要加強口述歷史檔案相關法律法規的建設,建立相應的工作標準、工作流程、保存模式以及整理方法。其次是在檔案館建立相應的組織機構,由專人負責此項工作,加強檔案館和社會各界的交流互動,充分挖掘收集信息。然后是將口述歷史檔案資源建設納入規劃,在經費上給予充分保證,使得此項工作得以良性運行。同時要建立一支素質較高的口述歷史檔案隊伍,保證口述歷史檔案的可持續發展。
總之,口述歷史檔案是順應時代而生的產物,是搶救歷史記憶的迫切需要,這不僅關系到口述歷史檔案自身的生存和發展,而且也與檔案資源豐富有序的積累息息相關,是當下檔案工作必須承擔的歷史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