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山西省圖書館 楊迎春
公共圖書館閱讀推廣模式探析
文/山西省圖書館 楊迎春
本文以中國新聞出版研究院第十三次、十四次全國國民閱讀調查為依據,圍繞國民閱讀現狀、圖書館在閱讀推廣中的作用,探究圖書館的閱讀推廣模式。
公共圖書館;國民閱讀現狀;閱讀推廣模式
2014—2017年,“全民閱讀”連續四年寫入政府工作報告,從最初的“提倡”到“大力推動”,重視程度逐年提升;2016年又將“全民閱讀”列為“十三五”規劃的一項重大工程,全民閱讀上升到國家戰略高度。這是黨的十八大提出“全民閱讀”以來的突破性進展。
提倡全民閱讀以來,我國整體閱讀水平有所提升,然而在當今這個信息化時代,國人的功利性閱讀、淺閱讀、快餐式閱讀等不良閱讀方式蔓延,嚴重影響閱讀質量,與被傳統稱道的“悅讀” “深閱讀”更是漸行漸遠。在這樣的形勢下,圖書館唯有貼近社會、實際,才能為公眾提供全面、高質的服務,促進“書香社會”的形成。本文擬從現狀出發,探究推廣模式,以推動閱讀推廣的常態化、規范化。
據中國新聞出版研究院第十三次、十四次國民閱讀調查顯示,國民圖書閱讀率、數字化閱讀接觸率、人均圖書閱讀量均逐年提升,2016年綜合閱讀率達到79.9%。數字化閱讀中,手機閱讀接觸率較高,連續8年平穩增長,增長率為6.2%,2016年達到66.1%,而且超過兩成閱讀者喜愛“都市言情類”小說,第十四次全國閱讀調查顯示電子閱讀最受歡迎。可以看出,閱讀率逐年提升,這是一個良好趨勢,我國不足8本人均閱讀量,與其他發達國家相比存在較大的差距,2014年韓國、法國、日本、以色列成年人平均閱讀量分別是15本、24本、44本和68本,值得深思、激勵。現狀不容樂觀,不利于良好閱讀氛圍的形成,影響整體閱讀質量。一是閱讀被泛娛樂化和快餐化。信息時代,熱衷于微信、微博等,主要集中于言情、緋聞等作品,對傳統的經典名著卻無人問津。二是閱讀功利化傾向“勢不可擋”。目前,國人閱讀面普遍狹隘,以培訓類、升學類等書籍為主,缺乏深度閱讀和深度思考。三是在半月談網進行的《閱讀,體味書香——您一年讀幾本書》問卷調查中,很多人將讀書少的主要原因選為“沒時間看書”。
公共圖書館是傳播文獻資源的樞紐,是永久保存人類文化遺產的重要場所,它不僅積淀國家的文明成果,還蘊含著國家、民族走向未來的可持續發展的基因,對提高全民的文化素質和生產能力發揮著重要的作用。
閱讀推廣是一項系統工程,激發閱讀興趣、培養良好閱讀習慣、提升全民閱讀質量和水平。然而,目前各種不良方式使得閱讀質量不斷下降,逐漸腐化大眾思想,為扭轉不良閱讀現狀,在推廣之路上任重而道遠。
近年來,全國各級各類圖書館在傳統模式的基礎上,創新閱讀形式、豐富閱讀內容、營造良好氛圍,不斷提高閱讀推廣能力。
(一)人性化設計,滿足“每一個群體”的需求。公共圖書館作為市民的“城市書房”,提供扎實有效的惠民措施和智能服務,營造舒適便捷的讀書環境和濃烈厚重的文化氛圍,吸引讀者走進圖書館,愛上閱讀。以山西省圖書館為例,按照“有空間就有座席、有座席就有圖書”的布局理念,建27個閱覽室零門檻,多媒體體驗中心內設數字閱覽室、多媒體體驗區,被人們親切稱之為小型“科技館”,給讀者帶來國際數字化體驗。
(二)個性化服務,不忘“每一位讀者”的初心。圖書館要本著“以讀者為中心”的服務宗旨,利用好館藏資源,不同的群體設計不同的活動方案,吸引大眾走進圖書館,親近圖書、親近閱讀,將閱讀變為一種生活習慣。一方面,圖書館在做好常規活動的基礎上,不斷創新活動內容和方式。例:2016年8月青島市話劇院以“讀劇”形式演出了兒童劇《胡桃夾子》,這種新穎的閱讀體驗給人以耳目一新的感覺,讓大眾感受到“讀劇”的獨特魅力。另一方面,以特殊群體為關注對象,拓展空間,實現閱讀夢想。針對少兒讀者,推出“桐葉”專題活動;針對視障讀者,推出“我是你的眼——閱享人生”專欄,免費播放無障礙電影和提供上門送書服務;針對農民工,發起“青春漂流,文化惠民”活動。
(三)閱讀推廣人才隊伍建設,匯聚“源頭一滴水”的力量。加強“閱讀推廣”,普及“全民閱讀”,有利于中華上下五千年傳統文化的傳承,推廣人至關重要。一方面,公共圖書館要深入基層、深入實際、深入群眾,點面結合,科學調研,制定符合本地情況推廣計劃。另一方面,加強愿者隊伍建設,讓閱讀推廣深入各個角落。山西省圖書館本著“創新、共享、發展”的理念,培養志愿者閱讀意識,服務基層文化建設,點燃當地閱讀高潮。
(四)數字化閱讀,利用好“網絡一線牽”的便利。新媒體時代,推行數字化閱讀是社會時代發展的必然。一方面,圖書館要加強館際交流與合作,整合數字資源,促進資源共享,提高利用率。另一方面,緣于“沒有時間看書”的現狀,引導讀者利用碎片化時間。同時,要不斷創新閱讀形式,創造新聞點,吸引平面媒體、網絡媒體等進行宣傳報道,普及全民閱讀觀念。
(五)業務總分館建設,暢通“最后一公里”的距離。山西省圖書館是一個較好的典范。從2008年底實行業務總分館建設,引進現代新興科技、互聯網,聯合文獻資源、設備資源,走出了一條集群式發展的道路。在全省各市、縣建立了165個業務總分館,實現了借閱證的“一卡通用”和圖書文獻資源的“通借通還”,實現了信息共享、數字資源、服務共享。尤其注重邊遠地區的閱讀推廣,改善村容村貌,營造文化氛圍,提高邊遠地區閱讀率。
(六)閱讀推薦,做好“最后一指間”的服務。圖書館要擔負起社會職能,樹立正確的閱讀導向,形成“好讀書、讀好書、讀書好”的良好氛圍。由被動服務變為主動服務。同時,借鑒內蒙古、長沙市圖書館“你看書,我買單”的服務模式,做好閱讀推薦“最后一指間”的服務。閱讀中外經典名著,有較高藝術價值,開拓思維、激發想象力給人以警示和深遠影響,有助于推動社會前進,提升民族的整體文化水準。
總之,公共圖書館要以全民閱讀推廣為主題,以館藏資源為依托,以業務總分館為陣地,以創新驅動為動力,以優質服務、多樣活動、人才培養為途徑,發揮好“以文化人”“以文育人”的社會職能,為創建“書香社會”“文明城市”作出應有的貢獻。
[1]沙會琴.淺談基層公共圖書館建設中存在的問題及對策分析[J].經營管理者,2013(2).
[2]第十四次全國國民閱讀調查報告[Z].新浪讀書,2017(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