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福建省漳州市東山縣圖書館 朱敏麗
基層圖書館參與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的建議
文/福建省漳州市東山縣圖書館 朱敏麗
“十一五”時期我國基層圖書館文化設施基本實現全覆蓋,我國首次制定建設基層圖書館的戰略進行指導。基層圖書館作為和人民群眾溝通最直接最緊密的組織,有責任、有能力、有必要成為非遺保護的重要機構與平臺。本文主要針對基層圖書館參與非物質文化遺產的保護措施提出一些建設性的建議,為基層圖書館有效地、可持續地開展非遺的保護工作探索新的思路。
基層圖書館;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建議
基層圖書館作為縣區級公共文化服務的重要部門與優秀傳統文化保護與研究的重要學術機構,在搶救進而保護非物質文化遺產、促進非物質文化遺產傳承與傳播、建設與弘揚優秀傳統文化中承擔著重要的角色,有著不可替代的作用。
(一)非物質文化遺產是人類多元文化的承載體。當今,人類生存與發展的競爭愈演愈烈,世界的政治、經濟發展極不平衡,最能反映人類文明軌跡的非物質文化遺產,其內容和內涵多姿多彩,博大深厚,蘊涵著世界各民族特有的精神價值和文化意識,體現著人類的生命力和創造力,包含了更多隨時代遷延而容易湮沒的文化記憶,是人類文化多樣性的生動展示,是重要的社會文化信息資源,可以極大地滿足人類多元文化的需要。
(二)保護非物質文化遺產是基層圖書館的重要職責。圖書館是應社會、人類的需要產生和發展起來的以人為本的知識集合體,在保存人類文化遺產、傳承傳統知識中肩負著重大的歷史責任。而基層圖書館作為縣區級信息集散中心,在實現信息資源共建共享和保護文化遺產、為公眾提供精神文化服務方面有著不可替代的作用。
(一)整理文獻資料,進行數字資源建設。保護各類文獻典籍是圖書館與生俱來的重要職責,圖書館內的文獻也是最集中、最完整的,因此,圖書館在非遺項目認定的過程中可以提供全面、詳細的信息資源。無論大型公共圖書館還是地方基層圖書館,都可以對地區特色的資源和信息進行整理、加工,在開發和創新的過程中與非遺保護工作關聯起來,同時利用現代數字化科技,將圖書館設計得更完善,將信息資料繪聲繪色、立體生動地展現給大家,從而尋找突破口介入非遺申報工作。不少地區也已經通過這種方式,取得了可遠觀的效果。
(二)大力推廣非遺項目。國家圖書館館長周和平說:“圖書館開展的非物質文化遺產展覽能夠把典籍和現實聯系起來。”可見非遺項目的保護和推廣密不可分。大部分基層的圖書館是免費向市民開放的,圖書館面對的是廣大人民群眾,其更有必要肩負起促進大眾了解非遺的悠久歷史,喚醒全民對非遺保護的責任意識。
(三)進行非遺保護的相關主題培訓。部分基層圖書館已經開展過將傳統文化與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相結合的講座,如某地圖書館舉辦的“端午節與非遺保護”的主題講座,取得了良好的社會反響,一度受到社會的廣泛關注。這也是值得借鑒的寶貴經驗。其他圖書館也應加大非遺保護的相關主題培訓,將非遺保護的觀念傳播到人民大眾的心里。
(一)以人為本,倡導保護文化的多樣性。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在全球范圍內發起的人類口頭與非物質文化遺產的搶救保護工程,是對勞動大眾的文化創造的承認,是對知識自由、平等權利的維護,是對文化多樣性的保護。圖書館必須認識到這一點,在社會轉型期,地方性圖書館,特別是基層圖書館,必須清醒認識到重新審視自己的重點項目和業務范圍的必要性,必須滿足社會需求并對其負責。
(二)妥善保管,推動數字化保護研究。非物質文化遺產作為人類文明歷史的遺存,其重要的歷史文化價值已經受到各類行業、部門的重視,但由于其傳承與發展的文化土壤而面臨著前所未有的生存危機,基層圖書館必須探索運用現代數字信息技術,全面介入非物質文化遺產資源的采集、整理、傳播、服務等管理領域,建立起適應數字時代的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機制。同時建立跨行業、跨部門的非物質文化遺產資源數字化共享機制,通過優勢互補,實現豐富完整的資源共享。
(三)加大投資,深化專業機構建設。基層圖書館收集、收藏、整理和研究非物質文化遺產資料是為了傳播和利用地方文化,應成立非物質文化遺產和地方文獻的研究機構,組織相關人員以及學校專家學者進行科學研究,為實際工作提供理論和實踐依據,使保護工作統籌安排、科學地進行,以此來提高全區參與非遺保護與傳承的積極性。
基層圖書館參與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是一個新生課題,其保護方法還需進一步加強與逐漸完善,基層圖書館作為當地一個重要的文化傳播場所和知識服務機構,要融入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工作,就需要將非遺保護作為圖書館全新的重點工作領域,明確自身角色的重要性,不斷積極拓展延伸,在非遺保護中發揮出更大的社會作用。
[1]李丹.非物質文化遺產檔案式保護中的分類問題研究[D].湘潭大學,2016.
[2]汪德彪.圖書館與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J].辦公室業務,2016(07):176.
[3]徐鴻昌.圖書館保護非物質文化遺產問題研究[D].黑龍江大學,20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