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竇迅飛 嘉應學院音樂與舞蹈學院講師
客家音樂元素在室內樂創作演奏中的融合
□竇迅飛 嘉應學院音樂與舞蹈學院講師
社會經濟的快速發展,快節奏的生活使人們更加追求精神上的滿足,音樂是反應人類現實生活情感的一種藝術,能夠極大地陶冶人們的情操,凈化人們的心靈,使快節奏生活中的人們得到情緒上的釋放。在音樂之中,客家音樂是一種客家人之間獨有的民間音樂,是我國音樂的重要部分,具有鮮明的民族特性。本文以客家音樂與室內樂的歷史形成、種類特征、發展現狀等進行探討,探究客家音樂元素與室內樂的融合。
客家音樂;室內樂;應用
時代在向前發展,音樂也隨著時代的不同而不斷變化。作為我國漢族一大民系中所興起并廣為流傳的音樂——客家音樂,經過客家人的遷徙與時間的變換,以及與當地音樂文化的融合,形成了客家人獨有的客家音樂。
“室內樂”(Chamber Music)起源于歐洲,泛指在較小的場所由一件或幾件樂器演奏的重奏曲和小型器樂合奏曲。[1]歷經時代的變遷與創作手法和風格的變化,室內樂已經取得了空前的發展成就,其形式愈加靈活多樣,內容愈加豐富多彩,愈加為廣大音樂家、聽眾所接受、應用、熱愛。
在我國,隨著音樂人創作水平的提高和民眾音樂欣賞水平的提高,室內樂得到了更加廣泛地推廣。室內樂也不再局限于西洋音樂形式,國內的音樂創作者將更多民族性的音樂元素融入到了室內樂的創作和演奏當中,筆者針對客家文化地區的民族特性,結合室內樂的特點,做出了一系列的探究與實踐。
客家音樂是一種流傳于客家地區且被客家人所喜愛的民間音樂,是我國的文化瑰寶。在客家音樂中,主要包含有客家器樂中漢樂與閩西十般、客家山歌、客家小調等。其中又以客家漢樂流傳最廣、影響最大。客家人是我國漢族的一大民系,是古代中原漢民向南方遷徙的一大群體。隨著時間的變遷,客家人已經廣泛分布于世界各地,多達億人。因客家人起源于我國中原,客家音樂亦是由古代中原音樂為發源地。客家音樂歷經了千年時間的發展,漢文化與本土文化的有機結合,成就了獨一無二的客家音樂。
在客家音樂中,最大的特點是優美抒情與本土性,最具代表性的樂種是廣東漢樂。在廣東漢樂中,主要包含的樂種有絲弦樂、中軍班音樂、鑼鼓樂等,其中的樂曲主要來源于古代的河南、湖北一帶的古曲、戲曲等,距今已有千年歷史,是黃河文化、嶺南文化、粵東北等地區融合形成的獨有文化,是我國文化中絢爛一筆。目前,仍有許多廣東漢樂曲目與中原音樂文化相互聯系,預示著廣東漢樂與中原的關系。如:《巴山調》《小揚州》等。雖然未有確切的依據證明客家音樂與其他地區的關系,卻仍可在流傳甚廣的曲目上看出蛛絲馬跡,如《小揚州》可以推測其與揚州移民有所關聯。
室內樂,顧名思義是一種在室內演奏或者演唱的音樂,起源于西方意大利。室內樂最早是對家庭式音樂的統稱,隨著時間的發展,室內樂逐漸轉變為需要幾件樂器聯合演奏的小型器樂合奏曲。在室內音樂中,由于其獨有的小型器樂合奏,使得室內樂在重奏時每一聲部均相對獨立且獨特,而想要支撐一場大型的演奏會,譜曲的寫作技巧通常復雜卻也細膩。從歷史角度來看,西方音樂也因其不同的發展時期具有不同的文化內涵。在西方最早期流行的音樂中,主要包括三大類型:教會音樂、戲劇音樂、室內樂。在當時,室內音樂還僅僅是家庭表演的曲目,被用于貴族間的小型聚會,是貴族間因個人喜好而邀請音樂相合的朋友進行音樂交流而最終形成的藝術形式。隨著時間的流逝、社會的發展,室內樂逐漸由過去的貴族間獨有的音樂交流會向非貴族的民眾普及,音樂表演場地也逐漸由過去的貴族城堡的音樂室向公開的音樂場所發展。[2]
在室內音樂的發展后期,室內音樂已經由過去形式上的變化轉化為音樂本質上的變化。即使室內樂音樂團隊的組合依然沿用古典時期的形式,轉變為了2-9人的重奏組合,至今仍流行且蘊含高價值的曲目是舒伯特的鋼琴五重奏《鱒魚》。
在室內樂的演奏中,除去一般演奏主題著重發展手法技巧之外,多樣化的復調音樂法是重奏中的重要表現,在重奏中具有重大意義,促進了音樂文化的長遠發展。[3]作為古代中原古樂曲、古戲劇與嶺南等客家本土文化的融合發展的音樂形式,客家音樂在我國的文化傳播中具有重要意義,作為中國傳統音樂與嶺南音樂的分支,客家音樂不僅是漢族音樂文化的重要部分,在嶺南文化中亦占有重要地位,是我國音樂體系中的重要組成部分,客家音樂元素亦不斷融入到室內樂的創作和演奏當中。
在客家音樂的演奏中,重奏曲的演奏形式、樂器的大小與演奏形式的特點等與室內樂均具有較高的契合度。在客家音樂的套曲形式中,主要演奏形式是由若干樂器組合的多種樂器進行的演奏;在室內樂中,主要演奏形式亦是由多種器樂進行重奏,此兩者間的演奏形式較為相似,同樣不在于突出某一聲部的專業技巧,而在于整體的配合演奏,體驗多種樂器合奏出的震撼。在客家音樂與室內樂的演奏中,兩者的演奏形式均是由幾種小型樂器組合演奏,兩者的多方契合,決定了我國獨有的客家音樂與西方傳入的莊重音樂相互影響。
在客家音樂的演奏中,主要突出音樂的意境與情感,是我國古代流傳至今所特有的表現形式。客家音樂的題材主要來自于客家生活與當地習俗,而其流傳地也多為客家聚集地。客家音樂最大的特點是刻畫心理,表達情感細膩,而其傳播形式則是公開演奏。室內樂發展至今,現代室內樂除了繼承了原有的特征外,在創作和演奏時,融入某些客家音樂這一傳統音樂結構模式形成了新的民樂特色的室內樂,將西方室內樂表達的細膩情感與東方客家音樂表達的民俗文化相互結合,將客家音樂傳統而獨特的美感應用于室內樂中,使室內樂在我國流傳更加廣泛,發展更加迅速。客家音樂應用于室內樂后,可使室內樂在音樂結構、素材、情感的表達、音樂的音色等方面更加多元化發展,使室內音樂更加豐富多彩。
客家音樂元素應用于室內樂,可以使室內音樂的內涵更加豐富繁多,室內音樂的演奏也更加富有中國特色,演奏更加充實,符合現代文化發展。將客家音樂的元素融入室內樂之后,可以讓國人對室內樂的喜愛更上一層次。其融合了東方的傳統文化與西方的高貴浪漫,更進一步推動了客家音樂與室內樂在我國的發展。
[1] 溫德經.歐美國家室內樂發展的基本經驗及對我國的啟示[J].學習與實踐,2014,(12):123-129. [2017-09-21].
[2] 朱楣.高等專業音樂院校室內樂教學的實踐——以星海音樂學院鋼琴系室內樂教學為例[J].星海音樂學院學報,2013,(03):162-166. [2017-09-21].
[3] 程雨雨. 琵琶室內樂初探[D].中國音樂學院,2010.
竇迅飛,1980年生,男,廣東省梅州市嘉應學院音樂與舞蹈學院講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