許峰
(日照港中學 山東日照 276800)
對體育教育教學改革發展現狀與對策的研究①
許峰
(日照港中學 山東日照 276800)
當代,備受人們關注的素質教育的發展,越來越注重人的身體素質的提高,體育教育教學的發展及改革已經成為教育改革方面的焦點。本文從體育教育教學的意義、重要性、現存的問題等方面入手,簡要分析解決這些問題的方案。
素質教育 體育教育教學 教育改革
隨著社會經濟、文化和人民生活水平高速發展,對教育也提出更高的要求,在體育方面至少有3種變化:一種是從過去教授和繼承封閉教育的固有知識,轉化為著重培養學習者的創造開放精神;二是知識教育全面綜合素質教育的變革;三是從學校教育到全社會的終身教育變革。這3個轉型旨在倡導和培養滿足教育模式所需的一種體育思想,即教育者需要根據自己、社會和國家的需求,有針對性、有計劃地對教育者進行有組織的體育教育,幫助他們掌握正確的學習方式,提高學習知識的應用能力;重點發展不同學習者的個性和優秀潛力,鼓勵他們實現多渠道的發展。
體育教育教學現狀。
通過體育期刊、學報、網絡查閱相關文章,閱讀相關書籍,為本文的研究分析和論證提供可靠的理論依據。
根據分析比較國內及國外體育教育教學改革的發展現狀,為本文提出相應的對策。
科技發展改變人們思想,體育文化的認知和精神追求以及社會影響力逐漸擴展。體育在成為一種必要生活方式的同時也成為一種社會普遍現象,運動不但是運動器官的活動,而且是人體的健康和科學文化。合理的體育教育改革,可以改變體育結構,擴大體育課程空間,使學生拓寬視野,比如“綠色運動”進入課堂不但利于學生身心健康,而且學生通過體育課程得到全面和諧成長。針對教師而言,可促進體育教師繼續學習和研究,完善和擴大自身知識結構,提高現代教育技術手段的運用。
體育教學中,教師應采取多種教學手段,有目的、有針對性地引導學生參加體育活動,提升體能增強體魄,才有機會為祖國建設增磚添瓦。體育教育教學最大特征是課外教學,教師與學生之間溝通往往較多,課堂氛圍愉悅促使學生積極主動學習,有利于心靈健康成長。學生素質的提高不僅是知識面,而且是非智力方面。運動超越自我,開展體育運動、賽事,在提高學生健康水平同時最大限度培養學生的勇氣。
體育教育改革中,指導思想明確,但在實施中,遵循單一學科教學內容和方法,競技體育仍為教學重點、教學評價重點,實際操作的健身方法被忽視。
在傳統教育思想背景下,體育教育促進學生個性教育功能沒有得到充分發揮、發展,究其原因主要表現為:(1)缺乏健康教育功能。(2)體育教育不平衡因此失去體育興趣,很難形成終身的運動習慣。(3)缺乏體育文化素質教育。
目前的體育課程缺乏實用性和社會性:(1)教材死板,靈活性差。(2)教學內容千篇一律,欠缺個性化。(3)學習評價內容和方法未能客觀反映學生實際學習效果,學生積極性、創新精神受挫。
由于統一的教學目標導致實際的教學過程中難以實現學生的個性發展,現實問題導致體育教師只能把重點放在學生展現的共同點上,在發展學生個性方面不能予以照顧。
目前,人才競爭更多要求具備良好心理素質、較強身體素質。為此必須樹立“以人為本”體育理念,建立體育教育綜合體系。
體育改革逐漸提高,但傳統的教學模式框架尚未破裂。因此,體育教育改革必須打破傳統框架,結合學生實際,創造、創新教學模式,建立現代運動教學模式。
在加強現有正規學生的教學內容的同時,我們必須及時更新內容,在體育專業范圍內,設立“體育信息系統”和“遙感技術應用”為代表的體育科技反思課程等新成果。根據教學目標的要求,體育內容不應與體育文化分離,而應是培養體育意識和健身能力,終身參與運動作為根本。
現代體育教育意識中,突出“自由”教學,不再設計統一的教學模式,讓學生自主學習。在體育教學過程中,教師應將“探究學習模式”和“合作學習模式”貫穿教學實踐中,培養學生主動學習的能力,為課堂學習注入活力。
現代化的體育教育要求必須促進學生全面發展為中心,高度重視尊重學生個性特點,因此教學方法現代化是體育教育改革的關鍵之一,有利于培養學生觀察能力、思考能力、想象力和創造力,形成最好的學習效果。
現今,體育教學評價體系大可分為:診斷性評估,形成性評價,終結性評價。形成性評價在三大評價體系中,更利于促進學生心理活動。評估要考慮到學生學習進度、個人素質和學習能力。因此,對體育教育的評價應該是評估個人評價過程,結合教師參與的綜合評估,更要注意科學評估的有效性、教育性和全面性。
體育教學現有的結構和功能、社會與人的發展是不相容的,甚至一些因素阻礙了體育教育的發展,體育教育改革應滿足社會與人類發展和變革的需要,只有以教育者的教育觀念為中介,逐步體現到體育教育執行過程中,最終實行體育教育的各個方面,因此要進行體育教育改革,必須首先改變體育教育思想。應建立以下幾種體育教育觀念:(1)建立體育運動的體育概念;(2)加強基礎,更新內容,提高知識質量;(3)建立體育教育評價的科學觀念。在功能上,學生健康意識、健身能力和訓練習慣凸顯,故應注重學生心理健康教育,“日常運動1小時、健康工作50年、快樂生活”的倡導應體現到體育教學中;推動“四自”教學,開展互動網絡教學方法等措施,提高師生互動,擴寬體育教學空間,為學生獲得豐富的體育知識提供平臺、整合新探索。
[1]付楠.近10年我國體育教學改革研究的內容分析[J].體育世界:學術版,2016(3):95-97.
[2]毛振明.體育教學改革新視野[M].北京:北京體育大學出版社,2003.
[3]郁建華,蘇娟.課程改革與體育教學策略[J].南京體育學院學報:社會科學版,2008,22(1):107-109.
[4]段輝濤.現階段我國體育教育的缺陷[J].湖北體育科技,2005(1):27-29.
G807
A
2095-2813(2017)10(a)-0120-02
10.16655/j.cnki.2095-2813.2017.28.120
許峰(1986,1—),男,漢族,山東日照人,本科,助教,研究方向:體育教學與訓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