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家發,都慧慧,劉 偉,羅清揚
?
四川省山地自行車運動開展的現狀調查研究
李家發,都慧慧,劉 偉,羅清揚
山地自行車運動是集速度、力量、耐力素質為一體,受到廣大戶外運動愛好者的喜愛,因此文章通過采用文獻資料、實地調研、數理統計等研究方法,對四川省山地自行車參與者的性別、年齡、職業、參與目的、騎行路線選擇等內容進行調查分析,全面掌握我省山地自行車運動的有利因素、制約因素及存在的問題,從而對不斷豐富與完善我省山地自行車運動的理論體系具有重要意義和價值,對我省全民健身運動的開展也有積極作用。
山地自行車;現狀;調查
跑步、自行車、游泳作為世界三大有氧運動,近年來受到越來越多人的追捧。其中自行車由于體積小,便于存放等優勢,在傳統代步功能的基礎上被賦予了低碳、環保、時尚、自由的標簽,在休閑運動逐步發展的新時代有了新的作用。根據上海體育學院最新發布的《中國自行車運動產業發展報告》顯示,國內自行車運動尤其是群眾性的自行車運動近年呈現出迅猛發展的態勢,當下國內自行車運動俱樂部已超過一萬家,相關門店也有一萬多個。從騎行人口的分布來看,從“90后”到40歲以上的人群都有覆蓋,參與運動自行車的人數有600萬之巨[1]。此外,從賽事來看,2016年中國大大小小的自行車賽包括職業賽事和業余賽事以及各種騎行活動總計有3000多場,年增幅達到30%左右。因此在當前體育產業井噴的時代,不少業內人士和資本方甚至認為,自行車這個過去并不那么“熱門”的運動極有可能成為繼馬拉松之后的最熱點[2]。其中山地自行車騎行因親近自然、價廉易行、有氧健身效果明顯等優勢,深受廣大群眾的喜愛,并帶動了相關體育產業的發展[3]。因此文章通過對四川省山地自行車運動參與者的人群特征、參與方式、騎行路線選擇、賽事舉辦等進行調查分析和研究,對我省山地自行車運動的開展和推廣提供理論依據。
1.1 研究對象
本文以四川省山地自行車開展現狀為主要研究內容,重點以四川省現有山地自行車俱樂部和協會及業余愛好者作為研究對象。
1.2 研究方法
1.2.1 文獻資料法
通過中國知網、維普、萬方等學術網站查閱相關文獻資料和科研成果,為本課題的研究提供理論依據。
1.2.2 實地調查法
首先走訪成都體育學院休閑運動系專家和相關政府職能部分管理者,然后通過對貴州、云南、廣西等各地區山地自行車開展較好的地方進行實地調研,最后針對四川省內山地自行車經銷商和俱樂部及賽事組織者、參與者進行實地調查。
1.2.3 問卷調查法
通過對省內山地自行車俱樂部及參與者進行問卷調查,總計發放問卷400份,回收385份,回收率達到96.25%,有效問卷368份,有效率達到95.58%。
1.2.4 數理統計法
對參與者的人群特征、參與形式、參與動機、消費情況、線路選擇、賽事舉辦等調查數據進行統計分析,為本文提供數據支撐。
2.1 四川省開展山地自行車運動的地理優勢
通過實地調研結果得知,目前在西南地區開展山地自行車較好的省份主要是貴州省和云南省,其中貴州的龍里、云南的大理因獨特的地質形態、宜人的氣候、多元的體育文化為山地自行車運動的開展提供了優越的自然條件,并且已經成為2016年中國山地公開賽的分站點,吸引著眾多山地自行車愛好者的加入,同時帶動了當地旅游資源開發、經濟發展[4]。四川省作為西南地區的發展較好的省份,相比西南其他身份而且,山地自行車的發展具有更多的優勢;首先四川省作為西南地區的人口大省,經濟發展較好,山地自行車參與人群基數大。其次在地理優勢中,地勢西高東低,由西北向東南傾斜,地形復雜多樣。以龍門山—大涼山脈為界,東部為四川盆地及盆緣山地,地形以山地、高原和丘陵為主,約占全省土地面積的97.46%,其中大部分都是海拔在1500-3000米的中低山地,為山地自行車的開展提供了得天獨厚的地理條件。再次四川擁有眾多旅游資源,自然環境優越,山區植被覆蓋率高,交通便捷,有較多適合山地自行車運動開展的戶外場所,完全能滿足山地自行車運動的開展和賽事舉辦的需求。這些條件無疑進一步為四川山地自行車的發展提供了廣袤的空間。
2.2 四川省山地自行車運動參與人群調查分析
通過問卷調查和實地調研得知,近五年我省的自行車俱樂部由當初的10多家增加到300余家,參與人數也日益增加。從參與人群的性別比例來看:目前我省在參與山地自行車運動項目的性別比例上男性遠遠大于女性,女性參與者僅占25.4%,這可能與男女的性格特征差異及山地自行車運動運動特點有關。從參與人群的年齡組成上來看:在調查的中發現參與者年齡分布上主要集中在18-41歲之間,其中23-32歲之間的參與者占63.5%,這在一定程度上說明我省山地自行車運動參與群體的主力軍為中青年人群。從參與人群的職業來看:目前我省參與山地自行車運動的主要職業群體為企事業單位人員占38.1%,其次是學生群體占26.8%,其他參與人群分布在公務員、自由擇業者等。
2.3 四川省山地自行車運動參與目的調查分析
山地自行車運動集速度、力量、耐力素質為一體,受到廣大戶外運動愛好者的喜愛[5]。在調查中發現
68.8%的愛好者的參與目的主要是因為山地自行車在自然環境中對鍛煉身體,促進身心健康方面有積極的作用;其次有21.7%的參與者是為了挑戰自我、超越自我、鍛煉意志品質,在山地自行車運動中獲得新鮮刺激的感覺。其余的愛好者本著擴大自身興趣愛好、親近自然,以結交志同道合的朋友為參與目的投身到山地自行車運動中,已達到豐富自身業余生活的需求。
2.4 四川省山地自行車運動參與方式調查分析
目前我省參與山地自行車運動的愛好者越來越多,通過調查研究發展,在參與方式和組織方面主要包括三個路徑;最常見的途徑主要通過愛好者協會組織,這些協會主要分布在各大高等院校和各縣市地區,既有官方的又有民間的,數量龐大。愛好者在參與方式上主要通過協會組織者的召集和定期的協會活動,具有固定的活動時間和一定的參與人數保證。其次是通過自行車俱樂部組織會員參與,通常自行車俱樂部都有較為專業的教練和領隊,對會員提高山地自行車運動的技術水平和身體素質都有很大的幫助,這些因素吸引了大部分山地自行車運動愛好者,同時,也能吸引高水平的參與者,俱樂部也會組織高水平會員參加各種山地自行車賽事,達到宣傳俱樂部,吸引會員的目的。最后一種山地自行車愛好者參與方式是小部分群體的獨自活動,既有家庭形式參與,又有同事或者親朋好友以聚會形式參與,這一部分愛好者根據自己的興趣愛好自行組織在一起,享受騎行帶來的樂趣,但是隨意性較大,無固定的活動時間。
2.5 四川省山地自行車運動騎行路線調查分析
隨著山地自行車運動的發展和壯大,越來越多的人發現,騎山地自行車到戶外進行運動既可以親近自然,又可以休閑健身,而且山地自行車比公路自行車更容易掌握,騎起來也比較舒服[6]。因此山地自行車健身或旅游已成為現代人的一種生活方式。通過調查發現65.7%的山地自行車愛好者在騎行路線選擇上趨向于中短途、風景優美的路線。說明愛好者們在騎行路線上都希望有美麗的風景做伴,四川省作為旅游資源豐富的大省,無疑為山地自行車愛好者們提供了優美的騎行路線。以成都附近騎行路線為例,在低強度的騎行路線中大部分愛好者喜歡像“成都—都江堰—虹口—都江堰—成都”短途騎行路線,一路上可以游覽國家5A級旅游風景區都江堰,又可以到虹口風景區進行漂流耍水,集健身休閑娛樂于一體。中強度的騎行路線像“成都—溫江—崇州—大邑—西嶺鎮—橫山崗—大川鎮—大川景區—大川鎮—南寶山—木梯口—-油榨—水口—大同—石坡—茶園—新場—大邑—崇州—溫江—成都”3-4天的中途騎行路線,一路景點多、道路狀況好、站點多、間距短、休息補給方便,也深受廣大山地自行車愛好者的喜愛。
2.6 四川省山地自行車運動賽事舉辦調查分析
山地自行車的比賽可分為越野賽、速降賽、爬坡賽、 四人越野賽、雙人繞桿賽、分段賽等[7]。目前川內羅江縣擁有唯一依勢建成的專業賽道,并承辦了2015年全國山地自行車精英挑戰賽。其余的業余山地自行車賽事主要也是在一些旅游景區舉辦。通過調查發現,近5年來四川山地自行車賽事呈現逐年增加的態勢,四川每年舉辦的山地自行車賽事主要有“中國山地自行車公開賽分站賽”和“四川山地自行車聯賽”,每年的比賽計劃會通過四川省自行車運動協會(http://www.sichuanzx.org)網站及時發布。其中“四川山地自行車聯賽”從2011年開始舉辦以來,在各種贊助商大力支持下站點越來越多,賽事也分為大學生組、女子組、大眾組、精英組等級別,以便吸引廣大愛好者的參與。
根據調查結果分析,目前四川省山地自行車運動在地形地貌、自然環境等方面擁有充分的資源優勢,為山地自行車的發展提供了優越的條件。其次在參與山地自行車的愛好者中男性遠遠大于女性,參與群體的主力軍為18-41歲之間的中青年人群,參與者的主要職業群體為企事業單位人員和學生,參與方式主要體現在各類愛好者協會的組織、俱樂部參賽、小群體的自由活動三種形式。在騎行路線的選擇上趨向于中短途、風景優美的路線。在賽事的舉辦上還處于初步階段,賽事的組織、策劃、參與程度都還有待進一步提高和規范。
[1] 楊潔.北京市山地自行車騎行發展現狀與對策研究[D].北京:首都體育學院,2014.05.
[2] 萬亞軍,蒙睿.自行車旅游—自行車應用的探索與實踐[J].中國自行車,2008.06.
[3] 張易.成都地區體育旅游資源現狀調查及開發設想[D].北京:北京體育大學,2005.10.
[4] 王蘭.貴州省山地自行車開展現狀的調查研究[J].運動,2015,(12).146-147.
[5] 馬云祥.山西省四城市戶外自行車俱樂部發展現狀的調査研究[D].臨汾:山西師范大學,2012.
[6] 張勝林.甘肅省山地車運動員體成分分析[J].福建體育科技,2007,(03):33-35.
[7] 仲崇文.我國自行車運動步入市場化前所遇到的主要問題分析[J].南京體育學院學報(自然科學版),2009,(03):56-57.
Research on the Present Situation of Mountain Biking in Sichuan
Li Jiafa,Du Huihui,Liu Wei,Luo Qingyang
As a speed, strength and endurance sport, mountain biking is very popular among outdoor enthusiasts.Through the use of literature, field research, mathematical statistics and other research methods, this paper analyzes the mountain bike participants' gender, age, occupation, participation purpose, and riding route selection for participates in Sichuan, to understand the favorable factors, constraints and problems existed.Therefore, it is of great significance and value to enrich and perfect the theoretical system of mountain biking in our province, as well as to execute the national fitness strategy.
mountain bike; present situation; investigation
四川省教育廳人文社會科學重點研究基地-四川休閑體育產業發展研究中心青年課題(項目編號:XXTYCY2016C05)
李家發(1984-),男,貴州興仁人,講師,碩士研究生,研究方向;運動人體科學、休閑體育產業。
阿壩師范學院,四川 汶川 623002 ABA Teachers University, Wenchuan 623002, Sichuan, China.
G872.3
A
1005-0256(2017)07-0019-2
10.19379/j.cnki.issn.1005-0256.2017.07.0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