鄒超
(廣東體育職業技術學院 廣東廣州 510663)
創新體育理念下校企文化結合的實踐研究
鄒超
(廣東體育職業技術學院 廣東廣州 510663)
社會的發展,對創新型的復合人才需求加大,因此,學校更加注重對學生實踐能力的培養,校企結合的教學方式被普遍應用到學校的教學過程中。本文從校企文化結合的角度作為切入點,主要分析在校企合作背景下校企體育文化融合的意義并提出促進校企體育文化融合的有效路徑。根據實際的工作狀況做出相應的教學調整,通過新舉措、新理念為學校體育文化的建設打下堅實的基礎。
校園體育文化 企業體育文化 校企合作
經濟的發展,對復合型人才的需求加大,國家教育政策提出“大力推進合作辦學、合作育人”的教育模式,這種教育模式的提出為培養創新型人才、提高學生的實踐能力指明了方向。對高校來說,落實合作辦學的辦學模式至關重要,而校企文化的結合則是校企合作辦學的基礎。隨著人們對體育消費意識的提高,體育消費快速增加,相關的體育人才需求量劇增,因此校企體育文化的結合對培養體育人才顯得尤為關鍵。本文針對企業體育文化對學校體育文化的相互作用進行分析,得出校企體育文化的結合在很大程度上促進了學校的核心競爭力,為學校的持續健康發展助力。
體育文化是學校文化建設內容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體育文化是在學校的獨特教學背景指導下,進行個性化的體育文化建設,體育文化促進了學校文化建設的完善。體育文化內涵豐富,不僅包括我們日常見到的體育形式或是體育設施,比如籃球賽、排球賽、足球賽、體育場等,還包括一些無形的體育價值,比如體育意識、體育觀念的形成等。不僅如此,體育文化的建設也是學校樂觀、健康觀念的體現。體育文化的建成在很大程度上促進了學生身心健康的發展。
企業體育文化是企業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企業文化的建設離不開體育文化。在社會的快速發展下,社會競爭日益加劇,對于企業來說如何在競爭中保持積極健康的工作態度至關重要。但是在實際的工作中,企業把來自于社會中的競爭壓力都轉移給了企業工作人員,在這樣的大背景下,企業人員兼具身心壓力,工作態度消極,工作氛圍低迷,致使工作的積極性不高,工作效率下降,嚴重影響企業的經濟利益,因此企業體育文化的建設就顯得尤為重要。通過體育文化的建設,相關體育設施的搭建,企業員工可以通過體育活動來緩解工作的壓力,只有壓力得到了合理釋放,員工才能保持積極的工作態度,為企業的利益而奮斗。企業體育文化的形成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需經過長時間的努力與探索,發展符合自身企業的體育文化形式,為企業文化的建設打下堅實基礎。
(1)學校體育文化與企業體育文化都屬于社會文化的一種,但是它們也有其不同之處。
①參與主體不同。
學校體育文化的參與者主要是學校學生與教師,而企業體育文化的參與者是企業員工和企業管理層。
②體育文化建設目標不同。
校園體育文化的建設主要是培養學生體育精神,讓同學意識到體育內涵的同時加強學生的身體素質的建設,促進學生身心健康發展,從而為學習文化知識提供積極的學習態度,促進對文化知識的學習興趣與理解度。而企業體育文化的建設,是為了緩解工作壓力,是一種經營管理文化,使員工在工作的同時可以有一個好的工作環境,一個好的釋放壓力的方式,增加了企業的凝聚力,豐富了員工的業余生活,在很大程度上促進了企業效益的提高。
③體育文化建設方式不同。
學校體育文化的建設是在一定的規章制度的基礎上,為學生制定出一些切實可行的體育制度,規范學生的體育行為。體育文化建設是校園文化建設的重要組成部分,活躍了校園氛圍,為學生提供了一個和諧健康的學習環境。而企業體育文化的建設是通過企業相關人員的組織,把企業的經營理念融入到企業體育文化中,在此過程中加強企業員工的團隊意識,增加企業的凝聚力。
(2)盡管校園體育文化與企業體育文化有不同之處,但是二者又是緊密聯系的、相互作用的。二者都是體育文化,只不過是體育文化與不同的主體結合的產物而已。其目標都是為了促進人的身心健康發展。二者的共同點如下。
①文化組成結構上的類似。
二者的組成包括:制度文化、物質文化、精神文化。制度文化是體育文化建設的保障,在制度的規范下進行相關的體育活動,可以保證體育活動的順利開展。物質文化就是學校與企業都要為人員的體育活動提供一定的活動場所。比如排球比賽的進行,沒有合適的比賽場所與相關設施就不能舉行排球比賽。精神文化是體育文化建設的核心,如何在體育活動中形成高質量的精神文化,指導體育活動人員的相關活動,是體育文化建設的重要環節。
②二者都是組織文化。
學校體育文化的建設是為了更好地培養社會需要的創新型人才,學校通過邀請企業中的工作人員參與學校的體育活動,可以使企業及早發現人才,同時與學校制定更符合社會需求的人才培養方案。與此同時,學校還應積極參與企業舉行的體育活動,開闊學生的眼界,使學生及早了解企業的經營狀況與人才需求相關的趨勢,為以后就業提前找好方向。
學校要積極參與企業組織的體育活動,促進校企之間文化的融合,但是,參與方式要進行更新,不能再以班級為單位參與,這會限制學校的體育文化建設。因此學校要加強體育文化的管理力度,體育活動與學分掛鉤等,在保證學習質量的同時加強體育鍛煉,為學生學習提供一個好的空間環境。
學校要根據自身的特點,建設具有自身特色的體育文化,例如本校對于排球的優勢,可以加強對排球項目的重視度,在資金上給予一定的支持,發展具有本校特色的排球文化節。另外學校要積極與企業合作,特別是建立公共的體育活動空間,比如可以與企業合作建設公共的活動場所,在業余時間學生和企業員工可以進入體育活動場所進行體育活動。這樣不僅使體育活動在輕松愉悅的環境下進行,還能促進企業人員與學生的交流,有利于學校體育文化與企業體育文化的融合。
學校體育文化建設的主要組成部分是體育課程。體育課程制定的合理性影響著學校體育文化的建設?,F階段大部分學校對體育課程的設置并不科學,采用傳統的體育課程設置,也就是說對于不同的年級專業設置相同的體育課程與體育形式,這樣設置并不合理。根據學生專業的不同,其將來的工作環境與工作職位對身體素質的要求不同,應該有針對性地設置體育課程,合理選擇體育活動方式與使用的教材。這樣才能符合學生的專業要求,滿足將來就業崗位的職業要求。
綜上所述,學校體育文化的建設對于學校文化建設至關重要,合理的體育制度的制定,可以保證體育活動的順利進行,不僅如此,學校還應該根據不同的專業設置不同的體育課程,為學生畢業后步入工作崗位打下堅實基礎。另外,學校的體育文化建設不能閉門造車,要與企業進行合作,促進學校體育文化與企業體育文化的結合,建設共享的體育設施與體育活動場所,在進行體育鍛煉的同時,打開學生的眼界,促進學生與企業人員的交流,使學生及早了解相關的工作內容與工作性質,然后在學校的學習過程中有針對性的學習,制定合理的學習計劃。此外,學校要根據辦學實際和辦學特色,致力于提高學校師生員工的身心素質,營造一個和諧校園,圍繞學生發展而進行建設校園體育文化。
[1]段緒來.校企合作下地方院校體育專業人才培養路徑研究[J].體育科技,2016(1):123-124,126.
[2]戚海兵,劉媛,馮晶.高職院校體育文化推動校企合作的創新與實踐[J].宿州教育學院學報,2014(6):79-80.
[3]鄧桂玲.校企合作對校園體育文化的影響[J].江蘇建筑職業技術學院學報,2014(2):58-60.
G807
A
2095-2813(2017)09(a)-0075-02
10.16655/j.cnki.2095-2813.2017.25.07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