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 沁
俱樂部培養運動員風險的文獻綜述研究
——基于2005-2015年知網文獻
張 沁
通過中國知網對2005到2015年有關職業俱樂部培養運動員風險的相關文獻進行檢索研究,發現俱樂部培養運動員風險的相關研究主要集中于以下3方面:運動員培養風險的內涵研究,運動員培養風險的來源研究,運動員培養風險的防范機制研究。以上各方面研究給予了我國俱樂部培養運動員巨大的理論和實踐指導,但也凸顯出一些問題。主要表現為:盲目照搬國外現象;大部分觀點缺乏時代性和實用性;與當前我國競技體育職業化、市場化的趨勢相背離;對于深層次的風險評估的定量研究極少;缺乏風險防范機制的前瞻性研究。 關鍵詞:俱樂部;運動員培養;風險;文獻綜述 Abstract: Through the related literature about the risk of the athletes in the professional clubs from 2005 to 2015, we find that the research on the risk of club training athletes mainly focused on the following three aspects: the connotation of athlete training risk, the source of athlete training risk study on the prevention mechanism of athletes' risks. All of the above studies have given the club a great theoretical and practical guidance for the training of athletes, but also highlights some problems. Mainly for the blind copying of foreign phenomena; most of the lack of point of view of the era and practicality; with the current competitive sports professionalism, market trends deviate; for deep risk assessment of quantitative research rarely; lack of risk prevention mechanism of the prospective study. Key words: club; athlete training; risk; literature review
近年來,隨著我國體育經濟產業的快速崛起和發展,西方成熟的職業體育經營模式開始引入國內,并逐漸得到政府及其相關體育俱樂部的認可。隨著職業體育經營模式全球化趨勢的不斷加強,俱樂部培養運動員的競技體育模式普及化的過程中,學界亦對此領域展開了廣泛的相關理論研究,為我國競技體育的商業化、職業化和市場化奠定了堅實的理論基礎。通過中國知網數據庫(CNKI)對2005-2015十年間的運動員培養風險的相關文獻檢索發現,學界對“職業體育俱樂部、運動員培養風險”等學術概念內涵的闡釋呈現出百家爭鳴的繁榮景象。
有關體育俱樂部,楊建文、張虎祥認為體育俱樂部是具有共同體育愛好的體育人口自發聚集而形成的一種興趣組織,其組成具有自發性、獨立性等基本特征,為促進人體健康、增強娛樂而經常性組織相關體育活動。周愛光、閆成棟則講體育俱樂部定性為一種專門從事體育活動的企業實體,其內容主要包括運動訓練、運動競賽和體育競技表演等,且大部分職業體育俱樂部都帶有濃厚的經濟色彩。黃曉靈、黃菁企業法人和市場學角度對職業體育俱樂部的概念進行了界定。市場學角度,認為職業體育俱樂部包含3各方面的特征,一是一種經營體系,二是經營實體是職業俱樂部,三是企業化和商業化是職業體育的特征。以此認為,職業體育是建立在職業俱樂部實體的基礎上,專門從事競技運動員的競技能力商品經營,從中獲取巨大的商業利益的一類經營實體。從企業元素角度來看,職業體育最基本的經營機構或單位就是職業體育俱樂部,具有一般商業性企業所具有的相關民事權、民事義務及其獨立法人資格的經濟實體,職業體育俱樂部更是推動我國職業體育發展最基本的動力和源泉。基于此角度,職業體育俱樂部是運動員行為的主要承擔體,運動員的體育競技能力和競賽成績則屬于其經營的主要商品。鄧雪震、韓新君則將職業體育俱樂部定義成一種專門經營某種高水平運動項目的訓練和競賽的企業,結合市場充分開發經營的競技體育商品以追求最大化的商業利潤是此類企業的根本目標。綜述有關職業體育俱樂部的不同定義可以得出,職業體育俱樂部具備以下幾方面特征:(1)職業體育俱樂部是一種專門從事體育活動的組織,具有其獨立性、自發性和自立性等特征。(2)職業體育俱樂部是一種盈利性的企業組織,屬于當前市場經濟重要的經濟實體。(3)職業體育俱樂部的市場化、商業化、企業化特征會隨著經濟發展的不斷成熟日趨凸顯,逐漸形成獨立的產業體系。(4)職業體育俱樂部是專門從事體育賽事、活動產品市場開發的企業組織,其開發的體育賽事、活動產品多表現出較高水平,且多集中在社會主流體育項目之中。
2.1 運動員培養風險內涵方面的研究
邱偉昌、李南筑等學者以青少年業余足球運動員的培養為案例,對運動員培養風險進行了說明,間接對“運動員培養風險”的概率進行了定義。認為青少年業余足球運動員的培養是一種無擔保、有高風險的投資,且具有組合性和長期性的特征,其屬于一種典型的權益性風險投資。.秦文宏、黃軍海以上海市競技體育后備人才的培養為研究對象,對其培養狀況進行了詳細分析,得出競技體育后備人才的培養過程存在風險,這種風險基本由運動員和培養方共同承擔的結論。認為其培養風險主要源自競技體育早期培養體系及其運行中所存在的問題,換言之,主要源自競技體育中遺留的社會傳統體制與整個經濟和社會的現代化進程的不協調。這種風險導致了20世紀90年代以來中國社會眾多“退出(退役)運動員”出現各種生存危機,給社會帶來消極影響。游容凡在其碩士論文中,將藝術體操運動員的培養定性為一種風險投資,認為影響其運動員培養風險的因素分為內部和外部兩種,內部主要有運動員因素(包括的生理、心理、技戰術問題)、教練員因素、培養管理因素。并將其外部因素分為對手因素和比賽環境2種,對手因素主要變現在對手的生理、心理以及技戰術等素質等方面。比賽環境主要有時間地點、場地器材、飲食住宿、規則及裁判以及社會支持等方面。可見其研究顯示運動員培養不僅是一種風險投資行為,且這種風險投資受到多方面的因素影響。石巖在其博士論文中對運動員的參賽風險進行了研究,認為參加運動競賽是一項具有高度風險性的不確定性活動,既存在成功的機會,也有失敗的可能。隨著我國競技體育職業化趨勢的不斷加強,運動員參賽風險逐漸成為社會關注的熱門話題。運動員參賽風險是指在運動競賽過程中,因其受到難以預料或不可控制的因素而導致運動員競賽成績無法達到理想狀態甚至嚴重影響運動員后期參賽的一種不可預料事件。根據影響競賽成績的相關因素,對運動員參賽風險的來源因子進行分類發現,運動員的參賽風險主要由參賽選手風險、對手風險和比賽環境風險三大類組成。邱凱以競技體育后備人才培養為研究對象,對競技體育后備人才培養風險的概念進行了闡釋,認為青少年兒童培養風險主要指影響其體育競技能力發展的各種不可控因素。基于相關文獻,筆者認為運動員培養風險是指投入一定量的人力、物力、財力后,其收益不能補償投資成本的現象,其主要變現為一種風險損失現象;另外,由于運動員培養風險突出投資后所得收益的不確定性,因此風險損益和風險增益存在并存現象。
2.2 運動員培養風險來源方面的研究
體育運動本身屬于一種帶有風險的行為,競技體育運動員身上體現出的風險性特征更加明顯。對于競技體育項目運動員來講,能否收獲預期的競技成績具有很大的不確定性,成績的不確定性極大地增加了俱樂部培養運動員的風險。但運動員和俱樂部又是具有能動性的活動主體,其培養風險必然與運動員和俱樂部本身存在著必然的聯系。基于這種必然的聯系,對俱樂部培養運動員風險的組成、來源以及影響因素進行深入研究已經逐漸成為眾多學者關注的話題。
邱凱在其碩士論文中利用AHP-FUZZY(層次-模糊數學分析法)的方法以競技體育后備人才培養風險為研究對象,系統的分析了競技體育后備人才培養風險的來源。將競技體育后備人才培養風險的來源因素主要分為體制、社會、自身和其他方面因素4個層次。體制因素方面,主要有包括管理體制、訓練體制、競賽體制、選拔制度和就業保障5個子影響因素。社會因素方面,包括教練員因素、裁判員因素、競賽規則因素及其投入與收益失衡因素5個子因素;運動員自身方面,主要有生理、心理、傷病、后繼生存及其運動訓練與文化教育失衡等因素;其他因素如突發事件、運氣因素、努力因素、工作難度等。游容凡利用頭腦風暴法、德爾菲法、核對表法、流程圖法等方法,引入風險源的概念,對藝術體育操運動員的參賽風險來源進行分析,將藝術體操運動員的參賽風險源主要分為內部和外部兩大因素。藝術體操運動員參賽風險源的內部因素又有運動員自身、教練員和管理因素3大2級指標因素,運動員自身方面主要涉及到心理、生理以及技戰術因素等3級風險源;外部因素銜生出對手因素和比賽環境兩大2級風險源,其中對手因素仍歸結為其生理、心理和技戰術3大不可控因素,比賽環境因素涉及到時間地點、場地器材、飲食住宿、規則及裁、社會支持等3級風險源;石巖以我國高水平項目運動員為研究對象,對其參賽風險進行了深入分析,認為競技運動員競賽成績的風險主要取決與運動員自身、比賽環境和對手狀況3方面因素,而體能、技術、戰術、心理、比賽經驗、傷病、自我管理、比賽時間與地點、比賽場地與器材、比賽規則與規程、裁判員、氣候與地理、生活與交通、教練員、社會支持(觀眾、媒體等)、運動隊管理及其他等因素都是影響運動員自身、比賽環境和對手狀況的風險因子。蔣春梅從保險學角度對運動員風險進行了分析,認為運動員首先面臨著運動傷殘和死亡的風險;其次,運動員面臨著意外傷害的風險;再次,運動員面臨著退役后失業的風險;最后,運動員面臨著收入損失的風險。此外,運動員在退役后還面臨著后遺癥發作的風險。
通過對以上相關文獻研究分析發現,運動員風險已經成為了眾多專家學者關注的熱門研究課題,研究內容不斷深入和專業,對運動員的風險來源研究已經初步形成了系統的理論框架。隨著競技體育人才全球化流動趨勢的加強,運動員培養風險亦逐漸加大,一方面這種風險影響因素已經受到一個國家和地區的政治、經濟、社會法律制度以及運動員自身多方面影響。另一方面運動員培養風險還與投資主體與投資客體不一致性、投資收益的長期性和投資成本的高昂性、投資收益的外部性和人力資本產權的特殊性等方面因素相關聯。但是通過知網對“運動員培養風險”尤其是“俱樂部培養運動員風險”進行檢索發現,涉及到俱樂部培養運動員風險的相關學術文獻十分匱乏,少有的研究成果也凸顯出多種問題,學術界的這種研究狀況是與當前我國競技體育市場化和職業化大趨勢嚴重脫節的。首先,相關文獻大多采取的是單一的運動員風險研究,如參賽風險、競賽成績風險,涉及到運動員培養風險的文獻研究極少。其次,有關運動員風險的文獻多是在我國競技體育舉國體制的背景下進行的,與當前我國競技體育職業化趨勢不斷加強、多元化的競技體育人才培養體系逐步建立、職業體育俱樂部培養運動員成為主體的時代特征不符。再者,幾乎所有相關成果的研究都是停留于定性風險評估的層面,風險源指標評價的量化程度不高,帶有嚴重的主觀性特征。最后,以往的文獻研究中的運動員風險評價指標體系一般都只是簡單的涉及一級或二級指標,對制約運動員風險的相關指標不夠完善,系統評估體系較少。
2.3 運動員培養風險防范機制方面的研究
隨著競技體育職業化的不斷加強,“舉國體制”培養競技體育運動員的弊端日益暴露,高投入、低產出、高風險、運動員保障體系建設滯后等問題對我國競技體育市場化發展的阻礙作用日益明顯。隨之,從各方面加強運動員培養體系與風險防范機制的學術成果快速增長。
韓新君、翁家銀等學者從法制視角對運動員培養風險防范機制進行了研究,提出了從運動員權利保障預防體系和權利保障救濟體系兩方面提出相關解決措施。預防體系方面,從運動員自我權利維護、職業保護和合同保護3方面深入,其中文化教育措施、委托代理措施是運動員自身權利范疇的重要內容,國家體育總局對運動員的權利保護、運動員所屬運動項目協會對運動員的權利保護、運動員職業工會對運動員的權利保護、運動員所屬訓練競賽單位對運動員的權利保護屬于運動員職業范疇應重視的部分,運動員所屬訓練競賽單位對運動員的權利保護、運動員職業合同制度是合同保護應該主抓的內容;救濟體系方面,包括和解、調解、仲裁、勞動仲裁、體育仲裁、經濟合同仲裁、訴訟等重要手段;而只有加強對運動員的權利保護、法制意識教育、文化教育等保障體系的建設才能有效防范運動員培養風險。王平遠針對當前我國競技體育運動員培養模式進行了研究,旨在通過培養模式的改革規避運動員培養風險,提出了政府從社會收益最大化角度進行投資與企業從其利潤最大化角度進行投資相結合是我國當前運動員培養可行模式。王月華在其博士論文中對冬季測量類項目運動員參賽風險評估和控制機制進行了研究,得出運動員風險管理應包括風險識別、風險評估、風險應對和風險控制四個部分,其中風險管理是冬季測量類項目運動員參賽風險管理的基石,只有針對各部分提出的風險源指標提出具體的防范措施才能有效規避運動員參賽風險。楊擁軍、凌平以職業體育俱樂部運動員風險為研究對象,指出“加大保險宣傳力度,轉變運動員保險觀念,提高保險意識;建立職業俱樂部運動員的自我保險體系;建立職業運動員的再就業保險制度;加強體育保險立法,建立健全體育社會保險體系;制定特殊政策,擴大保險主體規模,建立專業體育保險機構。
通過對現有運動員培養風險相關文獻的研究可以得出相關結論,即目前國內多數對運動員培養風險的防范機制研究主要集中于以下幾方面:(1)改革現有體育管理體制;(2)建立健全市場化的體育保險體系;(3)建立體育風險基金;(4)管理者是運動員培養風險防范的主體等;(5)重視運動員自身風險規避機制的建設。這些文獻的研究很大程度上了為俱樂部運動員培養風險的規避提供理論和實踐指導。但隨著我國競技體育運動員培養體制轉變和競技體育職業化、市場化和商業化程度的不斷加強,已有的研究顯然已無法適應現今的職業體育俱樂部培養運動員的需求了。存在的問題主要體現在以下幾方面:首先,文獻研究單一化問題突出。現有研究成果多是選取某種運動員培養風險,而職業體育俱樂部培養運動員面臨的風險是復雜的,多方面的。這種單一的風險規避策略研究的全面性、針對性和實用性較低;其次,研究局限于宏觀層次,微觀深入研究不夠。現有文獻研究多是采用定性的運動員風險評估辦法后,籠統的提出宏觀的防范措施,據此就造成了防范機制不夠具體,很難應用于實際的運動員風險規避活動中去。再者,研究背景的變遷同樣存在。過去多數有關運動員培養風險的研究都是在舉國體制的背景下進行的,研究對象也多數集中于政府主體層面,而針對運動員自身的風險規避機制研究較少。另外,過去的研究幾乎很少涉及職業體育俱樂部培養運動員的風險規避,而現如今職業體育俱樂部培養運動員恰恰成為了我國職業體育的主要構成內容,顯然過去的研究是脫節的。最后,沒有重視運動員風險規避的投入與產出比。效率作為職業體育俱樂部考慮的根本因素,提高經營效益亦是規避運動員風險的根本目的。然而現有的運動員風險防范機制卻沒有對效率問題引起重視。
通過中國知網平臺對俱樂部培養運動員風險的文獻進行檢索分析得出,俱樂部培養運動員風險的相關研究主要集中于運動員培養風險的內涵研究,運動員培養風險的來源研究,運動員培養風險的防范機制研究3方面。這些研究主要暴露出如下問題:基于國外較為成熟的培養運動員風險研究,國內存在盲目照搬現象;國內相關研究較為陳舊,大部分觀點缺乏時代性和實用性;多數研究立足于我國運動員培養的“舉國體制”背景,已與當前我國競技體育職業化、市場化的趨勢相背離;相關研究多數集中于俱樂部培養運動員風險分析的宏觀層面,對于深層次的風險評估的定量研究極少;國內研究尚未認識到運動員培養主體的模式轉型,缺乏風險防范機制的前瞻性研究。
[1] 楊建文,張虎祥.蘭州市高校實施課外體育活動俱樂部模式的可行性研究[J].衛生職業教育,2005,(21):14-17.
[2] 周愛光,閆成棟.職業體育俱樂部社會責任的特征與內容[J].北京體育大學學報,2012,35(10):6-9.
[3] 黃曉靈,黃菁.職業體育俱樂部的經營收益[J].體育學刊,2005,12(1):42-45.
[4] 鄧雪震,韓新君.論中國職業體育俱樂部的法律治理及其核心理念與建構[J].西安體育學院學報,2014,31(6):657-661.
[5] 邱偉昌,李南筑,等..風險投資進入我國青少年業余足球運動員培養領域的分析[J].體育科研,2007,28(3):29-33.
[6] 秦文宏,黃軍海.上海競技體育后備人才的基礎培養狀況及風險——典型案例分析[J].上海體育學院學報,2012,33(4):55-57.
[7] 游容凡.我國藝術體操運動員參賽風險識別、評估及應對[D].北京體育大學,2011.
[8] 石巖.我國優勢項目高水平運動員參賽風險的識別、評估與應對[D].北京體育大學,2004.
[9] 邱凱.競技體育后備人才培養風險預警及規避策略研究[D].武漢理工大學,2013.
[10] 蔣春梅.我國運動員保險的供求分析[D].西南財經大學,2012.
[11] 韓新君,翁家銀,等.對構建運動員權利保障體系的研究[J].廣州體育學院學報,2005,25(6):64-70.
[12] 王平遠.產權、效率、運動員培養模式探討[J].中國體育科技,2010,46(5):89-108.
[13] 王月華.我國冬季測量類項目運動員參賽風險評估與控制機制研究[D].遼寧師范大學,2012.
[14] 楊擁軍,凌平.浙江省職業體育俱樂部運動員保險現狀及發展對策研究[J].杭州師范大學學報(自然科學版),2009,8(1):70-74.
A Literature Review on Clubs' Risks in Cultivating Athletes——Based on the Literature of CNKI during 2005-2015
Zhang Qin
教育部人文社會科學研究青年項目“俱樂部培養運動員風險的脊梁體系構建與防范機制研究”(項目編號:15YJC890045)
張沁(1980-),女,四川鄰水人,碩士,副教授,研究方向:體育管理學。
重慶文理學院體育學院,重慶 402160 College of Physical Education, Chongqing University of Arts and Sciences, Chongqing 402160 China.
G80-05
A
1005-0256(2017)02-0011-3
10.3969/ j.issn.1005-0256.2017.02.0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