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 姝
(江西農業工程職業學院 ,江西 宜春 331200)
體育鍛煉和認知干預對貧困大學生心理健康影響實證研究
毛 姝
(江西農業工程職業學院 ,江西 宜春 331200)
體育鍛煉能夠有效調節貧困大學生的心理問題,本文通過分析目前高校貧困大學生的內心特點,將體育鍛煉與認知干預融入對貧困大學生心理健康調節的過程中,通過實證研究來探索改善高校貧困大學生心理問題的新方法,以期不斷提高目前我國高校貧困大學生的心理健康水平。
體育鍛煉;認知干預;貧困大學生;心理健康
近年來,我國高等教育得到了快速發展,但是高校中,貧困大學生的心理健康問題頻出,目前已經受到了社會廣泛的關注。為了能夠讓貧困大學生在大學學習過程中保持一個良好的心理健康水平,妥善解決貧困大學生的心理健康問題是十分必要的。
體育鍛煉和認知干預對貧困大學生心理健康的影響。
1.2.1 問卷調查法 本文所選用的是徐霞等人修訂自FOX等1990年編制的身體自尊量表、Anderman的《學業可能自我量表》以及Rosenberg編制的《自尊量表》。身體自尊量表包含5個方面:自我價值、運動能力、身體狀況、身體吸引力以及身體素質。《自尊量表》為的是測量目前大學生的總體自尊水平,但是因為其中第8題與我國國民的認知相異,因此在本次實證研究中我們選擇剔除。生活滿意感量表主要是測量大學生對目前生活現狀的滿意程度,是一個單位量表,分數越高,則表示對目前生活滿意度越高。《學業可能自我量表》共有11個條目,通過這些問題來了解目前大學生的實際現狀。
本文所采用的是抽樣調查法,隨機抽取河北省廊坊市3所高校大一至大三的學生為調查對象。每個學校發放200份問卷,共計600份調查問卷,回收572份,回收率為95.3%,其中貧困生有136人(男生70人,女生66人),占調查總人數的23.8%,且貧困大學生作為此次實證研究的干預組。
1.2.2 實驗法 (1)實驗分組。文章本著年齡與性別都平衡分布的原則,將從參與問卷調查中的符合干預標準的40位貧困大學生分別分為綜合干預及對照組2組,每組都由10名男生與10名女生組成。為了能夠讓參與此次研究調查的學生積極配合我們的工作,讓他們沒有后顧之憂,筆者做了以下幾項工作:①找到參與實驗學生的班主任,并讓他們與參與調查的貧困大學生進行談話,告之此次實驗的目的;②筆者親自與參與調查的貧困大學生進行交流,以參與心理與體育健身組的名義來邀請他們主動參與調查;③筆者在4組內,根據每一組的實際情況的不同分別有安插進2~5名具有較強溝通能力與組織能力的同學,讓他們作為假的實驗群眾,幫助此次調查活動的開展;④此次實驗的開展時間是在課余休息時間內進行,并不會對參與實驗的大學生的學習造成影響。因為對照組并不需要參與任何實驗項目,因此,對照組只需要選擇普通大學生即可。
(2)實驗干預方法。①認知干預。干預時間設定為8周,每周進行2次正式的認知干預,1次非正式訪談式的認知干預,時常均為60min。認知干預是一種心理干預方法,它通過心理疏導的方式來治療貧困大學生的一些負面情緒,讓他們能夠通過談話或者游戲來釋放負面情緒,提升自身的心理健康水平。主要的表現形式有一對一的談話、集體心理輔導等。具體認知干預過程如下:A.個體訪談。這是開展認知干預的起始,通常會將其安排在認知干預的前兩個星期。首先,需要與參與調查的貧困大學生進行長時間的對話,在對話的過程中要消除對方的戒備心理,獲取對方的信任,雙方之間建立起良好的互信關系。站在理性情緒理論的角度上,要在對話的過程中多考慮貧困生的問題,并引導他們說出自身最真實的想法,明白他們所存在的非理性觀念是什么,例如自卑以及過于消極等問題。B.個體心理調適。在第3、4周,可以開展個體心理調適,時常也為60min。在這一階段,主要是幫助參與調查的貧困大學生能夠意識到自己現在所有的一些不合適的情緒,并且能夠明白,之所以會出現這種負面情緒是因為自己的思想出現了偏差,因此需要找到這些非理性信念,并進一步消除。C.心理特征重塑階段。在第5、6周是心理特征重塑階段,每次時常也為60min。這時采用的主要是辯論的方式,以這種形式來改變貧困大學生的一些非理性思想。可以采用夸張或是帶有疑問的方式來詢問參與調查的貧困大學生他為什么會對一個事件持有完全不同的看法等。經過不斷的交談辯論,貧困大學生會慢慢發現自己的思想確實存在一定的誤差,想法也過于偏激,明白自己現在是非理性思想,慢慢意識到這種錯誤思想所帶來的不好影響,并逐漸糾正這一錯誤思想,通過不斷的疏導開通,讓自己的認知得到更新,及時清除負面心理情緒。D.集體心理咨詢。這是認知干預的最后一步,被安排在最后兩周,時常依舊是60min。以集體的形式開展心理咨詢會讓被試者的心理更加放松,共同語言也會更多,測試者可以通過開展心理游戲的方式讓現場的氣氛變得更輕松。在最初,應該要求參與測試者的多方進行自我介紹,互相了解彼此的喜好,讓交談得以繼續。
②體育鍛煉干預。體育鍛煉的方式主要是讓參與測試的貧困大學生參與有氧運動,其內容主要由籃球、健美操、羽毛球以及體育小游戲組成,體育鍛煉干預的時間為期8周,每周3次,時長維持在60min左右,運動強度保持在55%~65%的最大吸氧量。帶領被試者進行體育鍛煉的人員可以由運動隊的學生來擔任。
在體育鍛煉干預開始的1—2周,可以采用籃球、游戲與羽毛球相互結合的手段來進行體育鍛煉干預,這樣做的主要目的是能夠調動學生參與運動的積極性,讓體育鍛煉干預能有一個良好的開端。
在體育鍛煉干預開始的3~6周,可以采用籃球與健美操共同進行的體育鍛煉干預方式。籃球以比賽的形式開展,分組之后開展友誼賽,通過比賽來增加各隊友之間的交流,加強彼此之間的感情。健美操的選擇要偏向大眾化,簡單易學的動作能夠更加容易調動參與者的積極性。在這個階段中,主要目的是通過參與體育鍛煉來加強被試者之間的交流互動,讓積極正面的情緒充實他們的生活。
在體育鍛煉干預開始的7、8周,可以采用羽毛球與體育游戲同時進行。在這個階段,體育鍛煉干預的目的是讓參與鍛煉的學生維持對體育鍛煉的積極性,并且,羽毛球與體育游戲也能夠很好的起到鍛煉身體、釋放壓力的作用,這樣也能夠讓學生在此次測試結束后依舊養成積極主動參與鍛煉的好習慣。為了能讓體育鍛煉干預能有一個良好的效果,在進行鍛煉的過程中,管理者不應該使用帶有惡意的言語,應該要保持一個積極輕松的情緒,以自己的積極情緒來帶動周圍學生的情緒,讓被試者在體育鍛煉中獲得快樂,從而達到改善調節自身目前心理狀態的目的。在每次的體育鍛煉中,被試者應該要有一定的運動量,讓身體出汗,保證運動效果。

表1 貧困生與非貧困生大學生各心理變量的均數比較
1.2.3 數理統法 所有數據用統計軟件SPSS13.0Forwindows進行統計處理。主要統計方法有t檢驗、多元協方差分析、多元逐步回歸。以P<0.05為差異有顯著意義。
目前,我國高校貧困大學生最主要的心理健康問題是在自尊與自卑之間出現矛盾。因為家庭的一些原因而讓貧困大學生產生一種自己不如他人的感覺,這種過度的自卑感會擊垮他們的自信心。貧困大學生大多來自農村或是偏遠地區,而在大學生活中,他們的物質生活水平與普通大學生會出現一定偏差,并會對他們造成一定的刺激,在這種對比之下,他們的自尊心容易受到沖擊,為了保護自己,貧困大學生出現了既自尊又自卑的性格。
根據調查數據顯示(表1),貧困大學生與非貧困大學生相比,心理健康水平明顯較低,尤其是在身體價值、運動能力與身體吸引力上差距更是顯著。貧困大學生在校園生活中常常會處于一個過分自卑的狀態之中,這極其容易對他們的心理健康水平造成影響。
為期8周的實驗結束后,我們將事先準備好的調查問卷交與學生填寫,將實驗干預組與非干預組的情況進行比對。由表2可以看出,參與了體育鍛煉與認知干預的貧困大學生的負面情緒得到了良好的改善,人際交往等能力都得到了很大的提高,面對生活的態度變得更加積極向上,與非干預組相比,整體的心理健康水平得到了顯著的提升。

表2 基于體育鍛煉和認知干預對貧困大學生與非貧困大學生心理健康狀況對比
根據研究數據表明,認知干預與體育鍛煉干預能夠有效提高貧困大學生的心理健康水平,當體育鍛煉干預與認知干預二者結合通過理論與運動相互結合的手段,在心理與身體上都能夠有效解決貧困大學生目前所存在的不良負面情緒。認知干預能夠讓貧困大學生保證一個良好的心態,這樣能夠讓貧困大學生以更好的狀態進行體育鍛煉。體育鍛煉能夠讓貧困大學生通過揮灑汗水的方式來釋放負面情緒,并且加強了他們的人際交往能力。因此,高校應該重視貧困大學生的心理問題,根據貧困大學生所存在的不同問題來制定相應的方案,積極主動地運用體育鍛煉和認知干預來緩解貧困大學生的心理問題,提高目前高校大學生的心理健康水平。高校可以積極開展心理培訓講堂,普及心理講堂作用,讓大學生正視自己目前所存在的心理問題,并主動尋求幫助,解決問題。高校還應該鼓勵大學生積極主動參與體育鍛煉,不僅是貧困大學生,非貧困大學生也應積極主動參與這一系列活動,讓自己的心理健康水平維持在一個良好的狀態下。
[1]黃仙紅,汪勝,趙發林,等.杭州市大學生體育鍛煉行為與情商及健康水平的相關性研究[J].健康研究,2011(6):444-447.
[2]黃健美,譚德明.高校貧困大學生的人格特征分析與健全人格培育[J].云夢學刊,2011,32(4):73-75.
[3]趙麗霞.基于高校的社會支持對貧困大學生心理健康的塑造作用[J].福建農林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 ,2011(2):96-99.
[4]魏三珊.促進貧困大學生心理健康的有效途徑——選擇團體心理輔導方式[J].法制與社會,2011(16):249.
[5]李小強.體育鍛煉和認知干預對貧困高中生心理健康實證研究[J].中國科教創新導刊,2011(3):237.
G807.4
A
1674-151X(2017)18-053-03
投稿日期:2017-07-19
毛姝(1983—),副教授,碩士。研究方向:體育教育。
10.3969/j.issn.1674-151x.2017.18.0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