嚴小娟
?
關于民生體育發展的若干問題探討
嚴小娟
民生體育的發展是提升全民健康體質的主要動力,為了更好的促進民生體育的發展,文章采用文獻資料法,對于民生體育發展的若干問題展開了探討。研究表明:民生體育發展中存在的資源投入問題、制度缺陷問題、執行能力滯后問題等。建議:應通過建設完善的法律法規、制度,實現多元融資、多載體實施,在全面投入與支持下推動民生體育的快速、健康、持續發展。
民生體育;財政投入;社會資源
古人有云:“為政之道應以厚民為本;治國之道應必先富民。”一個國家的繁榮昌盛需要有強健的國民體質為基礎,為了具備擁有強健的健康體質,那么國民就必須要以運動鍛煉為生命,視民生體育為生命的體育。而發展和保障民生體育也是“我國順利實現體育大國向體育強國轉型的客觀要求”,是實現最基層群眾體育權益和健康權益的基本。直面和解決民生體育發展中的各種問題,將有利于“實現民生體育與社會和諧發展的高度融合”。
民生體育發展最根本的就是實現和保障最普通或最貧困地區群眾的權益,其在發展中的一些典型問題也是難以全面實現和保障群眾權益主要因素。
1.1 民生體育資源投入不均衡
在城鄉發展失衡的情況下,民生體育資源投入自然存在失衡現象。通過表現為兩種現狀:一是城鄉資源配套失衡。在中央政府、省、市、縣與鄉鎮多級配套的情況下,集中地表現為縣區尤其是鄉鎮政府的財政配套投入能力不足,致使在農村特別是貧困地區資源匱乏甚至根本沒有配套能力。二是城鄉資源跟進補充失衡。在基礎資源配套完成的情況下,根據群眾健身需要與體育的時代發展實際,需要增加器材、人才與維修保養等資源,缺少及時、保質保量的跟進完善。
1.2 基層體育民生保障能力相對低
一線或基層體育民生保障能力低,是制約民生體育發展的主要因素之一。首先,硬件設施和器材保護和管養能力低。由于中國人口多、人口地域分布不平衡,再者人均文化素質和綜合素質不均衡,導致不科學運用甚至惡意性運用現象經常發生,致使各種設施破壞情況嚴重,屬于典型的先天性保障能力低。其次,設施的正常保養和維修能力低。盡管一些體育設施結構與部件看上去相對簡單,但卻因為缺少專業的維護隊伍和零部件,致使其在出現了零部件損毀后,逐漸地成為廢棄物和喪失體育的基本功能。
1.3 民生體育實踐與民生體育規劃的錯位
在深化改革與擴大開放的背景下,民生體育規劃從制度與理論層面上已經相對完善,甚至在某些方面超越了發達國家,但民生體育的紅利卻沒有真正地如理想惠及到應該惠及的地區和群眾[1]。民生體育實踐和規劃之間的錯位表現有兩種:一是由于現實的主客觀困難較多,致使難以完全按照規劃實施建設和實現規劃。尤其在一些自然困難較多的地區,按照體育自身的規律和既定的建設方案,的確需要結合各種實際做出取舍,在爭取保障最基本的基礎上,盡可能地提高民生體育建設的水平和質量。二是項目規劃全面與實踐項目單一的錯位。以農村公共體育建設為例,在各級各類的規劃中,既有現代體育項目及其設施的內容,也有各種室外健身器材的裝備。但在實踐中,由于各種現實的限制,也只能根據實際做出修正,導致民生體育實踐內容的縮減。
民生體育作為事關群眾幸福、群眾健康、群眾發展能力的基礎性工程,需要運用因地制宜、因時制宜的舉措,把各種建設、完善與管養統一起來,才能以健康、長遠的形式發展下去。
2.1 以財政投入為主導,各種社會性投入為補充
中國的富強為發展民生體育發展提供了切實的發展保障。首先,以各級政府的財政投入為主體。在“提高民生體育的財政支出比重”的基礎上,把“完善財政轉移支付制度”與“構建民生體育財政的績效評價機制”結合起來[2],在民生發展規劃的體制內,提升民生體育發展在國民發展中的比重,使國家發展的紅利惠及到每個角落。如針對貧困地區國家采取財政預算內專項支持,既減輕地方政府的負擔,又切實服務于地方民生體育的發展事項。其次,運用相關法律法規引導各種社會性資金投入。按照市場經濟的規則,運用國家法律法規的力量,引導和規制各種社會資金的積極參與。如各種社會經營性體育企業的投入、社會健身機構的創辦、專業指導人才的參與等,去有效集中閑散在民間的各種資金和資源,使其能有效地克服財政預算制度的靈活性不足的問題起到補位作用。
2.2 政府組建專門服務部門,社會成立配套專門服務機構
民生體育作為政府工作的內容之一,需要有專門的服務機構來策劃、組織和實施相關工作。根據現行的政府體制和工作模式,整合具有相關職能權限的部門工作人員,成立專門的工作協調機構和聯席工作機構,是具有操作性的舉措之一。因此,整合教育行政部門的體育工作科室與民生工程科室,體育行政部門的民生體育工作科室,以及政府民政辦、婦聯、農委等部門,以某一個部門的某個科室作為工作協調的主導機構,以其工作人員作為工作啟動和實施的工作負責人員,去具體負責和推動相關工作的實施。
為激發調動各方面力量的參與,政府在既定的法律法規內,為各種社會機構提供創業、發展與提供服務的契機[2]。如服務外包、建設招標、民生體育效果社會調研、有償民生體育服務機構的創立等,把各項具體工作在法律允許的范圍落實起來。當然,政府要制定社會資源進入門檻,加強對社會機構進入的資格審核和監管工作,確保把好事辦好把資源用好。
2.3 以法律和制度為根本保障,加強對基層政府和相關工作人員考核
民生體育作為保障民生與服務民生的惠民工程之一,制定相關的法律法規各項工作進行規范,使各種角色和層次的人都能依法辦事,按照標準做好既定量和質的工作。首先,強化基層工作驗收。針對民生體育發展中的各項工作,按照國家標準或省市標準開展工程驗收工作,切實地推動地方政府和民生體育項目的順利實施。實踐中,既有單一項目工程的驗收,也能有地方綜合民生體育工作的驗收。其次,強化日常服務工作的考核。包括場地衛生工作、宣傳教育工作、秩序維護工作、設施管養工作、活動策劃和組織工作、群眾協調工作等[4],有上級主管機關等對其組織的工作過程、工作績效與工作經驗總結等方面的考核,在地區內之間的橫向比較中,去評比出來各種工作的等次和優劣來,以總結先進經驗、發現存在問題與激發創新。總之,相關的法律法規既是民生體育工作開展的依據,也是評價相關工作的標準。
民生體育發展的問題總會隨著體育發展、群眾健康需求的提升而層出不窮。需要各級政府在法律的范圍內,結合地方地理地勢、群眾風土人情、群眾整體文化水平與地方經濟發展水平等實際,做出因地制宜與與時俱進的努力和創新,把建設、管養與教育統一起來,以切實支持和滿足群眾健康追求、娛樂追求與后備體育人才培養的目標。
[1] 饒軍.多樣性全民健身項目研發與推廣的效能思考[J].體育文化導刊,2016l(4):29-31.
[2] 李麗,張林.民生財政視域下的民生體育發展研究[J].體育科學,2013,(5):3-12.
[3] 穆旭,張磊.論民間樂器在全民健身活動中的轉化[J].體育文化導刊,2016,(4):62-64.
[4] 高國安.社區體育建設軟件與硬件配置思考[J].體育科技文獻通報,2014,(5):132-133.
Discussion on the Development of Livelihood Sports
Yan Xiaojuan
The development of livelihood sports is the main power to enhance national health. In order to better promote the development of livelihood sports, with the method of literature, the problems in livelihood sports development are discussed. The study shows the existed problems in the development of livelihood sports: investment problem, system problem, and implementation capacity delay etc. suggestions: Complete laws and regulations should be constructed to realize multi financing and multi carrier implementation to promote its fast, healthy and constant development. Key words: livelihood sports; financial input; social resources
嚴小娟(1981-),女,山西運城人,碩士,助教,研究方向:體育教學。
山西交通職業技術學院,山西 太原 030031 Shanxi Traffic Vocational and Technical College, Taiyuan 030031, Shanxi, China.
G812.4
A
1005-0256(2017)05-0150-2
10.19379/j.cnki.issn.1005-0256.2017.05.06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