董 嫚
和諧體育視角下民族傳統體育發展路徑研究
董 嫚
構建和諧體育是新時期體育發展的必然趨勢,給民族傳統體育的發展帶來了一個新的發展契機。本文運用文獻資料法,闡述了和諧體育的內涵,發現構建和諧體育為民族傳統體育的發展注入了新的生命力,提出發展民族傳統體育應堅持理論與實踐相結合,與現代體育、校園體育、經濟發展相結合的建議。 關鍵詞:和諧體育;民族傳統體育;發展路徑 Abstract: Constructing harmonious sports is the inevitable trend of sports development in the new period, which brings a new opportunity for the development of national traditional sports. In this paper, by using literature methods and elaborating the connotation of harmonious sports, the author finds that building a harmonious sports for the development of national traditional sports into a new vitality, put forward advices about development of national traditional sports should combine theory and practice, combine modern sports, campus sports and the development of economic. Key words: harmonious sports; national traditional sports; development path
和諧,是指事物或事情協調的生存和發展的一種平衡狀態,它既包括人與自然的和諧,也包括人與社會的和諧,同樣也是人與自我和諧的一種體現[1]。近年來,隨著競技體育的日漸異化、體育本真的回歸性問題以及新形勢下舉國體制出現的一系列問題等,構建和諧體育也應運而生。
1.1 和諧體育中人與自然的和諧
長期以來,自然環境為人類的體育運動提供了不可或缺的發展場所和物質資料,人們利用自然環境開展了各種野外體育活動,如爬山、漂流、山地運動等等,人們還通過模仿動物的動作發明了一些競技和游戲項目等。如果沒有大自然及其給予的一切環境資源,人類是無法開展體育活動的。總之,人類自產生到現在一直是在大自然的襁褓中生存和發展的。在人與自然相處的時候,人們必須本著以和諧為前提,以保護為初衷,以發展為目的的態度,在大自然中找到人類自身的位置,不做破壞大自然的事。進入21世紀,人類必須將和諧作為一切活動的宗旨,尤其是和諧體育發展的今天。人們必須做到使用的體育場館建設原材料要無公害,盡量減少體育服裝、鞋帽等用品的消費,運動會后垃圾要及時處理等等,通過這些來盡量放慢生態循環的腳步,減輕自然環境的壓力[2]。
1.2 和諧體育中人與社會的和諧
生活本來都是一個社會性名詞,而人生在世本來就是為了生活的。人從一出生開始,便注定與社會產生了千絲萬縷的聯系,與社會建立一個健康和諧的關系網需要人自己去經營,體育便是一個很好的交流方式,最好的一個例子便是奧林匹克運動會,這是世界各國的交流與溝通,沒有歧視、公平、公正地為世界各國提供了一個交流平臺,成為全球性的一個文化交流活動。和諧體育的提出,重在其精神內涵,即團結、友好、公平、公正的競爭原則,也給人們作出了榜樣,光明磊落地用實力去征服別人,這才是和諧體育的精神所在,這也成為人與社會和諧的重要推動力,在和諧社會的建設中也起到了催化作用。
1.3 和諧體育中人與自我的和諧
人本來就是一個復雜的生物,要想最優化發展,必須達到自身內部的和諧,以及自身內部與外部的雙重和諧,而這些也都可以通過體育鍛煉來得到優化。人類通過體育活動來鍛煉機體,使機體內的各器官系統得到更好的訓練,從而在生理上得到一個優化;參與體育運動可以幫助人們建立和諧的人際關系,增強其社會適應能力,使人類自身達到一種理想狀態,最終形成一個健康的生命個體。另外,人類生存至今,隨著科技進步的發展,食品安全問題,疾病防疫問題日漸突出,對生命健康的渴求使現代體育的成為一種流行,這也就成為和諧體育研究的核心問題之一。正因為體育活動有這樣的作用,從古至今,它在人的現代化發展中一直擁有著不可磨滅的力量。
首先,和諧體育與民族傳統體育在文化本質上有相似性,都要求和諧、穩定發展,保持內外的科學性和健康性,最終實現一個長久可持續發展機制,在這里二者的精神內涵不謀而合。民族傳統體育是構建和諧體育的動力因子之一,二者是相互影響、相互滲透的,只有相互合作、相互配合,才能促進二者的共同進步和繁榮發展。和諧體育也是一個國家在其工業化、現代化道路上必定會產生的一種時代產物。構建和諧體育是一個長期的、階段性的過程,必須循序漸進,不能急功近利。
其次,和諧體育的構建改變了民族傳統體育賴以發展的人文環境以及自然環境,民族傳統體育的發展由此得到了科學的指導和有力的支撐,同時現代化管理理念和管理制度促進了民族傳統體育的現代化[3];構建和諧體育拓展了民族傳統體育的發展空間,歷史也已經證明,現代奧運會的一些運動項目就是由某些地域性的民族傳統體育項目慢慢發展演變而來的。
再次,民族傳統體育運動是具有歷史性的,它是古代各民族廣大勞動人民的智慧體現,能夠完好的保存并傳承下去才是最主要的。民族傳統體育的發展離不開“人”的參與,只有對這個主體的合理把握,才能不斷發展、創新、推廣民族傳統體育[4]。構建和諧體育滿足人類的物質以及精神生活的需求,能夠有效地促進民族傳統體育的社會化,以及其管理的規范化,從而確立一種體育生活化的觀念,將民族傳統體育自然而然地帶入人們的生活。
3.1 理論與實踐相結合,開發其潛能
構建和諧體育對發展民族傳統體育來說,首先要發展其自身內部理論研究與實踐的和諧,需要進一步挖掘民族傳統體育理論研究的潛力。很多民族傳統體育項目仍沒有走出民族地區,甚至都不為人所知。這些現象使我們不得不思考近幾年的努力是否達到了預期效果,這就需要我們在研究同時,形成一個完整的系統,深入挖掘、了解民族傳統體育,將其項目整理并規范化,在不改變原始面貌的前提下進行創新,科學地改造不實用的民族傳統體育項目,并牢記不偏不倚的原則,使得只要是有潛力、受人喜愛的民族傳統體育項目都有發展壯大的機會。
3.2 民族傳統體育與現代體育相結合,發展其適應性
多年來,民族傳統體育受到外界的侵入破壞,西方體育的勢頭日漸強盛,民族傳統體育無形中受到了巨大的沖擊與影響。目前在中小學的體育課堂上,籃球、足球、羽毛球隨處可見,然而像毽球、武術等傳統體育項目卻寥寥無幾。究其原因,一方面是國家舉國體制的方針政策使政府更多的關注到現代競技體育上,另一方面,現代體育的理念與模式給民族傳統體育的發展帶來了巨大挑戰。如何在發展中保持民族性,又不局限于狹隘的民族化,需要發展其世界性來平衡,既不能獨步自封,又不能失掉其本質。深化改革的提出,是民族傳統體育得到提高和推廣的一個契機,區域性與國家性相結合,使少數民族優秀體育項目在全國得到傳承。我們要知道越是民族的,就越具有世界競爭力,民族傳統體育便是如此,它必須朝著未來、朝著世界發展。只有在自身的發展中接受住了世界給予的挑戰,才能得到更快、更好地發展。
3.3 民族傳統體育走進校園,拓展其發展渠道
民族傳統體育創新發展的趣味性使其在校園里更具有推廣性,有的高校運動會之后會設立一些民族傳統體育項目的表演賽,有的甚至會定期開展趣味性民族傳統體育運動會,這樣的活動就包括很多民族傳統體育運動項目,如跳竹竿、毽球等;體育課增設武術、太極拳等內容,并進行階段性考核,強制性地促進了民族傳統體育項目在青少年群體中的開展;校園內有民族傳統體育項目社團的設立,使民族傳統體育項目的開展在提升大眾技能發展上得到了更進一步的發展[5]。民族傳統體育不僅僅局限于民族地區或者民族人民,更有向全國乃至全世界推廣的潛力,校園體育打開了民族傳統體育發展的一個出路,并且在近幾年的校園體育活動發展中初露鋒芒,是令人欣喜的一種現象及進步,民族傳統體育應始終保持這種活力,才能在未來的發展中讓全世界人看到并喜歡。
3.4 民族傳統體育與經濟發展相結合,壯大其競爭實力
在新時期,構建和諧體育與經濟新常態發展必將會產生新的化學反應。民族傳統體育作為和諧體育的一股新生力量必將會與經濟融合,帶來不可預計的經濟效應。但是形勢大好的前提下,尤其是經濟新常態、深化改革下,民族傳統體育應該如何與經濟接軌,其發展道路應如何選擇,可以從以下幾個方面來入手:
(1)打造品牌項目。首先要轉變發展民族傳統體育保守的老觀念,新的經濟常態下,雖然經濟發展速度有所降緩,但這正給了民族傳統體育一個難得的機遇。民族傳統體育借此可發展其天生具有的特色項目,如武術、太極拳等,制定一個屬于自己的品牌計劃。近幾年武術已經形成一個系統變化,第十一屆鄭州國際少林武術節也即將揭開帷幕,自1991年以來,“以武會友,共同進步”的宗旨已經傳遍世界五大洲,是民族傳統體育發展的一個成功案例。除此之外,相信依靠民族傳統體育文化內涵的力量,借鑒成功經驗,民族傳統體育的其他優秀項目也將會有光明的前景和未來。
(2)整合民族傳統體育資源結構,民族傳統體育自古以來便不是獨立存在的,是社會發展中不可缺少的產物,并在社會中起著一定的作用。促進民族傳統體育社會化可以從資源方面入手,將人文資源與自然資源進行整合投入市場,與其它事物發生聯系,才能為將來的發展奠定一個堅實基礎。
(3)發展其產業化。民族傳統體育的產業化首先可以從競技表演業入手,完善競賽體制,走“有特色,高水平”之路;其次,創新生產民族傳統體育類紀念品,2008年北京奧運會吉祥物便是一個成功的例子;再次,宣傳民族內涵才是長久發展下去的王道;最后,優化民族傳統體育專業人才培養模式,做出實際努力。
在新的歷史時期,構建和諧體育與發展民族傳統體育存在著一些本質的共性,發展民族傳統體育要處理好理論與實踐的關系,抓住機遇,與現代體育、校園體育進行結合,充分發揮民族傳統體育的優勢,結合現代經濟發展的新特點,保持與和諧體育“和而不同”的發展態度,力爭以最快最好的方式來實現民族傳統體育的科學健康發展。
[1] 布特.和諧體育的哲學探索——現代體育的文化哲學批判與建構[M].北京:北京體育大學出版社,2011:46-49.
[2] 戴國斌.民族傳統體育概論(第二版)[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5:15-19.
[3] 魯平俊,丁先瓊,白晉湘.民族傳統體育非物質文化遺產瀕危狀態評價的實證研究[J].體育科學.2014,11(34):16-26.
[4] 李曉通,周山彥,高志才,祝建甫.我國少數民族傳統體育文化傳承機制研究[J].體育文化導刊,2014,(7):36-39.
[5] 羅春霞,李蕾.“中國夢”導向下我國民族傳統體育發展策略探析[J].山東體育學院學報,2015,3(31):48-51.
Research on Development Path of National Traditional Sports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Harmonious Sports
Dong Man
董嫚(1991-),女,河南安陽人,在讀碩士研究生,研究方向:體育人文社會學、學校體育學。
河南師范大學體育學院, 河南 新鄉 453000 Physical Education Department of Henan Normal University, Xinxiang 453000, Henan, China.
G812
A
1005-0256(2017)02-0104-2
10.3969/ j.issn.1005-0256.2017.02.0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