盧 萍,饒亞莉
大眾體育競賽制度路徑拓展研究
盧 萍1,饒亞莉2
運用文獻資料法,調查訪問法,理論分析法等方法,從大眾體育競賽性質、競賽項目形式、競賽方法以及競賽管理等方面進行了拓展研究。旨在探索全民健身背景下,不同項目、不同規模和不同地區、不同群體的大眾體育競賽制度,以期豐富大眾體育比賽內容和形式,擴大參賽群體,增加群眾體育活動的趣味性與參與性,為國家全民健身計劃的實現提供多形式大眾體育競賽制度提供參考。 關鍵詞:大眾體育;競賽制度;拓展研究 Abstract: This paper uses the methods of literature, investigation and interview, theoretical analysis and other methods to expand the research on the nature of sports competition, the form of competition, the method of competition and the management of competition. The purpose is to explore the mass sports competition system under the background of national fitness, different projects, different sizes, different regions and different groups, so as to enrich the contents and forms of mass sports competitions, expand the participating groups and increase the interest and participation of mass sports activities, as well as to provide a reference for the implementation of the national mass sports program. Key words: mass sports; competition system path; development research
大眾體育亦稱“社會體育”、“群眾體育”。目的是為了娛樂大眾身心,增強體質,預防疾病以及培養體育后備人才,在社會上廣泛開展的體育活動的總稱。大眾體育被譽為“第二奧林匹克運動”,它與人民的健康、國家的強盛和民族素質的提高息息相關,因此受到各國政府的普遍重視。自2008年奧運會后,我國每年將8月8日定為全民健身日,此后群眾體育蓬勃發展,體育人口逐年增加,大眾健康意識不斷增強,大眾體育比賽逐漸增多,比賽形式多種多樣,大眾社團、協會組織也越來越多。在大眾體育比賽不斷增加的情況下,如何拓展大眾體育競賽制度,提高大眾體育比賽的適應性,豐富比賽內容,增加比賽形式,對于推動全民健身計劃的實現,豐富大眾體育文化生活具有較好的理論意義與實踐價值。
2.1 研究對象
本文以我國大眾體育競賽制度作為研究對象。根據體育競賽制度的概念從競賽性質,競賽項目,競賽方法,競賽組織管理方式等方面對大眾體育競賽制度進行拓展研究。
2.2 研究方法
本文采用文獻資料法,調查訪問法,理論分析法等方法,運用多學科知識對大眾體育競賽制度拓展進行分析研究。
3.1 大眾體育競賽性質拓展
隨著我經濟的高速發展,居民收入水平的提高,政府的高度重視,大眾體育賽事越來越多,大大豐富了大眾的文化生活,提升我國居民的幸福指數。大眾體育賽事作為一項基本的惠民工程,一度成為我國政府民生工程的戰略計劃中非常重要的組成部分。從大眾體育賽事拓展的性質來看:首先需要拓展競賽項目的娛樂性。娛樂是大眾體育的基本屬性,同時也是舉辦大眾體育競賽的根本宗旨。每一種大眾體育競賽都是為群眾所想,緩解他們在工作和生活等方面的壓力,達到他們釋放自身不滿情緒的目的。即讓每一位參賽運動員感覺到開心,值得參加。通過對參與者的訪談來看,大眾體育競賽本身的娛樂性和趣味性是他們積極報名參與的主要原因。其次是業余性。大眾體育競賽的組織對象主要面向的人群是普通大眾,而非專業運動員,參加者不需要經過專業的體育訓練,不需要具備高超的技術,只要有熱愛體育的態度即可。第三需要達到參賽目的的健身性。大眾體育競賽在獎金和榮譽面前明顯不足競技體育,主要目的是注重參賽過程中的健身價值和人際交往,旨在引導更多的人在閑暇時間參與到全民健身行列中來,從而推動全民健身計劃的實現。
3.2 大眾體育競賽項目形式拓展
大眾體育競賽本身的娛樂性和趣味性是大眾積極報名的主要原因,而不同的比賽項目適應不同人群,不同興趣愛好,不同技術特長者的特點。田徑、籃球、足球、羽毛球、乒乓球、游泳,這些競賽項目簡單并且在學校體育教學中都涉及到,有著廣泛的群眾基礎,是我國大眾體育競賽的主要競賽項目。對抗類競賽項目之間互為比較的參照系是參賽對手,主要包含個體、偶體、集體、團體四種不同屬性的參賽對手。通常依據參賽對手的不同屬性,對抗類競賽項目可相應劃為四個大類,即“個體對抗類項目”、“偶體對抗類項目”、“集體對抗類項目”和“團體對抗類項目”。參賽者的相互較量呈現兩種不同方式:一種是整個賽場彼此共用,對抗雙方同場交鋒;一種是整個賽場等分為兩個賽區,對抗雙方隔區對壘。同場對抗類項目,除了個體,偶體,集體,團體外,還可以有不一樣。例如籃球運動中,隊伍組織中必須女性參加或在第幾小節中必須要求幾名女性上場等多種形式。
隔區對抗類項目,除了現有的四種形式外,還可以多種形式設置。例如乒乓球項目,根據參賽運動員的特點可以設置二對一,兩個水平弱些的參賽運動員對陣一位水平高的,單打比賽按國際乒聯單打規則,雙打比賽按國際乒聯雙打規則。在隊員的選擇上還可以根據不同年齡的搭配,不同性別搭配等多種形式。
我國大眾體育是以養生之道為主,而賦予養生的運動很難分出優略高下,自然而然在競賽組織中缺少了其中的娛樂性、趣味性,讓參與者失去競技信心。所以在大眾體育競賽中競賽項目的設置可以以養生之道為宗旨,加之以競技性,使大眾參與者在競賽中能感覺到比賽給他們帶來的娛樂性和趣味性,從而增加大眾體育參與人數與參與熱情。
3.3 大眾體育競賽方法拓展研究
競賽方法拓展是競賽組委會通過參與競賽的對象,參照競技體育比賽的規則方法進行修改和改良,創設出以適應參與對象的技術、戰術水平的競賽方法。運動競賽的目標是合理比較參賽者的競技水平,公正排定參賽者的競賽名次。
運動競賽學關于對抗類競賽方法的研究表明:以乒乓球項目為代表的計分類項目,通常以得分多少的單一參數作為比較參照系對其成績進行評定,其競賽方法是得分高者勝出。那么是否可以在其中增加時間參數做為評定的一項指標,例如“計時制”方法。“計時制”下大眾乒乓球競賽制度的比賽安排,每場比賽設定4節,每節設定5分鐘,節間間歇1分鐘,每場間歇2分鐘。將比賽分為四節,每節5分鐘(供能基本是來源于ATP—CP,磷酸原系統這兩種供能方式提供能量);節間間歇1分鐘(有利于ATP—CP、磷酸原恢復);本場比賽結束時,間歇2分鐘(有利于磷酸原系統的完全恢復),待能量完全恢復又可以參加后面的比賽。從每場比賽的節次安排來看,即使參賽人群的年齡性別差別比較大,個體差異比較大,四節比賽的運動量還是在人體運動系統、運動訓練可承受范圍之內。比賽過程中,每節比賽的得分累計為本場比賽的最終得分,比分領先者獲勝。本場比賽結束信號發出時,若雙方打成了平局,則加賽三球,看誰得分高就勝出本場比賽。并且競賽組委會可以根據參賽選手的特點選擇競賽的節數,這樣時間參數和分數參數相結合的方法讓競賽方式更加多樣化。
3.4 大眾體育競賽組織管理拓展研究
3.4.1 競賽組織者的多樣化
政府作為大眾體育競賽組織的倡導者,應根據全民健身理念設定多種競賽組織者。隨著國民經濟的發展與提升,群眾對各種大眾體育競賽的要求也越來越高,為了順應人們的需求,政府需要根據大眾競賽的現狀制定出有利于大眾體育競賽發展的政策與規則,為我國大眾體育競賽的發展營造良好的外部環境此,同時引領體育競賽的正常開展與科學發展。除了政府要擔當起大眾體育競賽組織者的責任外,還應在社會中建立相關體育項目的協會組織,倡導企事業單位組織開展大眾體育競賽。
3.4.2 規范審批過程,避免亂收費情況
隨著國民經濟的發展,大眾群體越來越重視身體健康,自發參與健身行列中,然而在現實中,很多人或社會組織團體利用組織比賽向參賽選手收取高額費用情況也頻頻出現。規范大眾體育競賽的審批制度,歸根到底還是要加強監督與全面落實管辦分離,打破體育部門對賽事資源的壟斷,激活市場辦體育的活力,體育部門在大眾體育競賽組織開展過程中應作為公共服務的主動提供者和監督者。將賽事審批過程簡單化,并發揮廣大群眾的監督作用,避免亂收費情況的出現。
4.1 結論
1.在大眾體育競賽性質特點拓展研究中,大眾體育競賽具有競賽項目的娛樂性、參與對象的業余性、參賽目的的健身性、競賽方法的適應性、競賽管理的多方位特點。
2.在大眾體育競賽項目形式拓展研究中,大眾體育競賽以對抗類項目為主,可以通過同場對抗和隔區對抗;集體對抗類和團體對抗類;個體,偶體,集體,團體等形式拓展。
3.在大眾體育競賽方法拓展方面,項目取勝的方法可以通過不同計分、不同計時、不同間歇時間以及不同決勝標準進行拓展。
4.在大眾體育競賽組織管理拓展研究中,政府除擔當起大眾體育競賽組織者的責任外,還應在社會中建立相關體育項目的協會組織和各個社團,倡導企事業單位組織開展大眾體育競賽工作。
4.2 建議
1.在競賽項目的設置方面按不同年齡、性別結合組隊,從而可以增加在競賽過程中的娛樂性和趣味性。
2.在競賽方法上,可以采用多因素評定成績,實現競賽方法上形式多樣。例如在乒乓球競賽中實行計時制。
3.在競賽組織方面應加強多方位的組織,全民健身是我國基本國策,國家有責任組織開展工作,但是國家政府一方面的努力是行不夠的,還應倡導企事業單位,各個社團和俱樂部組織舉辦單位,社會群體的競賽。并在實施過程中加強監督管理,規范審批過程,避免、遏制亂收費現象的出現。
[1] 王智慧. 運動訓練學研究進展:理論熱點與綜合向度——田麥久教授學術訪談錄[J]. 體育與科學,2013,(5):4-8.
[2] 田麥久. 我國運動訓練學理論體系的新發展[J]. 北京體育大學學報,2003,(2):145-148.
[3] 孫波,種靜萍,蔡士凱. 運動訓練學理論體系進展[J]. 體育與科學,2005,(4):65-67+64.
[4] 王程,張雁. 大眾體育:和諧社會的呼喚——論和諧社會下我國大眾體育的發展[J]. 南京體育學院學報(社會科學版),2005,(4):14-18.
[5] 倪同云. 國際大眾體育發展趨勢的研究[J]. 體育科學,1998,(3):8-11.
[6] 胡亦海. 試論《運動訓練學》學科研究的現狀與發展趨勢[J]. 武漢體育學院學報,1999,(3):87-92.
[7] 吳聲洗,范振國,黃小華. 我國青少年體育訓練和競賽組織模式改革與創新對策的研究[J]. 山東體育學院學報,2002,(1):17-20.
[8] 徐本力. 體育強國、競技體育強國、大眾體育強國內涵的詮釋與評析[J]. 天津體育學院學報,2009,(2):93-98.
[9] 陳立農. 大眾體育賽事組織形式研究[J]. 體育文化導刊,2008,(9):12-14.
A Study on the Expansion of Public Sports Competition System
Lu Ping1, Rao Yali2
盧萍(1991-),女,回族,廣東廣州人,碩士,研究方向:體育教育訓練學、體育產業。
1.北京體育大學,北京 100084 Beijing Sport University , Beijing 100084, China. 2.廣州體育學院,廣東 廣州 510075
G812
A
1005-0256(2017)02-0106-2
10.3969/ j.issn.1005-0256.2017.02.04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