譚芳
(湖南師范大學體育學院 湖南長沙 410000)
岳陽市龍舟運動的歷史變遷與現代轉型
譚芳
(湖南師范大學體育學院 湖南長沙 410000)
該文主要以岳陽市從事龍舟運動的民眾為考察對象,主要采取文獻資料法、專家訪談法、實地考察法對龍舟運動的起源、特征和發展變遷進行研究,分析岳陽市龍舟運動現代轉型的原因以及在現代轉型過程中所遇到的問題。對于發揚民族傳統體育項目和傳承龍舟文化提供一定的理論依據。
龍舟運動 現代轉型 歷史變遷 民族傳統體育
龍舟運動不僅是中華民族集體智慧和優良品格的體現,而且作為民族傳統競技項目,集健身、娛樂和比賽于一體,在弘揚愛國主義精神、促進全民健身、傳承民族傳統文化等方面發揮著積極的作用,并以其獨特的魅力獲得了全國乃至世界人民的喜愛。現如今,由于社會的急劇轉型,龍舟運動的現代轉型成為一種必然趨勢。2005年,在中國已經有數千年歷史的端午節被韓國在聯合國搶先注冊。使中國人民意識到保護民族傳統文化的重要性,使繼承和發揚民族傳統文化已經到了刻不容緩的地步。
1.1 研究綜述
1.1.1 關于龍舟文化的探源研究
孫適民對龍舟競渡提出了5種關于英雄式人物的起源。“一越王勾踐,二吳國大夫伍子胥,三蒼梧太守陳臨,四晉國介子推,五愛國詩人屈原”[2]。其中,關于第五種說法“流傳最久,傳播最廣,影響最深遠”,這主要受民間傳說的影響。
1.1.2 關于龍舟文化的相關研究
徐勤兒、簡波把龍舟運動的文化發展歷程分為3個階段:一為“俗文化”階段。人們對“龍”神靈的信仰,相信它能保護守護的英靈,能避邪。二為“精英文化”階段。把原生態的端午龍舟競渡,改造成含有理性的競渡形式,逐漸強化了各民族的認同感。三為“商品文化”階段。商品文化日漸濃厚的氛圍,使龍舟文化的內涵有了深化和拓展,其經濟功能逐漸突顯出來[3]。
1.1.3 關于龍舟運動現代化的相關研究
倪依克認為,現代龍舟是在繼承了中國傳統龍舟運動的基礎上融入新的理念不斷發展起來的,對推動當代社會繁榮與發展、文化融合的進步起到了一定的作用。張玲玲認為,現代社會的龍舟競賽,弱化了原始龍舟競渡的娛樂性與民俗信仰的成分,增加現代競技成分,更多的注重整個龍舟團隊的團隊精神[4]。
2.2 岳陽市龍舟運動的歷史變遷
2.2.1 岳陽市龍舟運動的橫向歷史變遷
岳陽市龍舟運動發展至今,經歷了漫長的歲月。在封建社會龍舟運動便是以祭祀、端午等緊密的結合在一起。形式單一、功能單一、時間局限、地區固定、民間自發組織。現如今龍舟已經不局限于祭祀、端午等節日。中國古代龍舟大多是用松木制作而成的,由于松木具有彈性和透氣性強的特點,若直接曝露于空氣中,松木中的水分蒸發從而引至龍舟變形。現在的龍船的木料多由松木改為杉木,杉木更容易保存。由于新材料的不斷涌現,龍舟的保存方式也不斷簡化,制作也不斷科學化,使用壽命也不斷增加。
2.2.2 岳陽市龍舟運動的縱向歷史變遷
岳陽市龍舟運動的發展和岳陽當地的社會經濟發展是分不開的,岳陽市龍舟運動的發展變遷將其分成3個發展階段:萌芽階段(從緣起到解放前)、波浪式前進階段(從1949年至1984年)、社會化發展階段(從1985年至今)。
(1) 萌芽階段。傳統龍舟在構造、賽前儀式、比賽的形式上都呈現出不同特點。在湖南岳陽,屈原投水的汨羅江畔,每年龍舟競渡前,都要先去屈子祠朝廟,舉行祭祀儀式。端午節期間,來自四面八方的男女老幼,抬著龍頭,一波一波的匯聚在屈子祠朝廟下,叩拜、以粽子、水果、酒水等祭拜;(2) 波浪式前進階段。新中國成立這一重大歷史事件為龍舟運動發展提供了一個良好的社會環境。接著岳陽龍舟步入了一個現代轉型的發展時期。在競賽層面上,傳統的端午龍舟競渡逐步融入了現代競賽的理念改造成具有較強競技性、娛樂性的體育運動形態;在價值取向上,傳統的龍舟民俗文化逐步融入了愛國主義、社會主義等內涵,對意識形態起到教育和規范作用;(3)社會化發展階段。20世紀80年代岳陽市相繼召開的幾次全國農村體育工作會議明確了新時期農村體育工作的方向和任務,解決了農村體育協會建立、經費籌集等問題,使農村體育進入到新的發展階段。
2.3 岳陽市龍舟運動的現代轉型
2.3.1 岳陽市龍舟運動現代轉型的大背景
岳陽市是中國龍舟文化的發源地之一,歷經數千年的發展,廣傳國外。龍舟運動在美國、澳大利亞、英國等國家和地區都盛行。此外,龍舟運動在東南亞的印尼、北歐的丹麥、西歐意大利和德國等國家也正在逐步興起。
在20世紀末,香港旅游協會為了推動當地的旅游和發展,舉辦了第一屆香港國際龍舟邀請賽,這就是新時代龍舟運動競技到來的標志。1984年5月原國家體委就作出了把龍舟列為正式比賽項目的決定。
2.3.2 岳陽市龍舟運動現代轉型的問題研究
由于經濟全球化、城市化的快速到來,商品經濟飛速發展,從而導致岳陽龍舟運動在現代轉型的過程中受到很大影響,有的甚至退出歷史舞臺,僅僅成為人們的記憶。在城市化的進程中龍舟的傳承主體及生存環境都受到一定的威脅,在傳統龍舟競渡中必不可少的祭祀儀式逐漸消失,使其傳承與發展的思想土壤遭到了破壞。首先,岳陽市龍舟運動在現代轉型中自我生存能力不強,資金的不足是制約其發展最重要的因素之一。舉辦龍舟比賽的資金主要依靠當地政府支持或拉贊助,沒有引入市場化管理手段,龍舟賽事的舉辦沒有形成制度化,過分依賴政府,比賽規則不規范、過于簡單,機械地照搬其他項目的競賽規則,遇到生存危機,不靠政府扶持就難以繼續發展。
2.3.3 岳陽市龍舟運動現代轉型的原因分析
岳陽龍舟運動的現代轉型,完成了從傳統民俗體育項目到現代競技體育項目的初步轉變。隨著龍舟競技比賽在國際上的不斷發展,使得一些國家的競技水平迅速提高,有研究者對代表世界龍舟最高水平的歷屆世界龍舟錦標賽進行了金牌統計分析,其研究表明意大利、德國等國的競技水平發展迅速,甚至有反超我國的趨勢。分析原因,國外龍舟競技水平快速提高與其科學的訓練密不可分,而我國的龍舟競渡由于受2 000多年傳統文化的影響,各地區的訓練方法及選材標準都各不相同,其科學性及系統性都有待進一步的提高與完善。
綜上所述,傳統民俗文化的結構,民俗文化傳承的環境破壞,社會心理的改變和全球化的加劇是岳陽市龍舟運動完成從民俗到競技的現代轉型的動力所在。
3.1 結論
(1)在經濟高速發展的今天,龍舟運動的現代轉型是大勢所趨,也是適應當下社會發展的必要措施;(2)龍舟運動的發展與當地經濟的發展相輔相成,共同促進;(3)龍舟運動能夠帶動農村傳統體育項目的發展;(4)國家政策對推動龍舟運動發展起主導作用。
3.2 建議
(1)岳陽龍舟運動的舉辦機制和方式,要不斷改革和創新;(2)岳陽市龍舟競賽體系要逐漸完善;(3)樹立岳陽龍舟品牌,走產業化發展道路;(4)加強新聞媒體對岳陽龍舟的大力宣傳。
[1]孫適民.屈原、端午與龍舟文化[J].邵陽學院學報:社會科學版,2013,1(7):43-47.
[2]徐勤兒,簡波.文化形態學視野下的中國龍舟運動文化特征[J].體育成人教育學刊,2006(6):11-13.
[3]張玲玲.龍舟比賽與龍舟文化[J].山西師大體育學院學報,2003,4(6):5-7.
G80-32
:A
:2095-2813(2017)03(c)-0199-02
10.16655/j.cnki.2095-2813.2017.09.1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