羅偉浩
(廣東省東莞市企石鎮江南小學 廣東東莞 523550)
中小學體育教學銜接在課改中面臨的問題與對策①
羅偉浩
(廣東省東莞市企石鎮江南小學 廣東東莞 523550)
該研究以新時期體育課程改革大背景下的中小學體育教學銜接為對象,從發現中小學體育教學面臨的實際問題及矛盾入手,查閱文獻資料和參與中小學教學實踐活動。通過問卷調查、綜合分析等方法進行研究分析,發現中小學體育教學一直缺乏必要的觀照和貫通。為改變中小學體育教育各自為政的弊端,需從課標把握、教材編寫、教師培訓交流、教學評價、學生特點分析等方面加以改進,在突出學段體育教學特色的同時,加強中小學體育教學的聯系與承接,能實現教學資源最大化,持續提高體育教育質量。
中小學 體育教學 銜接
學校體育教學從小學到中學有12年的過程,對人終身體育觀的形成起到至關重要的作用,學生參與體育活動意識與能力的強弱,必然能直接反映出各學段體育教學銜接中的影響因素及存在問題。就目前中小學體育教學現狀來看,主要表現為從《體育課程標準》目標體系上的銜接缺乏系統性和連續性不強、體育課程內容的確定性和相關性不好、體育教師教學的前瞻性和后顧性不清、體育教學評價的一致性和關聯性不夠、對學生體育學習的差異性和適應性不明等幾個方面。加強中小學體育教學的聯系與承接,能實現教學資源最大化,讓學生系統地掌握體育知識、技術技能,養成終身體育鍛煉的習慣,持續提高體育教育質量。
2.1 研究對象
該文以體育課程改革大背景下東莞市中小學體育教學銜接為研究對象。
2.2 研究方法
文獻資料法:通過查閱、整理相關文獻資料,加強理論學習,并作比較研究,了解中小學體育教學銜接現狀,確定研究的理論支撐。
問卷調查法:向中、小學體育教師分別發放調查問卷各80份,收回有效問卷分別為72份和76份,有效回收率分別為90%和95%。
訪談討論法:對處于中小學銜接學段的部分中小學體育教師、體育骨干、學生代表進行訪談,獲取相關信息,調控實踐過程。
綜合分析法:利用調查、討論收集的資料,對中小學體育教學現狀及銜接問題進行綜合分析和邏輯推理。提出改進建議,以此加速新課程改革落實過程中小學體育教學銜接存在的問題進行進一步規范和整合。
3.1 體育課改中中小學體育教學銜接存在的主要問題
中小學體育教學是一個相對穩定、有序、難以分割的整體。小學六年級與初中一年級更是中小學教學銜接的關鍵點,有承前啟后的作用,銜接的成功與失敗,影響體育教學質量和學生對體育課的觀念。目前,中小學體育教學過程并沒有作為一個整體,根據學生在不同時期的生理、心理發展特征和其它規律進行研究。
存在的主要問題有以下幾個:教師對體育新課標要求把握不準形成的銜接問題;中小學兩個學段的教學內容安排不當造成的銜接問題;評價內容與方法的差異形成的銜接問題;中小學教學工作側重點不同形成的銜接問題。
中、小學各學段教師間缺乏必要的交流和溝通也是產生銜接問題的原因之一。教師常埋頭于自己的教學活動,很少會顧及低一學段或高一學段的教學內容,自然就使相互之間的教學出現脫節,無法組成一個和諧統一的整體。
3.2 解決中小學體育教學銜接問題的主要策略
中小學體育教學要做到有效銜接,需要體育教師深度理解課標,對學段教學內容有系統的學習和研究,使其真正成為一個相互聯系的有機整體。以“協同發展”的教育理念為指導思想,不斷加強學習交流與聯系,實現中小學體育教學的雙贏。
3.2.1 精心研讀體育新課標,理清課程特點,推進中小學體育教學整體設計
體育新課程標準是教師實施體育教學的指導性文件,每個教師都要精確把握。新課標規定小學、中學階段的教學內容,是根據學生年齡特點和認知規律,由易到難,由簡到繁,循序漸進,螺旋上升的。要把學校體育教學作整體安排,中小學教師要互相研究教材,對教材有全方面了解,形成清晰的教材體系,這樣才能對所教的內容定位以及重難點的把握了然于心,真正做好銜接。
3.2.2 構建新的體育教材內容,改變中小學體育教學內容安排存在低層次重復的現狀
對于中小學體育教學內容銜接問題,應該引起重視,努力尋求各級教育行政部門的支持,依據《體育與健康》課程標準對各學段的具體要求,系統地設計出各學段應該學習或者可以選擇學習的具體教學內容,給廣大體育教師一個有限選擇教學內容的空間,減小教師在選擇教學內容時的盲目性。
3.2.3 轉變中小學體育教師教學觀念,持續不斷地提高責任意識和綜合教學能力
體育教師要轉變傳統教學觀念,樹立“健康第一”的指導思想,面向學生要有終身體育教學思想。教師的責任不僅為學生傳授體育基本知識、技術技能,增強學生體質,還要重視學生的心理健康和社會適應這兩個健康維度。那么我們培養的人不止有身體健康,還不缺乏道德情感,為學生一生做人和發展奠定基礎。
為提高教師綜合教學能力,各級教育行政部門應該利用請進來、送出去的辦法,多渠道為體育教師素質提高創造機會,樹立教師的職業思想和敬業精神。
3.2.4 搭建中小學體育教師交流平臺,研究教學方法的銜接
目前,不少地方的教育行政部門已經進行有效嘗試,有的以地區劃分為界,讓該地區的中小學相互掛鉤,結成工作伙伴進行交流,了解各個學段的體育教學特點。必要時,教育行政主管部門要適當通過行政手段進行干預,讓中小學體育教師通過雙向聽課、案例分析、研討交流等活動,一起探討了解各個學段的體育教學特點、學生心理特征、教學方法以及相互聽課的感受,共同為中小學體育課程一體化教學體系建設做出修正和貢獻。
3.2.5 把握學生心理特點,注意師生交往及評價方法的銜接
小學教師比較注重與學生的交往,與學生共同學習活動,寓教于活動實踐娛樂之中;中學教師由于學生青春期個性變化減少了與學生的溝通交流,更需要通過多途徑把握住學生的思想脈搏。在初中開始階段,各種體育方面的評價和測試都應當是有利于學生產生成就感,能對學生積極參與體育鍛煉,培養學生終身體育鍛煉意識起到激勵和強化的作用。
中小學體育教學之間存在一定的連續性和繼承性,但也有不少問題:教學內容選擇不符合《體育與健康》課程標準的要求,安排存在低層次重復;很多體育教師沒有真正領會新課程標準的理念和精髓,課程目標把握不準,以致體育教學方法和體育課成績評價方法的科學運用,就無從談起;另外,中、小學各學段教師間缺乏必要的交流和溝通,教學工作側重點不同,評價內容與方法的差異而形成的銜接問題都有待進一步規范和整合。
為更好地促進中小學體育教學的一體化和銜接。我們可以嘗試從以下幾個方面入手:(1)精心研讀體育新課標,理清課程特點,推進中小學體育教學整體設計;(2)構建新的體育教材內容,改變中小學體育課教學內容安排存在低層次重復的現狀;(3)轉變中小學體育教師教學觀念,持續不斷地提高責任意識和綜合教學能力;(4)搭建中小學體育教師交流平臺,研究教學方法的銜接;(5)把握學生心理特點,注意師生交往及評價方法的銜接。
事實證明,如果我們能夠幫助學生平穩順利地完成中小學階段這一學習過渡,那么學生就能盡快適應初中階段的體育學習,以往那些小升初銜接教學過程中常見的問題也會迎刃而解了,更重要的是,這將對學生接下來整個中學階段的體育學習,甚至以后的終身體育學習有很大的幫助。
[1]毛振明.對體育課程整體設計(大中小學課程銜接)的研究[J].北京體育大學學報,2002(5):656-659.
[2]杜小偉.小學體育教學與中學體育教學的關系[J].內江科技,2009(10):181-182.
[3]徐慧玲.中小學體育教學銜接的實踐與思考[J].小學生(教學實踐),2013(12):44.
G8
:A
:2095-2813(2017)03(c)-0216-02
10.16655/j.cnki.2095-2813.2017.09.216
羅偉浩(1977,10—),男,漢,廣東韶關人,本科,小學高級教師,研究方向:中小學體育教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