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希睿
(廣東第二師范學院體育學院 廣東廣州 510303)
青少年校園足球競賽體系的發展模式研究①
李希睿
(廣東第二師范學院體育學院 廣東廣州 510303)
目前,中國足球的發展無論從規模、速度還是質量上都與發達國家存在顯著的差距。其中在青少年校園足球的教育方面尤為欠缺。近些年來,青少年校園足球的發展已經引起了國家相關部門的高度重視,從2009年開始,我國就啟動了“全國青少年校園足球活動”,雖然迄今為止雖然已經取得了一定的成就,但我國青少年足球在發展過程中存在的問題也是不容忽視的。本文主要分析了我國青少年足球競賽體系的現狀以及存在的問題,并在此基礎上為我國青少年足球競賽體系的發展模式積極建言獻策。
青少年 校園足球 發展模式
培養一批高水平、高素質的足球后備人才一直是我國足球運動孜孜追求的一個目標。雖然我國在政策上對足球的發展較為重視,但同時由于政策的執行不力,我國的足球發展逐步陷入困境。為此,教育部還專門成立了青少年領導小組來主管全國的青少年足球工作,這在很大程度上顯示出了國家對青少年足球的重視。盡管各方面一直都在努力地探求適合中國的青少年足球發展模式,但是長期以來并沒有從根本上解決我國足球后備人才的缺乏問題。足球競賽是衡量一個國家足球運動的標準,是檢驗足球訓練效果的試金石。因此,一個完善的足球競賽體系對我國足球人才的培養具有舉足輕重的地位。本文立足于我國青少年足球競賽的現狀與我國的基本國情,為我國青少年足球競賽體系的發展模式提出相關的建議。
從2009年開始,我國的青少年足球競賽才受到相關部門的重視。為了提高學生的身體素質,教育部和體育部聯合發文,決定在全國范圍內開展青少年足球競賽[1]。為我國足球的長遠發展準備后備力量。經過近幾年的蓬勃發展,我國的青少年足球競賽體系逐漸呈現出以下的幾個特征。
首先,我國的足球競賽體系體現出整體性的特征,體系可以理解為各種不同的競賽關系經過同一思想的指導而形成的一個整體,這個整體具有各個部分所不具有的功能。因此青少年足球競賽體系必然也具有整體性的特征。
其次,也表現出適應性的特征,足球競賽體系不是千篇一律的,應該因地制宜,隨著時間地點的變化而不斷變化。我國的青少年足球競賽體系在不同的地區也呈現出不同的特點。
最后,我國的青少年足球競賽體系呈現出交互性的特點。足球競賽體系不斷適應當地的環境而發展,反過來,青少年足球競賽體系也不斷地影響當地的足球發展。
雖然我國的青少年足球競賽體系取得了一定的成果,但是在發展過程中存在的問題也是不容忽視的。
青少年足球競賽的主要目的應該是以足球競賽為媒介,在學生中推廣足球運動,從而增加學生對足球的熱愛,達到增強學生體質,建立足球后備人才的目的。所以應該把足球運動貫穿于學校之中,應該以學校為主體來普及這項運動。
目前,大部分學校對足球活動認識不夠,認為足球競賽不過是組建一支球隊而已,至于參加比賽也都只是象征性地出席一下而已。因此校內足球活動并沒有真正搞起來。
另外,由于受到傳統的重文輕武觀念以及現在的應試教育等各種因素的影響,導致老師和家長只注重學生的學習成績,踢足球則被認為不務正業。因此對學生參加足球比賽也有一定的抵觸心理。
由于認識上的誤差導致對校園足球競賽的重視不夠,影響了足球競賽的良性發展。
當前,在開展足球競賽的過程中,由于青少年學生是參加競賽的主體,所以理所應當地應該由教育部門承擔管理角色,而體育部門只應該承擔從屬的角色.但是,現實情況是教育部門并沒有起到相應的作用[2]。這就導致了管理的不順暢,政出多門等問題。
此外,由于教育部門缺乏相應的專業技術,而體育部門的教師和學生根本不對口,因此也缺乏相應的管理能力。
目前主要由全國校足辦同意調撥開展校園足球競賽的經費,經濟情況較好的省市按照1∶1的比例給予補貼,但現實情況是,很多配套的資金并未到位,主要經費還是來自于校足辦,經費的不足直接導致了場地的不足和器材的短缺[3]。另外,僅有的足球場地也時常被其他活動占用。
目前的競賽面臨的不僅僅是經費的缺乏,優秀教練員的短期情況則更為嚴重。除了專業的足球學校外,其他學校嚴重缺乏或者完全沒有經過專業訓練的教練員,甚至有的教練員都沒有經過崗前培訓,還有的情況就是教練員身兼數職,既當體育老師,也要帶隊訓練,這導致教練沒有足夠的精力來訓練足球隊員和開展足球活動。
另外,各級管理人員、裁判員質量的參差不齊也嚴重影響了足球競賽的質量。
目前,管理部門對校園足球活動的開展情況監管并不到位,各個地方的校足辦也沒有對定點學校的賽事開展情況進行監督。對于執行力度較差的學校也并沒有相應的懲罰措施,這就導致了在校園競賽活動的開展中存在弄虛作假的情況,實際上并沒有開展相關的活動[4]。
另外,對于足球競賽管理人員、裁判員以及運動員的激勵機制明顯不夠健全,這就導致了積極性不高、觀賞性不強等一系列問題。
分區競賽制度的優點是可以增加足球定點學校參加競賽的次數,這樣就可以為學生提供更多的鍛煉機會,根據大多數專家的意見,可以按照地域設立分區賽,例如東南區、西北區等,先在各個分賽區決出前幾名,然后進行全國聯賽。
只有建立了合理的競賽制度才能夠整整體現公平競爭的原則,它是促進足球競賽良好發展的前提。目前大部分的專家和學者認為按照水平進行分組競賽的模式能夠激發學生的參賽熱情。首先,為了保證競賽的公平性,必須對參賽團隊進行分組,其次,應按照專業水平進行分組,可以根據根據上一賽季的成績將參賽隊伍分為甲組(水平較高)和乙組(水平較低),最后,在分組的時候應該堅持就近的原則,將地域靠近的團隊安排在一組。另外,在評定名次時,應該淡化成績,做到鼓勵為主,可以多設一些鼓勵獎。
一方面,相關部門應該制定嚴格統一的運動員學籍注冊管理和公示制度。可以采用網上報名的形式對運動員進行網上統一的管理,這樣可以減少管理的工作,對于注冊過的學生,才對其參賽成績進行認可。另外要建立嚴格的舉報和審查機制,嚴禁在比賽中弄虛作假,發生不道德的現象。對于成績優秀的運動員,可以在升學過程中給予相應的加分,這樣可以最大限度地調動學生的積極性。
發展青少年足球競賽體系是事關廣大青少年身體素質的百年大計,這與我國素質教育的目標是相一致的。而建立完備的足球競賽體系也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只有各方面都給予足夠的重視。青少年足球競賽體系才能取得良好的效果。在建設競賽體系的過程中,我們要立足于本國的國情,同時也應該向發達國家學習經驗,取其精華去其糟粕,真正做到為我所用。面對當前的情況,我們必須要確定努力的方向,必須完善相應的制度,為足夠競賽提供更加豐富的資源。只有這樣,我國的足球事業才能夠蓬勃發展。
[1]李衛東,何志林,董眾鳴,等.青少年校園足球競賽體系發展模式的構建[J].武漢體育學院學報,2013,47(2):87-92.
[2]薛明.長沙市青少年校園足球競賽體系構建研究[D].湖南師范大學,2014.
[3]李磊.青少年校園足球競賽體系探析[J].中國體育教練員,2015,23(3):27-28.
[4]金海波.青少年校園足球競賽發展模式構建分析[J].當代體育科技,2016,6(29):100-101.
G807
A
2095-2813(2017)10(a)-0202-02
10.16655/j.cnki.2095-2813.2017.28.202
李希睿(1985,3—),男,漢族,廣東吳川人,本科,研究方向:足球訓練與教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