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大平
(湖北省宜都市第二高級中學,湖北 宜昌 443311)
新高考下的數學探討
楊大平
(湖北省宜都市第二高級中學,湖北 宜昌 443311)
本文主要通過對近幾年的高考真題的分析和研究,甄選出一些較為典型性的例題進行探討,并介紹了一些行之有效的解題技巧和方法,希望能為高考學生在學習數學過程中提供一些有效的指導和幫助.
高考;數學;考點
2016 年全國高考新課標Ⅰ卷第 11 題(文理同題)是一道立體幾何題,對考生對于概念的理解,空間想象能力和幾何直觀要求較高,原題如下:
平面α過正方體ABCD-A1B1C1D1的頂點A,α∥平面CB1D1,α∩平面ABCD=m,α∩平面ABB1A1=n,則m,n所成角的正弦值為( ).

本題緊扣考試大綱,延續了新課標Ⅰ卷的命題特點:題干簡練,在注重考查數學基礎知識、基本技能以及基本思想方法的同時,考查了學生的數學能力.只不過是穩中求變,今年的 11題只有文字表達無配圖,且題目中的兩條交線是需要作出來的,因此需要學生去操作.另外,本題對公理 3(如果兩個不重合的平面有一個公共點,那么它們有且只有一條過該點的公共直線)的運用也做了考查,這是以前沒有的,它體現了立體幾何問題考查的新視角,也提醒我們要適當關注考試大綱中的“冷點”.
該題涉及的考點有面面相交公理、面面平行判定定理、性質定理,直線所成的角、正方體的性質等,考查全面,而且能力點考查到位,空間想象,化歸轉化,計算求解能力體現得淋漓盡致,而此題與 2015 年新課標Ⅱ卷立體幾何解答題可謂同源,作圖是求解的關鍵,雖然此題考生出錯率較高,但確實是一道不可多得的好題.
方法一:補形法

分析求m、n所成角的正弦值,首先想到的就是畫出m、n這兩條直線,如何畫出來呢?結合公理3可有如下解法.
在原正方體的左邊補上正方體AEFD-A1E1F1D1,顯然AF∥A1F1∥B1D1?AF∥面CB1D1,AE1∥BA1∥CD1?AE1∥面CB1D1.又AF∩AE1=A,因此面AEF∥面CB1D1,所以面AEF就是平面α.這樣,AF就是m,AE就是n.

點評通過補形,將m、n作出來是解題的關鍵,也是難點所在,后面的計算就是簡單的事情了.
方法二向量法
分析能否嘗試利用空間向量來處理呢?
首先我們建立空間直角坐標系D-ACD′,
得到相關點的坐標B1(1,1,1),C(0,1,0),D1(0,0,1).
根據題意m、n分別在平面ABCD和平面ABB1A1內,

點評幾何問題代數化,借助坐標求解是通法, 向量具備了形的特點,數的精確,所以利用空間向量解決立體幾何的“角”“距”問題是個常規思維.但是,此題中直線m、n的方向向量的設法學生較為生疏,另外用向量做也有“小題大做”之嫌,故此法針對這個題目并不是最佳解法.

好題自有好源,正所謂:“問渠哪得清如許,為有源頭活水來”,源在哪里呢?本題可以看成是源于教材——人教A版《必修 2》P57例2變形而來的.
例2 如圖,已知正方體ABCD—A′B′C′D′
求證:平面AB′D′∥平面C′BD.
這個例題,初看起來,似乎與考題并不相關,但是,從動態的角度去看:將平面AB′D′沿著CA′方向平移使其經過點A′就會得到此考題的模型,由此就不難得到方法2的思路了,其過程自然也是水到渠成.在研究幾何問題時,可以讓其由靜態問題,經過動態的變化,衍生出更加豐富多彩的問題來,我們根據已有的數學基本活動經驗進行類比聯想,回到最為為熟悉的狀態(這也正是教材中的經典例習題的又一作用之所在),看清問題的本質,實現思維方法的正遷移.

總之,數學教材是數學學習的重要載體,也是考題之源,正所謂“眾里尋她千百度,驀然回首教材中”.很多高考題在選材立意上,以教材中核心概念、性質法則、定理公式和例題習題為載體,以主干內容和通性通法為重點,檢測考生對教材知識和方法的理解與掌握的熟練程度;在情境創新上,以教材中原料作為命題元素,依托于整合遷移演變,將解決問題的數學思想方法、數學能力內隱其中進行命題,反映數學的本質.
基于上述觀點,在復習備考中我們要積極挖掘教材內容,弄清知識的本質與內在聯系,注重例習題的變式探究,這樣就會根實本固 ,有的放矢.我們還要讓學生知道高考試題的來龍去脈,領悟課本知識與高考試題的內在聯系,養成從課本到高考、再從高考回到課本的良性循環的復習習慣.與此同時,我們要深入研究全國課標卷,通過對近年全國課標卷的研究,明確考試的重點與難點,準確把握全國課標卷的命題特點與命題規律,做到以不變應萬變,對問題認識既入乎其內,又要出乎其外,這樣我們的復習備考就會事半功倍.
[1]張曉斌,熊丙章,江楠.新課程高考與高中數學教學適應性研究[J].中學數學,2015(09):26-29.
[2]陳梅芳.依托“分解” 揭示“聯系” 提高“能力”——2016年高考全國Ⅰ卷理科數學試題例探[J].學苑教育,2016(24):50-51.
[責任編輯:楊惠民]
G632
A
1008-0333(2017)25-0033-02
2017-07-01
楊大平(1972.03-),男,湖北省宜昌人,中學一級,本科,從事高中數學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