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赴尼泊爾特派記者 苑基榮 本報駐尼泊爾特約記者 寧林

“尼泊爾舉行歷史性的選舉,中國和印度在投票箱里的戰爭”——11月26日,尼泊爾“三級選舉”中的省級和國家級議會選舉正式開始,這是尼泊爾修憲以來首次全國大選。尼泊爾人寄望于這次選舉能改變過去“10年9總理”的短命政府困局,《印度斯坦時報》等印度媒體則認為,此次選舉將決定“未來幾年,尼泊爾是由印度繼續占據主導地位,還是轉向中國”。
2005年尼泊爾10年內戰結束后,廢除君主制。2015年,尼制定新憲法,成為聯邦制國家。2017年上半年,尼完成了市鎮選舉,尼共(聯合馬列)勝出。
按照計劃,26日開始的省級和國家級議會選舉分兩個階段進行,第一階段將從主要包括2015年受地震破壞最嚴重的尼北部32個地區開始。12月7日,第二階段選舉將在余下45個地區展開。約有320萬人取得合法投票權。據多家媒體報道,民眾投票熱情較高,但多發的暴力活動給選舉投下了陰影。
《環球時報》記者在尼泊爾看到,為配合此次選舉,23日午夜開始,尼泊爾多地進入靜默期,各政黨、候選人、社會組織代表、媒體等不得再進行造勢和拉選票活動。各黨派盡管消停了,但加德滿都街頭掛滿了各黨派的旗幟和競選標語,花花綠綠。即便在南部根杰市下轄的鄉村,樹枝上也掛上了標語和旗幟。《環球時報》記者采訪的一家中國企業雇用的本地工人,紛紛請假回家投票,很多農村來的工人提前一兩天就請假回家投票。
“劇烈變遷走向民主:尼泊爾希望選舉帶來政治穩定”,尼泊爾新聞網26日以此為題報道稱,具有里程碑意義的選舉26日開始舉行,這將使這個喜馬拉雅國家自10年前結束獨裁統治后從騷亂之旅走向民主。文章稱,對短命政府感到厭倦的尼泊爾人希望選舉能帶來改變,對過去10年的瘋狂政治有個了結。位于加德滿都的南亞研究中心主任潘迪表示,尼泊爾過去10年出現了9位總理,希望這次選舉使尼泊爾走向民主制度化,實現政治穩定。人們希望這次選舉最終形成一個多數派政治力量,使政府能夠存活5年。
報道稱,尼泊爾民眾的樂觀源于一個事實:目前尼正在逐漸形成兩個主要政黨,一個是尼共(聯合馬列)和尼共(毛中心)正在組建的左翼聯盟,一個是總理德烏帕領導的大會黨。尼結束內戰后的歷次制憲會議選舉中,尼共(聯)、尼共(毛)和尼泊爾大會黨三大黨各有勝負,三黨不斷博弈使尼政府更迭頻繁。不過,歷史經驗證明,若以尼共(聯)和尼共(毛)為代表的尼泊爾共產黨能夠團結起來,尼國內難有政治力量可以匹敵。政治分析人士認為,左翼聯盟有望成為此次大選的贏家,甚至存在獲得2/3議席多數后單獨組閣的可能性。尼共(毛)中央委員鮑戴爾向記者表示,按照計劃,選舉結束后,兩黨合并將進入實質商議階段。若尼兩大共產黨將來真能完成合并重組,將成為未來尼政局中的一支主導性力量。
尼共(聯)中央委員卡基在談到一旦勝選組成新政府后的對華關系時表示,若最終左翼競選聯盟能組建政府,從國與國的關系看中尼兩國是友好鄰邦,從黨際關系看,中共與尼共又是兄弟黨,相信在中尼兩國共同努力下,兩國關系必將進入一個新的高度。
“中國和印度在投票箱里的戰爭”,《印度斯坦時報》25日發文分析稱,尼泊爾此次選舉是印度支持的尼泊爾大會黨與普拉昌達為首的尼共(毛)、奧利為首的尼共(聯)之間的角逐,如果尼共勝出,那么意味著尼泊爾親中國、遠印度的傾向更加明顯,如果大會黨勝出,說明印度仍是尼泊爾的決定因素。報道稱,很多人猜測,中國正在力促尼共兩大派合并,組成聯盟,而印度也加強了對“盟友”大會黨的支持。文章還稱,“中印暗戰”不僅僅在尼泊爾的選舉中,不丹、斯里蘭卡、馬爾代夫近年的選舉中,都有“中印暗戰”的影子。
尼泊爾的內政亂局嚴重影響了外資工程項目的實施。據路透社26日報道,尼泊爾大會黨政府官員當天表示,將日前取消的與中國企業的水電站合同委托給尼泊爾國有企業。11月13日,尼官員宣布取消前政府與中國葛洲壩集團簽署的布達甘達基水電站建設協議,該協議價值達25億美元。報道稱,之后,印度國有企業馬上表達了興趣。不過,尼共(聯)領導人奧利稱,如果該黨在此次大選中獲勝,將把合同重新委托給中國企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