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繼朋

2017年10月16日,北碚區北溫泉街道辦事處,河長張偉正打算出門巡河。
今年,隨著《北碚區全面推行河長制工作方案》出臺,作為分管水利工作的辦事處副主任,張偉和全區其他369名干部一起,被賦予了一個新身份——河長。
按照分工,張偉任北溫泉街道轄區內全部河庫的副河長——這一新身份讓他感到“壓力山大”。
“北碚是重慶的‘后花園,管不好江河湖庫等水體,這個美名就保不住。”張偉坦言。
在這樣的責任感倒逼下,這位新上任的河長有了一句口頭禪:“再硬的骨頭,打碎牙也得啃!”
正是憑著這股“狠勁”,張偉恪守職責、盡心履職,和同事們一起用行動捍衛著轄區的碧水青山。
巡河
16日上午11點,馬鞍溪濕地公園。
三三兩兩的市民,正在公園里跑步、健走、打太極拳……作為北碚區重點打造的濕地公園,這里已經成為附近群眾休閑健身的重要場所。
然而,在公園徜徉的群眾并不知道,為保護濕地公園環境,張偉和同事們付出了怎樣的努力。
自從當上河長,張偉就給自己制訂了詳細的每周巡河計劃——周一巡查馬鞍溪干流和龍灘子水庫,周二周三去巡查其他7條河流……每周至少三天在外巡河,對張偉來說已是“規定動作”。
作為城市內河,馬鞍溪河一直是張偉的重點巡查對象之一。
“我家就住在馬鞍溪河畔,沿岸大部分都是老舊社區,沒有雨污分流設施。多年來,生活污水長期直排進入馬鞍溪河,嚴重污染了水體,影響了周邊居民生活。”張偉說。
來到河邊,張偉開始沿河岸檢查是否有垃圾和漂浮物。
“近兩年,區委、區政府對馬鞍溪河進行了大力治理,水體環境因此大幅改善。作為河長,我的主要職責就是每天監控水體質量,看到任何可能導致污染反彈的跡象,就要立即協調相關部門進行處置。”張偉說。
巡河途中,張偉碰到了經常在河畔釣魚的居民老王。
“張主任,你又來了啊!”老王笑道。
張偉滿面笑容,湊到近前看了看老王的“戰利品”:“今天釣了不少喲!”
“現在河里干凈了,魚又回來了!”老王笑道。
老王是個資深釣魚愛好者,嘉陵江邊常有他的身影。如今,馬鞍溪河的水質得到改善,河里也有了魚兒,他也三天兩頭朝這里跑了。
不僅如此,更多的“老王”也出現在馬鞍溪河畔。
“以前都沒人敢來這里耍,更莫說釣魚了!現在這里又能釣魚,空氣也新鮮,回去就有新鮮的魚頭吃,巴適慘了!”聽到老王這番話,張偉臉上露出了滿足的笑容。
截至目前,北碚區共開展巡河1152次,其中區級河長巡河23次,街道(鎮)級河長巡河270次,村(社區)級河長巡河859次,切實保證北碚山長青、水常綠。
迎考
下午2點,張偉來到朝陽正碼頭。
對這位河長來說,這里是一塊“硬骨頭”。
長期以來,碼頭周邊非法擺攤經營侵占河道、亂排污水等問題突出,通過宣傳引導和執法整治仍未徹底根治。
河道治理和水體保護是一項長期性的工作,要如何才能保證這項工作“長期不松勁”,這是擺在河長們面前的一道“必答題”。
為了更好地將河長制落到實處,北碚區構建了區、街道(鎮)、村(社區)三級河長體系,明確了各級河長的職能職責,同時改變原有逐級匯報的流程,首創區河長辦直接向區級河長報告情況的“直通車”制度,確保政令暢達。
為避免“考核難以落地”的問題,北碚區還對水體保護責任進行了明確——分河流、以鎮村為單位,設立碑牌,明確范圍,并公布河段各級河長及聯系方式,鼓勵公眾舉報、接受群眾監督,不留任何“法外之地”。
同時,北碚區正對全區109條河流開展河庫健康普查,建立“一河一檔”,啟動“一河一策”,分層級開展河庫“健康體檢”,做到“心中有數”。
“為了讓工作層層落實,我們每位河長都要接受‘周清月結這項嚴格的考核。”張偉翻開自己的筆記本,上面寫滿了巡河以來每周巡河的情況和總結。“只有做到每周匯報總結,接受上級監督,才能激發每位河長的積極性,實現河長制長期有效開展”。
沒有規矩,不成方圓。在合理分工、明確責任主體之后,也就沒有人再“踢皮球”了,生態環境治理和保護的合力逐漸形成,辦事效率也大大提高。
在河長制以及配套機制推動下,朝陽正碼頭這塊“硬骨頭”很快被“啃”了下來。
北碚區依托河長制及配套協調聯通機制,發揮制度“直通車”的優勢,協調相關職能部門對當地非法擺攤經營侵占河道、亂排污水等問題進行了治理。
“以前這里到處是違法攤點,不但堵塞交通、影響市容市貌,還常常發生把垃圾和污水排入嘉陵江的現象,造成了更大的污染。這次治理大快人心。”盯著煥然一新的朝陽碼頭,張偉笑了。
截至目前,北碚區基本完成河庫摸底工作,并加快污水處理設施建設,全區已建成澄江、東陽等8個污水處理廠,完善配套管網25.72公里。
通過河長制及配套制度體系的嚴格實施以及各部門的通力協作,北碚區朝著實現“河暢、水清、坡綠、岸美”的生態文明建設目標又進了一步。
聯防
下午4點,張偉來到位于馬鞍溪河上游的龍灘子水庫。
看著眼前的一汪清水,張偉閉目做了個深呼吸:“這感覺,爽!”
在張偉的記憶中,這個水庫從未像今天這樣干凈過。
龍灘子水庫自上世紀70年代建成以來,多年未進行清淤,加上周圍工廠和小區常年排入大量廢水,致使水庫變成了臭水塘。
今年下半年,區河長辦公室和區水利局等部門通力合作,采取內源整治、外源截污、加強巡查等舉措,大大提高了水庫水質和周邊生態環境。并以城市水體為依托,對龍灘子水庫進行景觀打造,使以前群眾避之不及的“臭水塘”變為市民爭相前往的親水勝地。
“工作做得好不好,老百姓都看在眼里。”在張偉心里,環境,就是民生,做好河道治理,群眾才有獲得感。
“看到我們護水治污的決心,群眾的環保意識和舉報違法分子的積極性也提高了,這就是對我們工作最大的肯定。”張偉說。
今年8月,張偉接到群眾舉報,金可園石材有限公司違法作業,嚴重破壞嘉陵江岸生態環境,區水利局等部門對其進行處罰后仍未整改。8月29日至8月31日,北碚區法院對金可園石材有限公司進行了司法強制執行。
這讓張偉感到十分欣慰。
“以前大家都是‘各掃自家門前雪,哪管他人瓦上霜,群眾對周邊的污染見怪不怪。現在群眾的環保意識提高了,只要發現污染問題,都會第一時間聯系河長。”張偉說。
為了更好地發動群眾,北碚區河長辦開通了“北碚河長”微信公眾號,方便舉報河庫污染、侵占河道等問題,形成了水體保護工作的良好互動局面。
同時,北碚區正在大力建設河長制信息管理平臺,將水利、環保、市政、農業等部門資源整合到統一平臺,實現涉水信息一張網,形成河長制相關工作線上“一條龍”,實現資源共享,暢通交流渠道,實現河庫共管,真正做到了全區上下一條心,全力投入河庫治理工作,為全區生態文明建設鋪筑了一條康莊大道。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