樊玉然
摘 要:在經濟新常態下,我國白酒產業面臨著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的艱巨任務。以科技創新促進產業轉型升級,是白酒產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的重要內容。白酒產業科技創新主要包括產品創新、工藝創新和信息技術創新。這些創新通過不同的傳導機制作用于白酒產業的轉型升級。
關鍵詞:白酒產業;科技創新;轉型升級
中圖分類號:F124.3 文獻標志碼:A 文章編號:1673-291X(2017)29-0064-02
在我國經濟步入新常態、新舊發展動能轉換之際,白酒產業面臨著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的艱巨任務。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的關鍵在于以科技創新促進產業轉型升級。
一、白酒產業的轉型升級
產業轉型升級的微觀基礎在于企業的轉型升級。一些學者對企業轉型升級的概念進行了界定:企業升級,就是制造商成功地從生產勞動密集型低價值產品向生產更高價值的資本或技術密集型產品這樣一種經濟角色轉移過程(Poon,2004)[1];企業轉型,就是組織變革和企業再造(Blumenthal&Haspeslagh,1994)[2],是企業在經營環境發生變化時,為求生存發展、突破經營瓶頸,而通過組織調整或目標轉換戰略改變組織結構,創造出適應未來的新經營模式。在以上學者觀點的基礎上,筆者認為,白酒產業的轉型升級是指產業內企業普遍為提高產品附加價值、提升持續競爭能力而不斷變革的過程,最終表現為白酒企業向產業鏈中高端不斷攀升。
二、科技創新促進白酒產業轉型升級的作用機理
白酒產業的科技創新主要包括產品創新、工藝創新和信息技術創新。這些科技創新將通過不同渠道作用于白酒產業的轉型升級。
(一)產品創新和工藝創新的作用機理
白酒產業的產品創新將提升白酒的產品差異化程度,進而提升其利潤率水平,最終助推白酒產業的轉型升級。經濟學理論對產品差異化的經濟績效進行了研究。如Hotelling的線性城市模型經數理模型推導發現,價格、經濟利潤均與產品差異化程度正相關。這意味著,差異化程度越高,則廠商越能夠將價格制定在高于邊際成本的水平上,從而經濟利潤越高。對此結論的經濟學解釋是,產品差異化程度越高,則產品的不可替代性越強,從而導致該產品需求的價格彈性越小,進而其定價行為邏輯就會越接近于壟斷廠商,即越傾向于高價低產。
白酒產業的工藝創新將提升全要素生產率,從而降低成本。具體說,工藝創新提供了新的生產方法,改變了生產函數的形式,提升了對生產要素的利用效率。產品創新和工藝創新對白酒產業轉型升級的促進作用得到了一些案例的支持。例如,在產品創新方面,一些白酒企業注重新產品研發工作,以豐富產品系列,滿足不同消費者的需求,逐漸形成高、中、低檔架構,取得較好經濟效益。在工藝創新方面,一些白酒企業對傳統釀造工藝進行改造升級,自主研發專家勾調和規模勾兌控制系統,生產效率提高了3倍;對技術難度大、能耗高的原料蒸煮工序進行機械化自動化改造,節能減排效果明顯。這些實行了工藝創新的白酒企業,在白酒行業普遍低迷的情況下,在銷售收入和稅金的增長方面仍然取得了較好成績。
(二)信息技術創新的作用機理
1.理論分析
信息技術創新是科技創新極其重要的一個方面。近年來,以互聯網技術為代表的信息技術的迅猛發展,標志著“互聯網+”時代的到來,導致全球正出現信息化和工業化深度融合的趨勢,這尤其體現在“互聯網+”先進制造的出現和發展上。“互聯網+”先進制造通過眾包設計、云制造等新型制造模式,對傳統產業的產業組織結構產生了深刻影響,使得產業鏈縱向產業組織結構向著垂直分工深化和網絡化方向演變。在此背景下,我國實施制造強國戰略的行動綱領《中國制造2025》特別指出,應深入推進制造業結構調整,“引導大企業與中小企業通過專業分工、服務外包、訂單生產等多種方式,建立協同創新、合作共贏的協作關系。”
基于上述認識,筆者認為,在當前時代背景下,信息技術創新對白酒產業的轉型升級具有極其重要的作用,這種作用主要是通過促進白酒產業縱向產業組織重構這一渠道來實現的。下面,對這一傳導機制進行詳細闡述。
首先,信息技術導致白酒縱向產業組織重構。信息技術創新降低了市場交易費用,使得縱向一體化企業對市場交易費用的節約效應趨于弱化,從而促使白酒產業鏈出現縱向非一體化和垂直分工深化的趨勢,即導致白酒產業鏈縱向產業組織結構的重構。
信息技術創新通過兩種傳導機制來降低市場交易成本。第一種機制是降低事前市場交易成本。信息技術創新使溝通更加便捷高效,從而可以降低事前市場交易成本。第二種機制是降低事后市場交易成本。信息技術創新催生了計算機輔助設計技術和柔性制造技術,這些設計和制造環節的技術以其通用性和靈活性降低了投資的專用性程度,從而緩解了由資產專用性導致的敲竹杠問題,因而降低了事后市場交易成本。
信息技術導致縱向產業組織重構,得到了一些經驗研究的支持。一些學者的經驗研究發現,信息技術的運用與企業縱向邊界之間存在著負相關性。例如,孫曉華和王昀(2011)認為,根據現有多數研究,信息技術的應用導致企業之間的專業化生產,從而使企業縱向邊界縮小[3]。
其次,白酒產業縱向產業組織的重構有利于提升白酒產業鏈整體績效。信息技術創新促進了企業縱向邊界的縮小,使企業出現“歸核化”趨勢。這重構了白酒產業鏈的縱向產業組織結構,并有利于提升白酒產業鏈整體績效。這是因為,第一,白酒產業鏈上的大型核心企業可以集中優勢資源,專注于核心能力的培養,從而提高競爭力;第二,白酒產業鏈各環節的生產或服務越來越傾向于由獨立的專業化企業來提供,這就可以匯聚市場需求,從而充分利用規模經濟效應,進而提升生產效率,降低成本;第三,白酒產業鏈的縱向非一體化或稱垂直分工深化,可以節約一體化企業內部包括協調費用與激勵費用在內的管理費用。總之,由于以上幾方面原因,信息技術創新促進了白酒產業的轉型升級。endprint
實際上,我國白酒產業所出現的集群化發展現象,如中國“白酒金三角”產業集群,正屬于白酒產業縱向產業組織重構的范疇。白酒產業集群內產業鏈縱向各環節企業之間的關系屬于企業網絡組織的范疇。企業網絡組織兼具市場交易關系與一體化企業內部關系的特點,既可節約市場交易費用,又可節約一體化企業內部管理費用,從而有利于白酒產業鏈整體績效的提升。
2.案例分析
信息技術創新促進白酒產業轉型升級,得到了一些經驗證據的支持,這里給出瀘州白酒產業園區的案例。瀘州白酒產業園區入園企業已達126家,涵蓋從高粱種植、基酒釀造、基酒儲存,再到灌裝生產、包材供應與物流配送等各個環節,使得瀘州白酒產業園區發展成為集結白酒上下游關聯產業融合發展的綜合配套特色產業園區。借助于信息技術創新,瀘州白酒產業園區積極推行“互聯網+”項目,以對白酒的傳統生產和交易技術進行改造。園區于2012年建成中國白酒產品交易中心,該交易中心已發展成為國內白酒產業上下游產品電子交易的大型綜合網上門戶。由于積極借助信息技術創新推進產業轉型升級,盡管受到外部經濟環境的不利影響,瀘州酒業集群化發展仍取得不錯業績[4]。
三、配套政策建議
通過科技創新促進白酒產業轉型升級,需要一些配套政策的支持。這些配套政策主要包括制度創新、財政及金融支持、生產性服務業及協作配套企業扶持等幾個方面。
(一)制度創新
這里所說的制度創新,主要包括市場經濟體制和法制的發展完善。制度創新的主要內容包括:第一,簡政放權。在對白酒企業的管理工作中,做好政府管理職能的準確定位。例如,政府部門明確涉酒行政權力目錄,簡化白酒企業項目審批程序,加快項目立項、土地、環評等事項的審批進程。第二,規范管制。為激發市場經濟活力,鼓勵白酒企業的科技創新和轉型升級,政府要順應技術經濟等外部條件的變化,對白酒企業逐步減少不必要的管制行為。例如,對白酒生產許可證進行清理,規范白酒生產小作坊的發展。
(二)財政及金融支持
在財政及金融支持方面,尊重市場機制配置科技和金融資源的基礎性作用,尊重企業、商業銀行、創業投資機構/基金等的主體地位;通過財政、稅收和金融政策的創新,積極引導科技與金融的結合。
(三)生產性服務業及協作配套企業扶持
科技創新可以重構白酒產業縱向產業組織結構,從而提升白酒產業鏈的整體績效。而為促進白酒產業鏈縱向產業組織的重構,生產性服務業及協作配套企業的發展必不可少。具體來說,大型核心白酒釀造企業聚焦核心能力的培養,重視專業化分工協作體系的構建;中小協作配套企業及其他社會服務機構應注重專用性投資的投入,提升中間產品及生產性服務的質量,擴大合作收益,從而提升產業鏈整體效率。
參考文獻:
[1] Poon T S C.Beyond the Global Production Networks:a Case of Further Upgrading of Taiwan's Information Technology Industry[J].In-
ternational Journal of Technology and Globalisation,2004,1(1):130-144.
[2] Blumenthal B,Haspeslagh P.Toward a Definition of Corporate Transformation[J].Sloan Management Review,1994,35(3):101-106.
[3] 孫曉華,王昀.技術進步與企業縱向邊界——來自中國工業企業的經驗證據[J].科學學與科學技術管理,2011,(6):128-132.
[4] 李琳.轉型升級酒更香——瀘州白酒產業園區初探[N].中國信息報,2016-07-11(3).
[責任編輯 柯 黎]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