董瑪瑛
2006年6月,武漢江岸輔讀學校從市中心球場搬遷至堤角公園旁,給家長們接送孩子帶來了很大的不便,為了解決40多名孩子“上學難上學遠”的問題,武漢公交公司的幾位司機向公司申請成功后與江岸輔讀學校愛心結對,從那年新學期開學就開通了一輛專門接送孩子上下學的“516愛心公交”,從此風雨無阻從不間斷。今年暑假,516愛心車組的其中幾任司機登上了武漢市人們大會堂,講述了11年來不為人知的愛心護學故事,事跡被報道后,在社會上引起了強烈的反響,獲得了人們一致的好評。
這是一群“長不大”的孩子,他們中最小的9歲,最大的28歲,分別患有自閉癥、腦癱、唐氏綜合征和癲癇等疾病,智力水平還停留在兒童時期,他們情緒不穩定,隨時都有可能會出現意外狀況。所以,在這趟特別的公交車上,面對這樣一個個“折翼天使”,每位進入愛心車組工作的人員都需要經過公司嚴格考察,他們不僅要具備過硬駕駛技術還要有溫和的性格,在車上他們是司機,也是孩子的師長。
方靜是專車的第三任司機,她說,前兩個月是最艱難的時期。四年過去了,她依然清晰記得第一天上班的情形。孩子們發現換了新司機,都直勾勾地看著她,有的還干脆倒地不起,一個患自閉癥的孩子還突然沖進駕駛室,一把抓住她的頭發,使勁地撕扯。幸好隨車劉老師及時趕到化解了這場“危機”。當時她產生過不想干的想法,但轉而一想,這些孩子也很可憐,愛心傳遞不能斷在我手里。于是,方靜開始主動去接近他們,擁抱他們,贊賞他們,鼓勵他們。孩子們從她的一個舉動一個眼神一句話里感受到了她的善意,在方靜孩子生病的時候,這些孩子們一起去醫院看望她們。方靜說每當她回憶起這些,心里就暖暖的。
第四任駕駛林攀力也遇到過類似的情況,所以交接的時候他特地囑咐盛軍,開好這趟班車需要耐心,細心,貼心,還要有一顆童心。盛軍是愛心車組的第五任司機,他在今年兩千多名的自薦者中脫穎而出。他說,對這樣特殊的孩子,他們最怕陌生人。所以為了讓孩子盡快地接納自己,在正式上崗前,他專門和隨車劉老師溝通了每一位孩子的情況,還從學校里找來照片提前辨認。當開學的第一天,孩子們發現接送的不是他們信任的林攀力師傅了,表現出了拒絕和害怕,可是,當他滿臉微笑,一一喊出他們的名字的時候,孩子們很快對他放下了警惕性。為了更好地照顧他們,他還參加了一個關愛自閉癥患者的志愿組織,學習和他們相處的正確方式。很快地,孩子們都喜歡上了他。有一次,公交車上,一個孩子還偷偷地湊到他身旁,親了他一口。一起郊游吃飯的時候,孩子們還給他夾菜,吃好后,還遞紙巾給他,可把他感動壞了。盛軍說,開車這么久,從來沒感覺這樣幸福過。
除了過硬的駕駛技術和溫和的性格外,愛心車組的司機還必須掌握一定的急救知識。有一次,林攀力發現一名患有癲癇癥的孩子因為堵車而情緒激動,不停地拍打腦門,然后全身顫抖暈倒在地。他趕緊靠邊停車,協助劉老師疏散人群,采取急救措施。“順勢平躺,頭部側立,清理出嘔吐物,還要墊住他的上下牙,防止他咬傷舌頭”。這些護理知識,林攀力已經非常熟悉。
耐心照顧,細心照料,貼心關懷,童心融入,愛心車組的司機們用真心贏得了殘障兒童和家人的信任,用愛心和責任“鋪”平了孩子們的求學路。每一天早上他們都比別的司機起得早,送好孩子們,他們還要再去跑正常的516運營路線,到傍晚,接孩子們放學回家,沒有任何額外的補貼。
516愛心公交代表的不僅是武漢愛心公交的助學的善行義舉,更折射出了社會對殘障兒童的關愛之情,公交有站點,而愛心,沒有終點,只要孩子和家長需要,愛心公交會一直行駛下去。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