余曉茜
摘 要:財務工作是醫院經濟管理的重要手段,通過財務工作不僅能夠反映醫院經濟管理成果、約束醫院經濟行為,還能夠為醫院經營決策提供依據,并在保證醫療質量的前提下探尋降低成本、增加效益的有效途徑。基于此,從分析醫院財務工作對醫院經濟管理產生的積極影響入手,提出優化醫院財務工作的措施建議,期望對提高醫院經濟效益有所幫助。
關鍵詞:醫院;財務工作;經濟管理
中圖分類號:R197.3 文獻標志碼:A 文章編號:1673-291X(2017)29-0140-02
一、醫院財務工作對醫院經濟管理的積極影響
(一)有利于反映經濟管理成果
醫院財務工作是醫院資金活動管理的核心工作,通過對會計報表及相關資料進行分析,能夠掌握醫院經營成果和財務狀況。在醫院經濟管理中,財務活動涉及到各個層面、各個環節,醫院可充分發揮財務分析職能,從已有的會計信息中找出經濟管理的薄弱環節,及時堵塞管理漏洞。同時,在醫院財務工作從原本粗放型管理向當前精細化管理轉變的過程中,必須依靠財務分析如實反映醫院經濟管理成果,了解醫院的償債能力、運營能力以及可持續發展能力,幫助醫院不斷優化資產結構。此外,將財務分析與人力、物理資源分析相結合,還能夠實現醫院資源的合理配置,消除影響醫院發展的不利因素,為醫院創造良好的經濟運行環境。
(二)有利于約束醫院經濟行為
在醫院財務工作中,預算管理是重要內容,對醫院的經濟行為起著一定的約束作用。醫院年度預算需要將病床數、門診人次、固定資產購置、門診住院收入、基本工資、藥品費、衛生材料費、職工福利等內容均考慮在內,編制科學合理的預算,對醫院未來一段時間內將要發生的經濟活動進行計劃。在預算期間內,要嚴格要求各職能部門和科室執行預算,保證醫院總預算目標的實現,盡量避免出現預算外的經濟行為,增強醫院資金管控的力度,從而提高醫院資金使用效益。
(三)有利于為醫院經營決策提供依據
醫院財務工作既要重視對已發生經濟業務的會計核算,又要重視對未來醫院經營管理提供有用的信息,通過分析評價不同方案的預期效益,從而為經營決策提供依據,降低決策風險。比如,在醫院購置大型醫療器械的決策中,可利用財務管理中的貨幣時間價值、凈現值、內含報酬率等財務方法,對購置方案的經濟可行性進行論證,在綜合考慮醫院未來現金流量和運營需求等因素的前提下,幫助醫院作出科學合理的大型醫療器械購置決策,實現未來投資收益最大化,避免因盲目購置金額較大的醫療器械而造成醫院運營資金短缺。醫院財務工作應隨時為醫院管理層提供預計分析性的決策信息,以幫助管理層解決棘手的經濟管理問題。
(四)有利于提高醫院經濟效益
成本管理是醫院財務工作的重點,醫院通過加強成本控制,可合理降低醫院成本費用支出,實現經濟效益最大化的目標。成本核算、成本分析作為成本管理的重要手段,能夠分析各科室之間在成本支出中存在的差異,找出產生差異的原則,進而提出相應的解決對策。通過成本核算與分析,可幫助各科室掌握醫療成本支出的具體情況,有效控制不合理支出,提高科室運行效益。此外,在醫療服務成本控制方面,還可運用成本管理中的量、本、利分析法,在確定成本目標的基礎上,通過平衡收支點來計算獲取保本點和結余額,為醫療服務成本控制措施的制定提供參考依據。
二、優化醫院財務工作,提高醫院經濟管理水平的措施建議
(一)全面實施全成本核算
醫院要積極推行全成本核算制度,強化醫院全體員工的成本核算意識,提高醫院對成本的控制力,優化醫院資源配置,合理降低醫院成本,提高經濟管理效益。首先,成立獨立的醫院成本核算部門,并結合醫院財務管理組織結構,構建起成本核算三級體系,即院領導小組、成本核算中心和各科室成本核算聯絡員,確保全成本核算滲透于醫院經濟運行的各個環節。其次,明確成本核算對象,建立起責任會計體系,結合醫院醫療服務的特點,對醫院核算科室進行細分,具體如圖1所示,將核算科室分為四大類。再次,做好成本歸集與分攤工作,按照完全成本法、分項逐級分步結轉法對醫療輔助類科室、醫療技術類科室以及行政后勤管理類科室的直接成本和間接成本進行分攤,并向臨床服務類科室進行歸集。最后,建立醫院材料物資計量制度,對醫院所有材料物資進行計量,定期盤點,做到賬實相符,為全成本核算提供可靠依據,通過全成本核算反映醫院資產價值,強化醫院成本控制。
(二)創新財務工作制度
醫院財務工作要打破事業單位財務管理的模式框架,引入新的財務管理理念,借鑒企業成熟的經濟管理制度,對醫院財務工作制度進行創新。首先,落實總會計師制度。三級醫院應設置總會計師,配合院長開展財務管理工作。總會計師主要負責預算管理、成本管理、會計監督等工作,有權參加醫院重要經濟事項決策,有利于逐步提升財務工作在醫院經濟管理中的地位。其次,落實會計核算制度。醫院不僅要遵循新《醫院財務制度》,在會計核算中引入權責發生制,而且還要利用會計核算加強成本管理、預算管理和績效管理,提高醫院經濟管理水平。再次,落實收入管理制度。醫院要建立起收費管理標準,強化對各項收費行為的監管。醫院應遵照醫保部門制定的相關規定,嚴格執行病人醫療費定額標準,使醫療服務得到補償,減少醫院經濟損失。
(三)實施財務精細化管理
為了進一步優化醫院財務工作,應對財務工作實施精細化管理,促使財務工作更加科學、高效,更好地服務于醫院經濟建設。財務精細化管理應從以下方面入手:加強醫院預算管理,將與醫院經濟活動有關的所有內容均納入到預算管理范圍內,科學編制預算,保證預算執行的剛性,并對預算執行情況進行考核,對各職能部門和科室落實相應的獎懲措施。完善醫院財務報表體系,編制現金流量表,使醫院了解資金的運行情況,加強資金的管控;醫院實施成本精細化管理,制定成本管理制度,詳細規定成本管理范圍、目標、流程,確保醫療成本核算口徑一致。財務工作從過去重視收入管理轉變為資金管理,充分體現醫院的公益性特點,通過管理要效益,降低病人的醫療負擔,提高醫療服務水平。加強醫院固定資產管理,將數量大、采購周期短、消耗快、單價低的資產列為普通資產,在資產采購中盡量推行集中采購,避免自行采購出現中飽私囊的情況。同時,醫院還要重視固定資產管理,對固定資產進行定期盤點,建立起一對一檔案管理制度,并強化固定資產采購、運輸、驗收、使用、運維以及報廢等各個環節的管理。endprint
(四)構建財務風險管理體系
隨著醫療體制改革的不斷深入,醫院面臨的內部外經濟環境發生了巨大變化,這對醫院發展帶來了諸多不確定性因素,增加了醫院財務風險。為此,新時期下醫院必須重視財務風險管理,構建起財務風險管理體系,為醫院財務工作的有序開展創建良好運行環境,實現醫院資產的保值增值。具體的財務風險管理要點如下:醫院在購置大型固定資產或進行對外投資時,必須經過經濟可行性論證,不允許出現盲目決策的現象。在醫院壞賬損失核算時,要采用余額百分比法、賬齡分析法和個別認定法,合理確定壞賬計提比例,通過壞賬計提如實反映醫院的實際資產,并使醫院認清當前面臨的應收賬款風險。在醫院審計工作中,引入風險導向審計理念,加強對財務風險的防范。在固定資產核算中,要求對固定資產計提折舊,使會計信息能夠如實反映醫院固定資產的價值變動情況,避免出現資產流失現象。在對外投資領域中,醫院不能從事風險項目投資,而只能投資與醫療服務相關的領域,避免不理性的投資行為增加醫院的財務風險。要加強對醫院重要經濟活動的監控,包括藥品采購、醫療設備使用、資金周轉等經濟活動,針對重要經濟活動的特點,設置安全、預警、風險三個評估等級,若經濟活動觸及到預警線,則要采取相應措施加以應對。定期召開風險管理例會,總結風險管理工作的經驗和教訓,重視對突發狀況的研究分析,確保財務風險始終處于可控狀態。
結語
綜上,醫院經濟管理關系到醫院的長遠穩定發展,財務工作作為經濟管理的重要內容,必須充分考慮到市場經濟運行環境的特點,結合醫療體制改革的需要,遵循醫院財務制度和會計制度,構建起完善的財務管理體系,不斷優化財務工作。醫院要提升財務工作的重要地位,促進財務工作向精細化管理的方向轉變,全面提升醫院經濟管理水平。
參考文獻:
[1] 張延紅.新形勢下現代醫院財務管理模式創新研究[J].企業改革與管理,2015,(7):125-127.
[2] 王艷.新時期優化醫院財務管理的思路[J].財經界:學術版,2014,(1):87-89.
[3] 項丹譽.新醫療體制下醫院財務管理工作探析[J].新經濟,2016,(9):141-142.
[4] 姚曉莉.新經濟環境下醫院財務管理的優化與創新[J].經貿實踐,2016,(2):138-140.
[5] 孫子涵.新形勢下醫院財務管理工作改革研究[J].中國市場,2014,(6):49-51.
[6] 李維玉.新醫院財務會計制度的實施對醫院經濟運行影響分析[J].經濟師,2016,(12):114-115.
[責任編輯 柯 黎]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