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倩
摘 要:社會不斷發展,科學技術日漸成熟,我國步入互聯網時代,不同領域的發展均和互聯網融合,包括網貸消費、網絡教學等等,均是互聯網技術不斷深入的體現。單一就網絡消費來說,它為人們消費帶來便利性,人們可以足不出戶購買到需要的產品。大學生是當下網貸消費主力軍,網貸消費為大學生帶來便利性,大學生可以有足夠資金購買到自身需求商品。但是辯證來說,大學生網貸消費也具有一定消極影響。為此,主要從經濟角度分析大學生網貸消費的利與弊。
關鍵詞:經濟角度;大學生;網貸消費;利與弊
中圖分類號:G647 文獻標志碼:A 文章編號:1673-291X(2017)29-0171-02
引言
網絡信貸給大學生帶來的影響具有雙面性。站在積極角度來說,大學生網絡信貸行為可以緩解大學生財務壓力,解決實際需求問題,具有一定積極影響。站在消極角度來說,其會導致大學生消費過度,出現盲目攀比等等心理,為學生日后發展帶來消極影響。面對這一發展形勢,大學生需要規范和約束自身行為,樹立科學消費目標,保證消費的科學性,發揮中華傳統美德,堅決抑制過度消費行為出現。
一、大學生網貸行為出現背景
隨著社會的發展、時代的進步,網絡信貸應運而生。網絡信貸深受大學生喜愛和追捧。在對當下大學生網絡信貸消費調查和分析后發現,當下60%大學生喜歡利用網絡信貸進行消費,感受分期付款優勢,體會這一全新消費方法帶來的快感。針對網絡信貸行為的出現,大眾對網絡信貸認知不同。一些人認為大學生網絡信貸行為較為常見,不足為奇。大學生是“90后”群體,喜歡新鮮事物,喜歡追求快節奏生活方式,因此,網絡信貸深受大學生喜愛是必然的。網絡信貸可以解決大學生由于資金短缺而無法購買的難題,特別是一些家庭困難、購買力不高的大學生,利用網絡信貸可以解決眼前的財務問題,購買到滿足自身需求的商品。其中一些人認為,網絡信貸的出現,給還未步入校園的大學生帶來消極影響,導致大學生出現過度消費,違背了我國勤儉節約的傳統美德。因此,我們可以看出,大學生網絡信貸既有利也有弊,需要辯證來看待和處理。為了保證網絡信貸消費的合理性,大學生要樹立合理消費觀念,在進行網絡信貸時要三思而后行,理性判斷和分析,做好心理準備[1]。
二、大學生網絡信貸的優勢
由上文分析和研究可以看出,大學生網貸消費出現是社會發展必然趨勢,網貸消費為大學生帶來全新體驗感受,應站在經濟角度分析網絡信貸為大學生帶來的優勢。
(一)平衡和緩解大學生財務壓力
一個新生事物的產生和發展必然具有雙面性,就網絡信貸這一新生消費產物來說也是如此。站在有利角度來說,大學生利用網絡信貸可以解決自身當下的財務壓力和難題,購買到生活中和學習中因為資金不足等等問題無法購買到的自身想要的商品。例如,手機和電腦是每個大學生必備的生活用品和學習用品,大學生可以利用手機及時和外界聯系、利用電腦得到外界未來社會信息,但是一些大學生由于家庭原因,沒有錢購買,這時大學生就可以利用網絡信貸購買,緩解大學生的財務壓力,省時省力,可以解決大學生當下購買能力和消費需求時間不吻合的弊端,有利于提高大學生的守信觀念。
(二)為大學生提供消費快捷服務
21世紀是互聯網時代,網絡消費盛行,多樣化網絡購物平臺的出現,使大學生可以在網絡購物平臺上,在琳瑯滿目商品中,選擇滿足自身需求的商品。詳細來說,大學生可以利用電腦在網絡平臺上注冊個人信息,對滿意產品下單購買,利用分期形式購買不同商品。利用電腦和手機進行網絡信貸消費,提高了消費便利性,是大學生群體中接受度較高的消費方式。
三、從經濟角度看大學生網絡信貸的劣勢
(一)出現盲目攀比行為
大學生在大學生涯中的主要消費體現在學費和日常生活費兩方面,不存在其他大額開銷。但是一些大學生存在盲目攀比心理,利用網絡信貸購買高端商品,如購買品牌手表、蘋果手機、高端電腦等等,再加上網絡信貸審核松緩,更是激發了大學生網絡信貸的欲望,導致超前消費和攀比消費現象嚴重,影響大學生日后發展。
(二)給大學生的信用理念帶來影響
在大學期間,大學生一般沒有經濟來源,網絡信貸的出現剛好彌補大學生經濟水平底線的弊端。大學生可以利用網絡信貸預支日后生活費,出現寅吃卯糧現象。部分大學生在網絡信貸消費后沒有經濟能力償還,導致不能在有效期間內繳納自身應該承擔的費用,出現信用危機。在我國,一旦大學生購買主體在網絡信貸消費時出現一次或者兩次網絡信貸不良記錄,就會對其日后發展、學習深造、找工作等等都帶來較大影響。
(三)增加貧困家庭財務壓力
大學生網絡信貸消費增加了大學生家庭財務的負載壓力,大學生在購買商品后,自身沒有償還能力,需要家長來償還,增加父母財務壓力。而有的大學生面對這一現象,認為自身對不起父母,甚至利用消極形式結束生命[2]。
四、經濟背景下大學生網貸消費有序開展
由上文我們可以看出,網貸消費在給大學生帶來積極影響的同時,也帶來消極影響,包括出現盲目攀比行為、對大學生信用理念的負面影響、增加貧困家庭財務壓力等。這些問題的出現,對大學生全面健康發展具有阻礙性。因此,為了在市場經濟背景下保證大學生網貸消費有序開展,需要做到以下幾點,以整合各方面力量為大學生營造健康網貸消費環境,充分發揮網貸消費優勢和積極影響。
(一)完善法律體系建設,加強對網貸消費控制和管理
如今,互聯網理念不斷深入,互聯網和金融聯系日漸密切,互聯網交易深受大眾喜愛和追捧。但是,當下互聯網金融領域和網貸消費等行為缺失行業標準和規范,網貸消費信息技術不完善,沒有結合互聯網金融市場構建完善的法律制度和安全保障機制,導致大學生在網貸消費時存在安全隱患。因此,要想發揮網貸消費的積極作用,促進互聯網金融全面發展,需要有關部門完善金融法律體系,結合網貸消費實際消費行為,構建完善的和一體化的經營管理體系,構建完善的監管法律機制,提高網貸消費市場標準,保證進入到網絡信貸市場的機構滿足準入要求,確保交易合同的科學性和合法性,明確市場各個主體的權益和義務,填補網貸消費系統中管理法律和監管法律的空白,降低由于網貸消費關聯性帶來的消極影響,打擊和處理不法分子,維護市場經濟秩序,保證網貸消費的安全性,降低網貸消費風險。endprint
(二)創新產品研發和設計,保證網貸消費信息和渠道的對稱性
當下大學生在利用網貸開展消費時,由于網貸消費范圍的局限性,產品較為單一,易出現同質化現象,信息透明度不高,財務支出較多。因此,網貸消費的發展,需要結合時代發展和市場經濟發展特點,結合大學生消費行為特點,增強新產品開發和創新能力,個性化定制,滿足大學生產品需求,深入分析和研究大學生的實際產品需求,為大學生提供多樣化產品服務。此外,網貸消費機構也要及時解決網貸消費信息透明度不高和信息對稱性不高的問題,在交易過程中確保信息靈活性和真實性,把網貸消費分期付款形式和收費情況告知給大學生,明確各自的義務和責任[3]。
(三)優化營銷方式,增加宣傳,實現資源整合最大目標
網貸機構的發展是結合時代發展不斷前進的,但是其對市場發展關注度不高,導致在實際發展環節中存在資源沒有合理應用、宣傳形式單一、推廣方式單一、宣傳力度小、主要側重于經濟發展較快城市等問題。網貸機構這一發展形勢,對網貸消費發展具有局限性。因此,網貸機構首先要優化自身營銷方法,增加對網貸消費的宣傳,結合市場發展特點,充分利用市場中存在的資源,科學化、合理化設計發展目標,制定滿足我國網貸消費發展戰略;增強部門網貸消費管理能力,保證管理質量,激發工作人員工作積極性,激發工作人員創造力,提高工作人員工作質量和能力。在新產品上市時,要利用多樣化的方法開展宣傳工作,把實體機構和線上體系結合發展,把多樣化產品引進到校園中,在高校開展新產品推廣大會,利用傳單形式和宣傳手冊方式,在大學校園內宣傳,在校園內部開設網貸消費咨詢服務平臺。其次,網貸機構也需要和不同網絡平臺合作發展,以有利于提高新產品宣傳力度,做好自身網站系統建設,利用網站展示網貸產品,以利于提高新產品宣傳力度,促進交易,進行良好的服務。
(四)增加大學生網貸消費教育,樹立健康消費觀念
高校需要充分發揮自身優勢,對高校大學生進行再教育,保證大學生網貸消費合理性。詳細來說,高校要多開設經濟類型課程,包括互聯網金融專業課程、網貸消費專業課程、消費理財課程、經濟信用等等選修專業課程,引導學生深入學習網貸消費知識,掌握網貸消費利弊,辯證看待網貸消費,培養大學生樹立健康消費觀念。其次,為了加深大學生對網貸消費的印象和理解度,高校可以利用多樣化形式對高校大學生進行教育和培訓。例如,利用網貸消費知識競賽、消費理財知識比賽、經濟信用辯論大賽等形式開展教育工作[4]。
結語
網貸消費對大學生具有積極影響和消極影響,需要辯證來看待。為了實現網貸現代化發展目標,需要針對以往發展弊端,完善法律體系建設,加強網貸消費控制和管理;創新產品研發和設計,保證網貸消費信息和渠道的對稱性,優化營銷方式,增加宣傳力,把實體機構和線上體系結合發展,把多樣化產品引進到校園中,在校園內部開展網貸消費知識競賽、消費理財知識比賽、經濟信用辯論大賽等等,提高大學生對市場資源關注度,結合市場資源優勢,實現資源整合最大目標。
參考文獻:
[1] 江春華,廖信林.大學生網貸消費“遇冷”原因探究及對策分析——以安徽財經大學為例[J].新經濟,2016,(24):20-21.
[2] 薄宏悅,馬波濤,袁慧軍.大學生網貸消費利弊分析[J].現代經濟信息,2016,(23):308.
[3] 逄索,程毅.大學生網貸成因分析及其風險規避路徑——基于上海市大學生消費行為調查的實證研究[J].思想理論教育,2017,(2):107-111.
[4] 佘步步.基于P2P網貸平臺的高校大學生消費現狀分析[J].時代金融,2017,(3):233,242.
[責任編輯 張宇霞]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