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永忠
摘 要:基于核心素養的中學化學教學設計,通過全局化教材把握、明晰化學習目標、探究化問題設置、差異化練習鞏固、概括化板書設計、科學化學習方式、合理化二次設計等策略,破解基于化學核心素養的教學設計難題,提高課堂教學的效率、效果、效益,打造高效課堂。
關鍵詞:核心;素養;設計;策略;案例
中圖分類號:G63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3-9132(2017)34-0105-02
DOI:10.16657/j.cnki.issn1673-9132.2017.34.063
化學學科核心素養是學生發展核心素養的重要組成部分,是學生綜合素質的具體體現,如何在化學教學中培養學生宏觀辨識與微觀探析、變化觀念與平衡思想、證據推理與模型認知、科學探究與創新意識、科學精神與社會責任等系列核心素養,最重要的環節是教學設計,因此,如何將培養學生化學核心素養很好地貫徹在中學化學教學當中而追求化學高效課堂,成為化學教學設計的重大難題。本文意在探究中學化學教學設計難題。
一、全局化教材把握
通過對教材的全局化的把握,才能夠準確把握化學核心素養的落腳點和著力點,教學設計具體要做到:1.準確理解“教材”“課程標準”的區別與聯系;2.準確把握教材中知識、例題、習題的真實含意;3.準確把握化學學科的知識體系與化學核心素養體系;4.準確把握學生化學知識學習的重難點、空白點、薄弱點、易錯點、考點、轉換點,從而找到培養學生化學核心素養的著力點和落腳點。
二、明晰化學習目標
明晰化學習目標的設計意義在于教學中讓學生思維快速進入學習狀態,在目標的引導下使學生主動學習和思考,從而培養學生的證據推理、科學探究能力和創新意識。教學設計具體要做到:1.將學習目標設計在學生現已掌握的知識和能力的發展水平區,才能引發學生的學習動機,使學生有學習的興趣和學習的動力;2.將課程標準中隱形的學習目標顯性化,即將了解、理解、模仿、經歷、復制水平等隱形學習目標變為學生可操作、容易理解的行為和活動。
知識目標:“了解”變為說出、背誦、辨認、列舉、復述等;“理解”變為解釋、說明、歸納、概述、推斷、整理等;“應用”變為設計、辯護、撰寫、檢驗、計劃、推廣等。
技能目標:“模仿”變為模擬、再現、例證、臨摹、擴(縮)寫等;“獨立操作”變為完成、制定、解決、繪制、嘗試等;“遷移”變為聯系、轉換、靈活運用、舉一反三等。
體驗性目標:“經歷(感受)”變為參與、尋找、交流、分享、訪問、考察等;“反映(認同)變為遵守、接受、欣賞、關注、拒絕、擯棄等;“領悟(內化)”變為形成、具有、樹立、熱愛、堅持、追求等。表現性目標:“復制水平”變為從事、做、說、表演、模仿、展示、復述等;“創作水平”變為設計、制作、描繪、編織、扮演、創作等。使學習目標變得易操作、易達到。
案例:高一化學《氧化-還原反應》
教學顯性化目標設計:1.能夠舉例或者敘述氧化還原反應、元素化合價的變化、原子之間的電子轉移三者之間的關系,會運用元素化合價的變化判斷氧化還原反應,從本質上認識氧化還原反應;2.能夠解釋氧化反應、還原反應、氧化還原反應、被氧化、被還原、氧化劑、還原劑等基本概念,并且會辨認或者標明氧化反應、還原反應、被氧化、被還原、氧化劑、還原劑等;3.根據實驗事實知道氧化還原反應的本質是電子轉移,進一步理解科學探究的意義;4.通過對氧化還原反應的學習與研究,感知事物的現象與本質的關系,對立統一的觀點。
三、探究化問題設置
探究化問題設置,是培養學生“科學探究與創新意識”素養的核心和重點,通過探究化問題設置,讓學生認識科學探究是進行科學解釋和發現、創造和應用的科學實踐活動;能發現和提出有探究價值的問題;能從問題和假設出發,確定探究目的,設計探究方案,進行實驗探究;在探究中學會合作,面對“異常”現象敢于提出自己的見解。教學設計具體要做到:1.在教學中教師要為矯正和消除學生感性認識得出的偏離科學現象本質和科學概念的偏差,得到正確理解概念而設計的問題;或者驗證某些猜想而設計的問題,引導學生在探究中學習知識;2.知識問題化是化學教學設計的精髓,要把書本上的知識變成問題,把知識融在問題情景當中,使學生解決了問題就等于學到知識,這就要求教師要對教材進行二度創造,需要認真了解課標,吃透教材,了解學情,整合教學資源,精心設計教案;3.問題探究層次化是一個問題采用由易到難的多階梯設問方法。
四、差異化鞏固練習
差異化鞏固練習是貫徹因材施教原則的重要方法,也是提高學生學習效果的關鍵環節,也是培養學生宏觀辨識與微觀探析、變化觀念與平衡思想等素養的重要環節,沒有差異化的鞏固練習,就沒有不同類型學生都“吃飽”的幸福日子,學生就沒有科學精神與社會責任。學生教學設計具體要做到:1.把握三個原則,即學生要分層訓練、訓練要及時、方式要多樣;2.把握三個“度”,即數量限度、時間跨度、難易程度;3.訓練習題類型為基礎訓練題、拓展訓練題、能力提升訓練。
五、概括化板書設計
概括就是簡化,簡化的東西往往能突出核心,抓住核心是能力。概括化板書設計,能夠培養學生學習化學應該具備的歸納和概括的能力素養。教學設計具體要做到:堅持有序化、概括化、系統化、過程化的原則,采取多樣的概括形式,增強學習效果,有效培養學生化學素養,例如主題詞、一句話、一幅圖等等。沒有概括的課堂很難說是高效課堂,概括是一種課堂教學的高級環節,概括需要教師的高水平。對學生概括能力培養,也是提升學生科學推理和探究能力素養的有效途徑和措施。
六、科學化學習方式
國家新課程改革的主要教學策略是改變學生單一的學習方式,積極倡導采取自主性學習、探究性學習、合作性學習等科學的學習方式,在教學中通過學生自主、探究、合作等學習方式,提高學生學習效率,同時更加有效地培養學生“科學探究與創新意識、科學精神與社會責任”的化學學科核心素養。因此,教師要進行精心設計,將自主性學習、探究性學習、合作性學習等學習方式貫穿在整個學習的每個環節,使學生的學習方式科學化,教學當中讓學生靈活運用這些學習方式,并能夠在這些學習方式之間靈活轉換。
案例:高一化學《氧化—還原反應》學習方式的設計
[自主獨立學習]1.根據初中學過的知識,請列舉幾個氧化反應和還原反應,討論并交流這類化學反應的分類標準;2.氧化和還原反應是分別獨立進行的嗎?3.氧化還原反應與元素化合價變化有何關系?4.如何區分氧化還原反應和非氧化還原反應?
[實驗探究學習]5.一瓶盛滿氯氣的集氣瓶,推開玻璃片,在瓶口上方用鋸條鋸出微小的金屬鈉,觀察現象。根據討論進一步質疑,反應中無氧能發生燃燒現象,激烈的氧化反應,是否只有得氧、失氧的反應才是氧化還原反應?
[合作交流學習]6.氧化還原反應中,粒子間發生重新組合,元素的化合價發生變化,必然與原子結構有密切的聯系?這種聯系是什么?有人說是置換反應,有單質參加的化合反應和有單質生成的分解反應全部是氧化還原反應。你認為這個說法正確嗎?請說明你的理由。
[講授接受學習]7.教師畫出化合反應、分解反應、置換反應與氧化還原反應的交叉分類示意圖,并列舉具體的化學反應加以說明。教師概括氧化還原反應與元素化合價以及電子轉移的關系,氧化還原反應中的轉化關系:“升—失—氧;低—得—還”。
七、合理化二次設計
科學精神就是實事求是的精神,教師要實事求是的發現學生學習中出現的問題,正視問題,及時掌握學情,做到有的放矢,不能忽視問題、忽視學生、我行我素。因此,必須要進行二次設計。所謂合理化的二次設計就是教師在學生自主學習和合作學習的時候,深入學生中間,通過參與法、匯報法、個別談話法等活動及時收集信息和學生學習中產生的新問題,進行合理的取舍、調整、整合,及時調整教學程序和策略,為進行后續教學奠定堅實基礎。教師實事求是的科學精神,對培養學生“科學精神與社會責任”的素養非常重要。
總之,教學設計緊緊圍繞化學學科核心素養的要求,以發揮教師主導作用、突出學生主體地位為理念,通過科學的教學設計,培養學生的化學核心素養,使教師教好、學生學好。
參考文獻:
[1] 陳新華.基于學科核心素養優化高中化學教師的教學認知[J].中小學教師培訓,2017(6).
[2] 胡先錦.基于學科核心素養的高中化學深度教學[J].中學化學教學參考,2017(13):12-14.
[ 責任編輯 胡雅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