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 君
解析田徑文化的缺失及重塑途徑
楊 君
田徑文化有著豐富的人文內涵和教育價值,在2004年劉翔奪得雅典奧運會男子110欄冠軍后,全國人民對田徑運動的關注度不斷提高,我國體育健兒的田徑競技狀態也越來越好。但是,這并不能改變我國田徑文化缺失、低迷的事實。文章聚焦于我國田徑文化發展現狀,分析了我國田徑文化缺失的表現和原因,指出了田徑文化重塑路徑,希望能有助于人們對田徑文化的認識和了解。
田徑文化;缺失;重塑;途徑
田徑是一項充滿激情與活力的運動形式,也是多項體育運動的基礎。田徑運動在我國有著深厚的群眾基礎,在青少年群體中也深受歡迎。在“全民健身計劃綱要”實施后,全民健身高潮此起彼伏,但是,作為一項群眾基礎廣泛的運動項目,田徑文化的發展狀況始終是不容樂觀。喚醒和重塑田徑文化,對于中國體育運動和體育文化發展來說有著重要意義。
田徑是“運動之母”,也是人類的一個生活、生存技能。田徑文化是因為田徑運動而創造的物質、制度和精神文化的總和。田徑文化是體育文化的一個組成部分,是奧林匹克文化的一個重要分支。田徑運動有著清晰地文化發展背景,早期的田徑運動可以說是人們對各項生存技能連續積累、不斷提煉的結果。為了追到獵物,摘要野果,人們必須跑得更快,跳得更高、更遠。因此,人們將早期田徑文化的精髓概括為“生存,生命,生活”。田徑文化是與體育文化相伴而生的一種文化形態,它是田徑運動在文化層面的多維度體現。從本質來看,田徑文化是田徑運動在“人為”作用下形成的文化價值觀、文化行為方式和物質共同體。田徑文化提倡通過對田徑體育實踐理想的追求,以文化的形式來影響人們的意識形態,培養個體的人文主義情懷和競技精神。因此,在現代社會,人們又將田徑文化詮釋為“更高、更快、更強”的體育精神信條。田徑文化具有綜合性、教育性、審美性和藝術性等特點,田徑文化具有休閑娛樂、健身啟智等多項功能。田徑文化構建是一個復雜的過程,它要在運動機制健全、文化環境良好的情況下來進行。隨著奧林匹克文化的不斷發展,田徑文化在許多國家都已經發展成為一種強勢文化,許多國家如牙買加、美國等還因為盛產田徑明星而引起了世界矚目。但是,在中國,像劉翔那樣的個案實在太少,這引起了國人對田徑文化的關注,也引起了國人對中國運動體制的反思。
2.1 對田徑文化存在認知錯誤
我國有著悠久的田徑文化歷史,但是現代意義上的田徑運動在中國出現時間較晚。在世界田徑賽場上,黑人選手和白人運動員始終是世界矚目的焦點,亞洲各國的田徑水平普遍較低。在劉翔參加雅典奧運會之前,在世界重量級的田徑直道項目上,還很少出現黃種人的身影,這也為“人種決定論”的長期存在提供了條件。受“人種決定論”影響,許多人都錯誤地認為,與黑種人、白種人相比,黃種人在身體素質上存在先天缺陷,因此,不論黃種人如何努力,都難以取得好成績。在這樣的大環境下,民眾對田徑運動的認同感較低,大眾在進行文化價值選擇時很少會關注田徑文化。個別體育管理單位和體育工作者在工作中也存在短視心理,對田徑運動和田徑文化的重視度不夠。這些,都會影響田徑文化的發展。
2.2 田徑文化發展環境不成熟
田徑文化蘊含有豐富的人文價值,但是,我國田徑文化發展環境還不成熟。受個體認知能力影響,許多人在看待田徑文化時,都只將目光聚焦在田徑運動本身,根本發現不了田徑文化的內在力量,也無法超越田徑運動本身去進行田徑文化實踐。由于對田徑文化理解的不夠深入,一些體育文化部門在田徑文化構建和實踐中,都將焦點集中在資金管理、訓練體系建設和田徑競技成績上,都是一味關注運動員的競技成績,卻不關注田徑文化的教育作用和公共田徑設施建設,也沒有根據田徑文化的人文內涵和時代特色制定文化發展規劃,從而使田徑文化傳播和傳遞也受到影響。
2.3 田徑運動發展勢頭較弱
在我國競技體育發展史上,我國田徑運動的發展經歷雖然可圈可點,但是與乒乓球、排球等優勢項目相比,根本談不上輝煌。雖然在我國田徑運動史上曾出現過王軍霞、劉翔那樣的世界名將,但是,我國田徑運動發展始終缺少內在動力,我國田徑健兒取得的成績也只能用“剎那間的輝煌”來形容。因為稀少,所以才更顯可貴,這也是為何劉翔在取得雅典奧運會110米欄冠軍之后被國人譽為“民族英雄”、“亞洲驕傲”的原因。由于缺少蜚聲體壇的田徑運動員,缺少能激發群情的金牌,所以我國田徑運動始終處于不慍不火的發展狀態,田徑文化的號召力、吸引力和發展勢頭也較弱。
3.1 做好田徑文化宣傳和教育工作
加強體育文化宣傳力度,提高體育文化教育水平,是提高民眾文化意識和體育素質的基礎和前提。在中共十八大上,黨中央明確提出了“提升文化軟實力,提高公民文化素質和社會文明程度”的發展要求,這給我國體育文化建設提出了新的要求,也為田徑文化建設指明了新的方向。因此,有關部門要加大體育文化建設投入,優化田徑資源配置,調整社會文化發展布局,加強田徑基礎設施和體育文化服務體系建設,以優化田徑運動發展環境。與此同時,加強田徑文化管理部門和管理機構建設,在黨政部門主管下成立田徑文化建設隊伍,要求田徑文化管理部門與宣傳部門、共青團組織攜起手來,緊跟社會主義精神文明建設步伐,充分利用網絡、電視、報紙、戶外傳媒進行田徑文化宣傳和教育,開展全民田徑健身活動和田徑文化進校園活動,大力宣傳文明健康的田徑文化,整頓那些不健康的文化現象,逐漸將大眾的文化視線引導到正確的文化觀上來,重塑民眾的田徑文化意識。
3.2 完善田徑文化發展機制
近年來,在黨中央的正確領導下,我國體育文化事業實現了快速發展。但是,由于我國經濟社會發展水平不平衡,所以許多地方、有關部門在體育文化建設中普遍存在著“重普及輕管理”、“重競技輕群體”的錯誤思想,這也是影響田徑文化快速發展的重要原因。要想解決以上問題,在今后的發展中,政府要加強體育文化長效機制建設,建立健全體育文化管理機制、統籌機制、引導機制、保障機制、教育培訓機制和監督評價機制,為田徑文化發展、田徑管理組織建設和專業田徑人才培養提供強有力的制度保障,爭取通過田徑制度文化建設帶動田徑物質文化和精神文化發展。在田徑文化建設和管理中,有關部門還要盡量淡化對競技成績和市場效益的關注,將主要精力放在田徑文化傳播、田徑運動普及上,以促進田徑文化健康發展。
3.3 營造良好的文化環境,重視校園田徑文化建設
田徑文化發展與田徑文化環境建設是共生共長的關系,積極向上的田徑文化氛圍,可以促進田徑文化傳播。這就要求有關部門利用各種有效手段來普及田徑文化知識,做好田徑文化宣傳工作,以提高人們對田徑文化的認同感,使田徑文化切實融入到社會主義體育文化、群眾文化中來。學校是田徑文化建設的重要陣地,也是培養體育人才和體育工作者的大本營。要想促進田徑文化長遠發展,有關部門必須抓住體育教學改革機會,加強學校尤其是高校田徑文化建設,如借學校運動教學改革之際,健全學校田徑運動賽制,革新學校體育教學內容。各級學校也要提高認識,加強田徑教學隊伍建設,改革田徑教學手段,同時立足于校園文化建設,經常開展一些綜合性的田徑賽事和活動,讓學生在參加活動的過程中享受到田徑運動的樂趣,加深對田徑文化的認識和了解,進而幫助他們樹立終身體育的意識。
[1] 臧德喜.田徑文化的構建研究[J]. 沈陽體育學院學報,2011,04:49-51.
[2] 薛宇.淺談高校校園田徑文化的缺失與喚醒[J]. 體育世界(學術版),2016,01:46-49.
[3] 王長宏,李紅,吳元文. 關于傳承田徑運動文化的思考[J]. 沈陽師范大學學報(自然科學版),2006,04:502-503.
[4] 王威.我國高校田徑運動文化的構建[J]. 北京印刷學院學報,2013,01:52-54+59.
[5] 王坤.論田徑運動的文化內涵[J]. 無錫商業職業技術學院學報,2009,03:77-79.
[6] 趙洪波. 論田徑運動文化的完整性內涵及其理性回歸[J]. 中國學校體育(高等教育),2015,09:45-48.
Analysis on Deficiency and Remodeling Approaches of Track and Field Culture
Yang Jun
Track and Field culture has a cultural connotation and abundant education value. When Liu Xiang won the Athens Olympic Games men's 110 hurdles champion in 2004, people are paying more attention on track and field sports, and Chinese athletes are performing better and better. However, this cannot change the lost and depression of track and field culture. This article focuses on the current situation of China's track and field culture, analyzes the performance and reasons of the lack of track and field culture, points out the track and field culture remodeling path, hoping to help people to understand and understand the track and field culture. Key words: track and field; deficiency; remodeling; approach
楊君(1982-),男,山西長治人,講師,碩士研究生,研究方向:體育教育訓練學專業。
長治醫學院,山西 長治 046000 Changzhi Medical College, Changzhi 046000, Shanxi, China.
G82
A
1005-0256(2017)03-0144-2
10.19379/j.cnki.issn.1005-0256.2017.03.06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