蘆溪縣特色小鎮發展癥結與路徑規劃
羅芳黃丹
我國特色小鎮理念最早產生于浙江,2015年開始迅速在全國推廣。江西省萍鄉市蘆溪縣政府依據省指導性文件做了相應的規劃與部署。本文通過對浙江省特色小鎮的成功創建進行分析,與蘆溪縣進行對比,分析蘆溪縣的特色與發展癥結,為蘆溪縣的特色小鎮發展進行路徑規劃。
特色小鎮;現狀;癥結;路徑規劃
2015年,浙江省大力發展特色小鎮,以此解決城鄉二元結構問題,增強有效供給,改善社會環境?!敖纤庢偂?、“夢想小鎮”、“基金小鎮”、“ 遠洋漁業小鎮”等一批成功的特色小鎮不斷出現,已經成為了浙江省特色小鎮的典型代表,是其他地區學習的楷模。2016年浙江省GDP總量為4.6萬億元,全國排名第四,年增長率7.5%,民營經濟發展迅速。隨著該省特色小鎮建設的不斷推進,中央在肯定其成果的同時,也向其他省份大力宣傳與推廣。
根據黨中央、國務院關于特色小鎮建設的重要指示精神,以及國家部委的有關文件,特色小(城)鎮包括特色小鎮、小城鎮兩種形態。特色小鎮主要指聚焦特色產業和新興產業,集聚發展要素,不同于行政建制鎮和產業園區的創新創業平臺。特色小城鎮是指以傳統行政區劃為單元,特色產業鮮明,具有一定人口和經濟規模的建制鎮。特色小鎮和小城鎮相得益彰、互為支撐。發展美麗特色小(城)鎮是推進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的重要平臺,是深入推進新型城鎮化的重要抓手,有利于推動經濟轉型升級和發展動能轉換、促進大中小城市和小城鎮協調發展、充分發揮城鎮化對新農村建設的輻射帶動作用。
江西省深入貫徹落實中央關于特色小鎮建設的重要指示精神,2016年12月發布《江西省特色小鎮建設工作方案》,制定了特色小鎮建設原則與目的。以堅持突出特色,結合現狀、實際,科學確定建設對象,壯大特色產業,傳承傳統文化,注重生態環境保護,完善市政公用設施。堅持市場主導,充分發揮市場主體作用,政府搭建平臺、提供服務,依據產業發展確定建設規模為原則。牢固樹立“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的綠色發展理念,探索生態文明建設新模式。
特色小鎮源于浙江與其地理環境密不可分。浙江省東部為大海,農耕條件較弱,素有七山二水一分田的說法。由此在當地人的主觀能動性下催生了以貿易經濟思想為主的塊狀經濟,塊狀經濟隨著產業的發展呈現集群化。目前,浙江省特色小鎮大多在產業集群下發展而來,青瓷小鎮、江南藥鎮、藝尚小鎮、云棲小鎮都是典型的代表。受自然條件的影響,不同地區之間的產業差異化程度較深。深刻展現了特色小鎮的“特色化、產業化、差異化、集群化”特點。
蘆溪縣位江西省西部,南部山地,北部與西部為丘陵,中部平原。面積960平方公里,轄區內有蘆溪、上埠、宣風、南坑、銀河5鎮及長豐、新泉、張佳坊、源南4鄉。區位優越,以工業為主導,農業產業為基礎,服務業不斷發展。見圖1:

圖1
由圖1可知,蘆溪縣近5年的第二產業比重保持在55%以上,農業產業占比處于12%左右的水平,第三產業比重逐步增長。但與周邊城市相比,第三產業仍然處于中等偏低水平,產業結構優化空間較大。
蘆溪縣現有資源主要有以下特點:首先,生態環境較好,三大水源地構建大山水格局,山水佳境,形成全域旅游的生態基礎。其次,道教文化源遠流長,轄區內有玉皇祖庭,道文化全域旅游的核心資源,是世界級道文化歷史的積淀。第三,農產品豐富,是萍鄉糧倉,國家現代農業示范區,農業觀光和鄉村休閑產品的資源依托。目前,正在大力發展3—5平方公里核心區為主的“江西蘆溪鳳棲特色小鎮”。
工業是蘆溪縣的主導產業,其重點為電瓷產業,產業在各鄉鎮區域范圍內同質化現象明顯。蘆溪縣特色小鎮的建設需要在借鑒浙江省特色小鎮建設的成果經驗基礎上,尋找適合自身發展的模式。
江西蘆溪縣特色小鎮的建設雖然已經取得了一定的進展,但依然存在不足之處,具體如下:
1、 產業特色不夠突出
特色產業是特色小鎮的建設核心。蘆溪縣許多鄉鎮產業類別較多,上埠鎮的電瓷產業具有百年歷史,新泉鄉的豆腐產業遠近聞名,蘆溪縣縣城旅游資源豐富:有山口巖濕地公園、蘆洲公園、古城山公園、盧德銘烈士陵園等,但在人才、科技創新方面依然不足,產業創新動力較弱,主導性產業對外輻射功能不足。鄉鎮的產業資源由于距離中心城市較遠,資源較難聚集,由此帶來的產業升級與集群化困難重重。
2、 基礎設施建設較弱
基礎設施建設是特色小鎮建設的基礎,蘆溪縣很多鄉鎮目前的基礎設施建設依然不夠完善。一些經濟發展較好的鄉鎮發揮了縣級城市的集聚輻射功能,但在財力上可用資源不足,事權與財權不一致。按照特色小鎮標準推進基礎設施建設難度系數較高。其次,鄉鎮規劃缺乏科學性,土地資源整合力度不足。由于現代農業發展的需要,農產品倉儲、加工等用地需求日益迫切,特色小鎮規劃與現行的國土相關政策相抵觸。
3.三大產業結構不夠協調
蘆溪縣存在重大工業項目支撐不多、新興產業占比偏小、高新技術企業偏少、現代服務業剛剛起步、中小微企業集約發展不夠快,以及高層次創業人才缺乏等瓶頸障礙;產業融合度不夠緊密,規模聚集張力不夠足,差異化發展不夠透徹,提升發展品位的潛力挖掘不夠到位,產業創新能力不強。特色小鎮指導意見特別強調推動技術創新、業態創新、管理創新投融資機制創新,人才的缺乏、機制的不靈活帶來產業的動力不足。
4、 資金保障能力不足
特色小鎮的建設資金不足,即使是作為蘆溪縣全力創建的特色小鎮——江西鳳棲特色小鎮,建設資金依然匱乏。民間資本對農業投資的積極性依然不高,傳統金融機構比較謹慎,農民專業合作社、農業企業等新型農業經營主體融資存在較多困難,資金缺口龐大。
鑒于特色小鎮建設的原則與目標,結合蘆溪縣現有的資源與自身特色,在考慮其小鎮存在的問題的基礎上,蘆溪縣特色小鎮的發展需要企業與政府相結合,創新金融機制,加強政府政策扶植力度。
1、加大政府與企業的合作力度
特色小鎮的建設需要政府引導與企業市場行為相結合,充分發揮市場經濟的作用,以企業為主推進項目建設。堅持政府引導、企業主體、市場化運作的模式,既凸顯企業主體地位,充分發揮市場在資源配置中的決定性作用,又加強政府引導和服務保障,在規劃編制、基礎設施配套、資源要素保障、文化內涵挖掘傳承、生態環境保護等方面更好發揮作用。凸顯民營企業作為特色小鎮建設的龍頭地位,弘揚企業家精神,充分增強企業家社會責任感。同時,政府部門做好自上而下的工作,深入調查,認真分析地方特色、合理規劃、細心研究國家產業政策,選取具有發展前景、戰略性較強的產業進行扶持,將其打造為具有產業集群特點的主導產業,為特色小鎮的建設做好鋪墊。蘆溪縣特色小鎮可依托電瓷、化工陶瓷、環保陶瓷等傳統產業和生態農業、休閑旅游、文化創意等新興產業,推動產業鏈的延伸拓展和商業模式的轉型創新及資源整合、項目組合、功能融合,實現傳統產業的華麗轉身和特色產業的集聚壯大。
2、創新金融機制
資金的匱乏是特色小鎮的發展瓶頸,從浙江特色小鎮的發展經驗來看,在利用政府資金的杠桿作用的同時,充分發揮社會資本的作用,打破行政區域的限制,通過引入各類基金、發行債券、股權眾籌及運用PPP等建設模式,發揮間接融資與直接融資協同作用,拓寬融資渠道,以市場化機制帶動社會資本投資特色小鎮建設,特別是PPP模式對小鎮的建設作用尤為明顯。在特色小鎮建設中,它不僅可以緩解財政壓力,充分發揮政府民生職能,還可以拓展社會資本的生存空間,加快市場體制改革,同時PPP模式也是全面依法治國的反應。改革開放以后,政府投資是城鎮化建設的主要資金來源,各類諸如教育、醫療、養老等社會事業依靠政府不斷投入,給政府帶來巨大壓力。特色小鎮堅持“一鎮一特色”的理念,資金投入巨大,通過PPP 模式將民間資本引入,與政府一同推動新型城鎮化建設,既完善了城鎮基礎設施建設的需要,又讓政府以有限的財政資金滿足了民生的需求。同時,社會資本以追求經濟效益為目標,政府在特色小鎮的建設過程中更為關注社會民生。在PPP模式下,小鎮建設既要兼顧社會公共利益,同時還需要保證足夠的經濟利益。這將調動市場和市場主體的潛力,使得整個市場體系更加成熟,更有多樣化的匹配,形成社會需求響應機制。
3、切實加強政策支持
加大政策支持力度,成立縣特色小鎮創建工作領導小組。蘆溪縣政府在2017年4月出臺《蘆溪縣特色小鎮創建工作方案》,大力支持蘆溪縣的特色城鎮化建設。在具體的政策實施過程中,需做好以下幾點:
(1)強化用地要素保障。堅持節約集約利用土地,對特色小鎮的用地指標單列,優先保障特色小鎮建設用地。支持特色小鎮申報城鄉建設用地增減掛鉤、低丘緩坡荒灘等未利用地開發利用試點;除用于農民安置用地以外,周轉指標優先用于特色小鎮開發建設。在維護農民合法權益、提高農民收益的前提下,因地制宜,引導農村土地承包經營權有序流轉。
(2)加大重點小鎮資金支持。精準選取特色示范小鎮,對獲得省、市特色小鎮稱號的,省、市的獎勵資金全額撥付給特色小鎮創建鄉鎮,用于特色小鎮建設。重點小鎮基礎設施建設資金以縣統籌為主,鄉鎮為輔,通過整合特色小鎮范圍內項目資源,引入社會資本完善小鎮基礎設施建設。
(3)獎勵特色小鎮培育。通過縣特色小鎮創建工作領導小組驗收合格的產業特色小鎮,縣政府給予一定資金獎勵。
特色小鎮的建設不僅是我國城鎮化的一個趨勢,對地區經濟的發展、基礎設施的完善、人民生活質量的提升都有著重要作用。蘆溪縣的特色小鎮建設還有許多需要完善的地方,如何積極引導特色小鎮的建設,不斷提高蘆溪縣城鎮化發展水平依舊需要不斷探索。
(江西商務國際旅行社有限公司,江西 南昌 330000;蘆溪縣農業局,江西 萍鄉 337000)
[1] 國家發改委印發《關于加快美麗特色小(城)鎮建設的指導意見》[J].城市規劃通訊,2016(11):3-5.
[2] 宋為,陳安華.淺析浙江省特色小鎮支撐體系田小城鎮建[J].2016(03):38-41.
[3] 應瑛,王晉,文娜.公眾眼中的特色小鎮———浙江特色小鎮的互聯網大數據分析[J].浙江經濟,2016(04):45.
[4] 徐林.加快特色鎮的發展是未來城鎮化的重點[J].中國經貿導刊,2016(05):22-23.
[5] 衛龍寶,史新杰.特色小鎮建設與產業轉型升級[J].浙江社會科學,2016.
[6] 周莉雅,李曉清.江蘇特色小鎮創建的思考與啟示[J].中國經貿導刊,2017(05):11-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