亞洲實施統一貨幣的條件分析與對策研究
——以東盟、中日韓印“10+4”經濟體為構想區域
藥朝誠張艷
盡管目前出現“逆全球化”現象,經濟全球化和區域經濟一體化依然是發展趨勢。處在初級階段的亞洲區域經濟一體化出現了一個以各種形式、各種范圍的區域合作機制和多層次立體化并存的格局,而且后發優勢非常明顯。習主席的倡議充分表達了中國繼續積極參與并引領亞洲經濟一體化的決心。運用區域經濟學和最優貨幣區理論和方法,本文中提出了在以東盟、中日韓印“10+4”經濟體構想區域實施亞洲貨幣一體化的觀點,通過與歐洲貨幣一體化的實踐進行比較分析,著重研究亞洲實施統一貨幣的條件因素和阻礙因素,并提出針對性對策和建議。
亞洲;統一貨幣;條件;障礙;對策
(一)亞洲區域經濟一體化發展現狀
亞洲經濟發展如此之快,首先是東盟發揮了重要的軸心作用,中國、日本、韓國、印度等亞洲主要國家積極參與的結果。目前的亞洲經濟一體化的特點是,各種形式、各種范圍的區域合作機制和多層次立體化格局并存,形成了以東盟為核心。
(二)亞洲貨幣一體化面臨的障礙
亞洲國家實施貨幣一體化是要從根本上向美元的霸權地位挑戰,勢必遭到來自美國的反對和壓力。作為當今世界唯一超級大國的美國一定會對亞洲的貨幣一體化進行負面干預、設置障礙。盡管在調整其國際戰略,美國會繼續維持其在亞洲地區的霸權,以維護其在亞洲的利益。
亞洲貨幣一體化面臨的內部障礙主要體現在亞洲各國經濟發展不平衡、意識形態差異和文化差異三個方面。在亞洲“10+4”經濟體域內,首先是作為軸心的東盟各成員國的經濟發展就存在著巨大的不平衡。在東盟內部,既有新加坡、文萊和泰國這樣的相對發達經濟體,也有緬甸和老撾等較不發達經濟體。據馬來西亞聯昌東盟研究機構的數據顯示,按照人均國內生產總值來衡量,東盟內部最富國和最窮國之間的財富差距是61倍,而歐盟內部的差距只有8倍。
(一)亞洲貨幣一體化的發展趨勢
對于亞洲貨幣一體化進程而言,2016年發生的一件大事是中國的人民幣國際化。2016年6月7日,中國人民銀行副行長易鋼通報,中國決定給予美國2500億元人民幣合格境外投資者額度(RQFLL),并在美國設立人民幣交易中心,推動人民幣清算和結算業務。至此,人民幣艱難的國際化漸進道路及初步目標基本成功。2016年11月30日拉加德宣布正式將人民幣納入IMF特別提款權 (SDR)貨幣籃子之后,中國人民銀行及財政部出臺不同措施,以滿足IMF的要求,包括檢討匯率中間價機制、允許外國央行交易所有在岸貨幣產品,并發行三個月期債券,以改善短期收益率曲線。當前的IMF的SDR籃子貨幣包括美元、歐元、日元、英鎊和人民幣,其中亞洲國家的貨幣占了兩個。
(二)建立東盟、中日韓印10+4經濟共同體的可能性
迄今為止,“10+3”已經建立了65個對話與合作機制,其中包括外交、財政、經濟、勞動、農林、旅游、環境、衛生、打擊跨國犯罪、文化、能源、信息通信、社會福利與發展、科技、青年、新聞及教育共17個部長級會議機制,每年定期舉行外長會議、財長會議、領導人會議等。
“10+3”合作機制的談判已經經歷了將近二十個年頭,盡管尚未最終達成正式協議,但已成為亞洲地區機制最完善、成果最顯著的合作構想之一。
關于貨幣一體化的指標錯綜復雜,本文綜合考慮了各指標的重要程度,以歐洲啟動貨幣一體化初期(1992)的環境條件為參考依據,分別從亞洲貨幣一體化(2015)的條件,以東盟、中國、日本、韓國和印度“10+4”自由貿易區構想的域內購買力、域內貿易量、外貿依存度、資本流動性、生產要素流動、政策的協調性、經濟水平的趨同性以及政治條件等方面對亞洲建立統一貨幣的可行性進行分析。
(一) 域內購買力分析
實施區域經濟一體化的最大本錢其實就是“市場”,而市場的衡量標準其實就是進口額,進口額就是購買力,誰的購買力強誰就能在世界貿易談判中占據優勢。2015年度東盟(10+4)五個經濟體的進口總額達到4.3026萬億美元,分別大大超過了同年度歐盟的1.95萬億美元和北美自由貿易區的0.996萬億美元,為實施統一貨幣提供了保障性條件。另外,2015年度亞洲“10+4”經濟體的GDP總量以及對全球經濟的貢獻度也超過了歐盟和北美。
(二)內部貿易量比較分析
域內貿易量越大,實行貨幣一體化所能降低的貿易費用也越大。而且,實行貨幣一體化有助于保持域內國家的物價穩定使得匯率對這些國家的國際收支平衡產生調節作用。
亞洲區域經濟一體化也將進一步促進區域內貿易和經濟增長。盡管目前亞洲“10+4”的外貿依存度與歐元啟動之前(1992年的歐共體)相比還有差距,但區內貿易總額已經超過1992年的歐共體,貿易總額占區內GDP的比重及區內貿易額占對外貿易總額的比重近年均呈增長態勢。因此,內部貿易量的趨勢完全能滿足“10+4”FTA和淺層次、分階段的貨幣合作要求。
(三)資本流動性比較分析
區域經濟一體化是指各種生產要素或資源在該區域范圍內自由流動以實現生產要素或資源在該范圍的最優配置。在國際金融市場高度一體化的條件下,資本能夠在各成員國間自由流動,是實現貨幣一體化的重要條件之一。如果從流動形式上分,國際資本流動可以分為國際直接投資(FDI)、國際證券投資(FPI)和國際借貸,它們構成了國際資本流動的主要渠道。
亞洲目前的經濟一體化處于較低級的PTA和FTA階段,尤其是經歷了亞洲金融危機之后,亞洲各國都加強了資本管制,以防范國際游資的沖擊。目前中國政府在圍繞“一帶一路”構想力推人民幣國際化,但近期由于人民幣貶值而加強了資本管制也使得人民幣國際化步伐有所放緩。因此,亞洲各國(即使是“10+4”的五個經濟體)之間的國際金融市場發展程度依然較低,資本自由流動這個條件暫時還不能滿足貨幣一體化的要求。
(四)生產要素流動性
根據蒙代爾所提出的以生產要素高度流動性為標準確定最適度統一貨幣區的理論,在同一貨幣區,如果無法利用匯率政策來調整本國的需求變化,來保持各成員國的物價穩定和充分就業,就必須要有生產要素的高度流動調節需求轉移。如果生產要素流動不能及時有效地調節本國需求變化,則會影響到貨幣一體化進程中各國國際收支的平衡和經濟穩定。
東盟內部各國經濟發展水平差異較大,產業結構相似,生產要素流動性低,也阻礙了東盟與中、日、韓、印FTA機制內各項合作的深入發展。新加坡國立大學東亞所高級研究員楊沐認為,東盟內部的問題主要是東盟老六國和新四國的經濟差距問題,除了越南近些年經濟發展迎頭趕上以外,這種差距非但沒有縮小實際上卻在擴大[26]。
(五)政策的協調性分析
東盟國家以及中日韓印,在貨幣政策和財經政策方面各有其利益考慮,但影響各自決策的主要因素是相同的。這些因素包括經濟和非經濟兩個方面。
在實行貨幣一體化的過程中,各成員國之間的政策協調起著關鍵作用。根據蒙代爾-弗萊明模型,一國實行的貨幣政策和財政政策都有溢出效應,如果兩國的政策目標不同,一國為實現本國目標所執行的政策就會給別國帶來不良影響,從而影響其貨幣合作關系的順利發展。目前的情況顯示,由于一體化程度較低,亞洲各國目前在政策協調性方面存著很大的不足。
(六)經濟水平的趨同性分析
如果在實行貨幣一體化的過程中,各國經濟發展水平經濟結構大體相同,這樣,外界沖擊對于區域內各國的影響將是對稱的。因此,可以采取同樣或類似的貨幣政策和財經政策來抵消外界沖擊,從而減少整個區域成員國的壓力。但是,如果經濟發展水平相差過大,則不同國家所承擔的加入統一貨幣區以后的成本就不一樣,區域內的穩定運行就會出現很大的問題。
東盟的三個成員國緬甸、柬埔寨和老撾經濟發展最為落后,經濟基礎薄弱,競爭力差。亞洲“10+4”五個經濟體中的14個國家的經濟結構、經濟發展水平存在差異,一旦采取同一貨幣政策,不同國家將會出現較大的成本和收益差異,從而會出現國家間的沖突。
(七)政治條件分析
亞洲國家之間的政治關系尤其復雜。“10+4”機制的發展依賴于“10+3”的進一步發展,有賴于中國是否愿意接納印度;有賴于四個雙邊關系能否改善,特別是有待于中國與日本的關系的改善。東盟在區域合作方面的豐富經驗和發揮的軸心作用將是“10 +3”以及 “10+4” 機制成功的重要因素。“10 +4”機制雖然不是整個亞洲地區的合作,但其運行方式與成功對亞洲乃至亞太的未來合作將產生重要影響。健康協調的國際關系是進行經濟合作的必要客觀條件,實現貨幣一體化,必然要以一定程度的政治合作和主權讓渡為必要條件。但是,由于亞洲“10+4”五個經濟體內的14個國家的政治制度、民族、宗教與文化呈多元性和存在著巨大差異,增大了國家之間相互了解、增進信任的難度,會導致很多問題難以達成一致意見。
根據上述分析,盡管發展勢頭良好,亞洲經濟一體化依然處在初級階段,尚不具備在大范圍實施貨幣一體化的環境條件。盡管面臨障礙,但完全可以根據現有條件淺層次、分階段實施貨幣一體化。
(一) 未來亞洲的多元化貨幣格局
從發展趨勢看,中國的人民幣也將成為國際儲備貨幣。中國的經濟總量和進出口貿易額都已經超過日本,不但成為世界最大的貿易出口國,也已經是全球最大的資本輸出國,占了2010年全球資本出口總量的21%。中國正在加快推進人民幣國際化。
可以斷定,在實施統一貨幣之前,亞洲會出現以美元為主導、人民幣和日元成為結算和儲備貨幣的多元化貨幣格局。
(二)亞洲統一貨幣的實施步驟
1.亞洲統一貨幣機構設置
根據亞洲的現有條件和發展趨勢,在學者們研究和政府官員談判的同時,按照分階段實施的原則,應首先建立實施亞洲統一貨幣的機構。目前的當務之急是:
邀請印度加入到現有的“10+3”框架的談判機制內。邀請印度和東盟的學術機構,加入到已經確定的代表中日韓研究團隊(中國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日本貿易振興會JETRO和韓國國際經濟政策院KIEP)中,分別為中日韓印四國政府提供包括貨幣一體化在內的政策建議。
2.亞元ACU的設計基礎與幣值測算
受2005年亞行組合亞洲13個國家的貨幣編制亞洲貨幣單位ACU 的啟示,經過與亞行官員、日本和印度學者的探討,本文中重新對亞元兌換美元的幣值進行了設計和測算。
3.建立“亞元實驗區”的建議
區域一體化有三個特性,邊界模糊,主權讓度,大小平等。歐洲一體化的經歷和經驗已經充分驗證了這三個特性。歐洲國家基本鄰國之間都有領土爭議,都有說不清的歷史證據,奧蘭群島,科西嘉,巴斯克,撒丁,迪利亞斯特,但澤,東普魯士,默麥爾等等。超國家的理念使得歐洲各國擱置了爭議,重建了歐洲。這是因為歐洲人相信,國家與國家之間的競爭是靠科技、文化和經濟實力。
(四川標榜國際學院,四川 成都 610103;陜西國際商貿學院,陜西 西安 712046)
[1] 張雅明.亞洲國家區域經濟合作進程開始加速[N].新華日報.2013-11-03.
[2] 郭敏.歐洲貨幣一體化研究[M].武漢大學出版社,1996,18.
[3] 苗蘇.亞洲單一貨幣前景誘人但困難重重[J].財經證券,2004(9),21.
[4] 陸綺雯.一個值得追求的長遠目標[J].東南亞雜志.2005(2),7.
[5] 趙國浩,霍偉東.第三屆亞洲經濟共同體高峰國際學術會議論文集[M].山西人民出版社.2005,119.
[6] 王愛文.亞洲貨幣單位明年試水、組合日中等13個國家貨幣[N].國際金融報.2005-10-26.
[7] 劉昌黎.論鳩山構想與中日共同推進東亞共同體[J].日本學刊.2010(1),8.
[8] 倪浩.期待出現亞洲貨幣[N].環球時報.2016-10-21.
[9] 陸建人.論亞洲經濟一體化[J].《當代亞太》.2012(5),32.
[10] 王國忠.領導自由世界第一步,中國將入主TPP[J/OL].鳳凰新聞.2017-03-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