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BSC的高新技術企業研發費用績效評估研究
——以華為為例
薄建奎商慶迪孫康
高新技術企業在知識經濟迅猛發展的市場背景下要想呈現良好的增長勢頭,創新研究成為根本驅動力。而所謂的創新就是研究與開發活動(Ramp;D)的運行。目前,越來越多的高新技術企業正逐步提高對研發活動的投入。因此,如何有效地對研發費用進行績效評價,從而增強企業的盈利能力、發展能力以及技術創新能力越來越重要。以平衡計分卡(BSC)的基礎,通過分析華為公司的研發費用狀況,并對此分析與構建相應的績效評估指標體系,為我國高新技術類企業研發費用的績效評估提供新的探討方向。
高新技術企業;研發費用;平衡計分卡
隨著科技知識經濟與信息時代的深入進步與發展,以創新為核心競爭力的高新技術企業因適應現代企業競爭的需要贏得了愈多的青睞。而研發活動作為高新技術企業在創新過程中的運行主線,其作用則更不可小覷。為了獲取科技競爭優勢,各高新技術企業都在不斷加大對研發規模的擴充。然而要實現對研發活動的有效管理,關鍵要看研發投入的效率如何,以及如何通過加強管理提高研發活動的經濟效益。因此,這就需要對研發費用產生的績效進行科學的評價。華為技術有限公司作為高新技術企業中的一員,其研發費用的績效評估或許能為我們提供新的思路。
平衡計分卡作為一種不再單純從財務指標角度而是可以綜合全面地對企業績效進行整體評價的工具,為企業的戰略發展提供了新的方向設定。
高新技術企業的研發費用支出主要指高新技術企業結合自身的科研優勢,在國家重點扶持的領域中投入資金、人力、物力等資源進行相關的科研活動,并以此為基礎開展經營發展中發生的各種耗費。
高新技術企業的研發活動具有高投入、高風險和高回報的特點。首先,一項研發活動要想保證其創新與獨特之處,研發費用就必須大量投入以進行科研活動,才能維持企業的技術競爭優勢。但同時,對一項高新技術的研發既存在著成功的可能也會有失敗的可能,倘若研發失敗或者研發出的新產品投入市場后得不到認可,則會出現風險。但如果市場接受產品的反響強烈,此時企業就可以依靠產品的高新技術和獨創性等特點,對市場進行快速占領甚至壟斷,從中獲得高額收益。因此,研發活動自身的不確定性與風險性,使得研發費用的支出得到了極大地關注。
華為公司作為國內較為典型的高新技術企業,其研發費用的支出投入在我國業內一方面能夠起到一個標桿作用,為我國的其他高新技術企業的發展模式提供一定的借鑒參考作用;另一方面,再好的企業發展也仍舊存在相應的問題,對一個企業的績效評價不能僅靠財務指標,還應從多維度進行全方位分析評價,從而得出結論。
華為早在很久之前就做到了每年將銷售收入的10%以上,用于研發經費,在每年的研發經費中,約20%—30%用于研究與創新,70%用于產品研發。至2015年,在其現有的17多萬名員工中,從事研究與開發活動的人員約79,000名,占公司總人數的45%;研發費用支出為人民幣59,607百萬元,占銷售總收入的15.1%。近十年累計投入的研發費用超過人民幣 240,000百萬元。
1.平衡計分卡(BSC)概述
平衡計分卡(Balanced Scoredcard,BSC)是20世紀90年代初,由美國哈佛商學院的卡普蘭和諾頓所帶領的研究小組在一項課題中提出的關注和評價企業運營績效的評價系統與評價方法,主要包括了財務、客戶、內部流程和學習與成長四個維度,分別從財務與非財務兩個方向進行綜合的分析。

表1 研發費用平衡計分卡績效評估體系指標
就華為公司研發費用目前的利用狀況來看,華為公司在財務方面,銷售收入額始終處于持續上漲狀態,根據最新出具的2016年上半年財報來看,華為的銷售額已經達到2455億元人民幣(約368億美元),較2015年增長了36%,同時,在全球設置了16個研究院/所、36個聯合創新中心積極開展全世界范圍內的研發合作伙伴交流與合作,其研發人員、研發費用總額與研發專利數量在華為的研發狀況中也列示出來,最新消息是,2016年12月5日,華為中央研究院瓦特實驗室宣布華為研發出了石墨烯電池這一重大創新之舉,可以看出華為公司整體的研發費用利用狀況非常良好。
但在對其研發費用績效評估指標體系設計分析過程中,發現存在以下問題:
首先,在內部流程維度上,企業內部管理模式僵化,人員流動性大,離職率較高。就華為公司投入的研發費用與工資薪酬標準在全國乃至全球范圍的高新技術企業來看,都可以說是十分高的。但為什么如此高的費用薪酬標準,仍留不住人才呢?究其原因,華為公司中仍存有管理模式上的舊態,主張“狼”性管理理念,研發部門與其他部門之間缺乏溝通交流,使得許多研發員工無法承擔“重任”。所以,企業應該改革管理模式,促進部門與部門之間的溝通交流,降低員工的離職率。
其次,在學習與成長維度上,企業價值文化與研發人員的生活文化存在沖突。華為作為高新技術企業想在行業內立于領先地位無可厚非,將奮斗作為企業不變的價值觀,使得其研發機構中的研發人員整日處于一種較大工作壓力氛圍中,加班研發力度大,員工不懂得愛好與生活,僅一身撲在研發的工作與事業中,忽視了企業員工的“人性文化”,這不僅在華為,對于整個高新技術行業也存在這個問題。因此,適當地給予研發人員騰出休息時間與空間,合理地進行精神激勵員工,是十分必要的。
華為公司作為我國高新技術企業中的典型代表,其高速的發展離不開它龐大的研發團隊的功勞,正是對研發費用的合理有效利用,才能獲得如此高的效益。然而在利用平衡計分卡進行績效評估的過程中,仍存在著以下缺點:(1)指標采納設計的不夠全面與合理。研發活動是一項高新技術企業長期的可持續發展的活動。本次設計的指標維度在某些角度上可能并未完全反映出企業長期戰略與短期行為的緊密結合,對某些指標的設計存在一定不足之處。(2)評估工具的可操作性不強。由于華為公司并未上市,很多財務數據指標受限難以獲取,計算可能存在偏差。同時,關于五個維度的定量指標,有的要求較高,難以操作,以及定性指標的匯總中可能存在主觀性,影響最終的結論獲得。
綜上所述,研發費用的績效評估問題既是當下研究之熱,也是當下研究之急,必須對其加強重視,找出提升研發費用績效合理舉措,促進高新技術企業的長遠可持續發展。
(青島理工大學 商學院,山東 青島 266520)
[1] 羅喬.高新技術企業研發費用問題研究[D].北京:首都經貿大學,2015.
[2] 宋晶石.基于BSC的高新技術企業戰略績效評價研究[D].大連:大連海事大學,2015.
[3] 任正非.以創新為核心競爭力 為祖國百年科技振興而奮斗[N].長江日報,2016—06—06.
[4] 戚振東.業績評價方法[M].大連:東北財經大學出版社,2012::136.
[5] 崔也光.淺談建立高新技術企業研發費用績效體系評價 [J].理財視野,2008(03):28-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