熊明東
重慶市酉陽第一中學校
如何打造高中物理高效課堂
熊明東
重慶市酉陽第一中學校
傳統教學模式主要強調教師的講授,在一定程度上忽視了學生的積極參與,把學生的頭腦當成被動地接受知識的容器,嚴重地束縛了學生的個性和創造能力的發展。如何在高中物理新課改理念下,提高高中物理課堂教學有效性,是教育工作者亟待研究的課題,也是本文研究目的所在。
高中物理;課堂教學;高效課堂
1.物理教學要面向全體學生,促進學生的和諧發展。
物理課堂教學要以學生發展為本,關注學生全面發展,同時要注意學生和發展、有個性地發展和可持續發展。每一個學生都是未來社會獨特的人才,提倡用積極、樂觀、發展的眼光和態度來估計學生的天性,堅信每一個學生都是可以造就的。在物理教學中要關注每一個學生的學習,針對不同學生提出不同要求,肯定他們的進步,使他們都能在不同層次上積極、主動、有效、和諧地學習和發展。
2.物理課堂教學要立足于全面提高學生的科學素養。
在物理課堂教學中,學生學習物理知識的過程,也是培養學生科學精神、科學態度、科學觀念、科學方法的教育過程。在物理教學活動中激發學生學習興趣,培養學生探索科學的態度與精神,使學生潛移默化地受到辯證唯物主義和愛國主義教育,逐步形成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和價值觀。
3.物理教學要創設民主合作的教學氛圍。
建立平等的師生關系是教學民主的前提,師生之間、學生之間的相互理解和尊重、合作與交流,有利于創造知、情、意、行和諧統一的教學氛圍,有利于學生生動、活潑、主動、發展地參與教學活動,為學生的個性發展提供寬松的環境。
4.物理教學要面向生活、聯系實際,增強應用意識。
物理教學要從生活走向物理,從物理走向社會,從學生周圍的日常生活環境和學生已有的生活經驗出發學習物理,引導學生探索自然現象和日常生活中的物理學道理,探究日常用品或新器件中的物理學原理。物理教學要密切聯系實際,使學生在理論與實際的結合中理解和運用知識。要注意聯系當前社會發展的問題,如能源、交通、環境等問題,使學生理解物理學與科技進步,社會需要和可持續發展的關系,從更多更廣的視角認識物理學的作用。物理教學要培養學生的應用意識,使學生了解物理知識在現代生活、社會生產和科學技術中的廣泛應用。引導學生關心實際問題,培養學生將科學技術應用于日常生活、社會實踐的意識,鼓勵他們有志于把所學物理知識應用到實際中去。
5.物理教學要突出探究教學思想,倡導教學方法多樣化。
探究既是學習的目標,又是學習方式。探究教學是將物理教學以學生主動習物理知識形成過程和研究方法為載體,讓學生體驗科學探究過程,學習科學探究的方法,增強探究未知世界的興趣和能力,培養學生的科學探究精神、實踐能力、創新意識。在物理課堂教學中,改變以書本為主,實驗為輔的教學模式,突破“課堂中心、教材中心、教師中心”框架,把探究作為組織物理課堂教學的基本思想,倡導以靈活多樣的教學方法實施教學,鼓勵將信息技術應用于物理教學之中。
6.物理教學要提高課堂教學效率,注意評價的反饋作用。
現代物理課堂教學的效率表現在學習內容、質量、時間、精力的有機組合,反饋評價對提高課堂教學效率起著重要作用,倡導改變單一的以甄別和選拔為目的的評價體系,注意過程評價與結果評價結合,構建多元化、發展性的評價體系,以促進學生素質的全面提高和教師教育教學能力的不斷提升。
教學原則是根據教育方針、教育目標、教育任務制定的教學行為準則,是物理教育活動中師生雙方行為的依據。
1.科學性與思想性相統一原則。
物理課堂教學科學性與思想性表現在其各個環節就是要尊重客觀規律。知識內容要科學準確,要引導學生主動參與、樂于探究、交流合作。在教學中幫助學生樹立辯證唯物主義觀點,同時應培養學生實事求是的科學態度和積極探索不怕困難的進取精神,培養學生團結協作的集體觀念。讓學生了解科學與社會的關系,培養獻身科學、服務社會的高尚情操。
2.目標導向性原則。
物理教學目標是物理課堂教學的出發點和歸宿,在物理課堂教學中起著定向和激勵作用,是確定教學內容、選擇教學方法、評價教學效果的依據。教學目標和學生的認知水平及教學內容的性質有著密切關系,教學目標的制定既要切合學生實際,也要切合教學內容實際,還要考慮學生個性差異與發展。
3.主體性原則。
學生是教學活動的主體,是學習的主人,是教學目標的體現者。在物理課堂教學中要培養學生的主體意識,尊重學習主體在學習活動中的決定作用;發揮學生主動精神,把學習的主動權交給學生,讓學生充分認識自我是學習的主體、學習的主人,積極主動地學習,獨立思考、勇于嘗試、大膽質疑,充分發揮學生的學習潛能和創造精神。
4.知情并重原則。
教師要幫助學生掌握知識與技能,培養學生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培養學生的思維,實驗和自學能力,并注意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同時要在物理課堂教學中注重學生的情意發展(動機、興趣、情感、態度、意志、價值觀等),知情結合,知情并重,促進學生的全面發展。
5.開放性原則。
打破“課堂中心、教材中心、教師中心”的傳統教學模式,樹立開放意識,結合高中物理教學內容,從生活走向物理,使物理貼近生活,密切聯系生產、生活、科技發展的實際,關注現代科學與科技的前沿成果,關注社會發展的熱點問題,突破學校圍墻,將學校、社區和社會有機結合起來,使教育、教學體現“面向現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來”的精神。
[1]胡國進,新課改下高中物理課堂教學實踐初探[J].教育學術月刊》,2006.
[2]郭樂偉,關于高中物理課堂教學改革的實踐與思考[J].黑龍江科技信息,20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