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宋宏梅
小學高年級人物畫教學的探究與實踐
□ 宋宏梅
小學生喜愛繪畫,但到了高年級階段,學生對美術學習積極性遞減,自信心下滑。很大原因出現在人物畫上,許多學生在高年段人物繪畫表現水平沒有獲得相應的提高,反而停頓或倒退。怎樣讓學生如意地表現兒童人物畫,提高高年段學生對美術學習的興趣,形成較強的美術學習持續發展性,應該是這個年級段教學的關鍵。
人物畫 高年段 啟發 觀察 示范
人物畫在兒童繪畫中占據著重要的位置,是兒童用視覺認識世界,用圖像表現客觀生活和主觀情感的載體,是兒童繪畫創作的主要表現對象。在高年段有關人物畫的教學中教師進行怎樣的指導才是有效的呢?筆者以為首先要了解這個學段兒童的所思、所想、所需以及本階段兒童人物繪畫的特點。那么在此梳理一下小學生在各年齡階段表現人物的特點,以探知其發展規律,根據學生年齡特征與繪畫表現能力調整教師對高年段學生人物畫教學的指導方法。
低年段學生畫人物的特點:留心觀察一下這階段兒童的人物畫,會發現有一個類似的形象:圓形的頭,圈上了一些頭發,方形的身體,連著細細的胳膊和腿。這個時期的學生處在主觀感覺表現階段,他們的繪畫是自己直觀感受的支配下進行的,帶有強烈的感情色彩。他們筆下的人物形象往往與現實的對象有很大的差距,是主觀感受與想象的表達,不受規則和傳統的約束,往往表現出的形象稚拙、天真、可愛、活潑、大膽、夸張,充滿了童真、童趣。這階段是兒童美術發展的黃金時期。(附:低年段作業)






中年段學生畫人物特點:他們逐漸能夠擺脫自我中心的思維,開始考慮他人的思想、觀點和情感,擺脫低年級學段圖式化的繪畫表現方式,運用線條、形狀描繪對象的形體與細節的復雜性日益增加,對色彩的感受開始變得豐富,人物描繪也更為細致,在繪畫中表現得更為傳統和平實,他們開始追求將人物描繪地“很像”,盡管他們還缺乏這方面表現能力。(附:中年段作業)












高年段學生畫人物的特點:他們的思想意識逐漸開始注重客觀事物真實存在的規律,在畫人物時他們已經無意識地開始注意透視、明暗、結構等方面的問題,邁入了兒童繪畫的“寫實期”。但是,他們往往“眼高手低”,他們渴望將人物表現得真實、完美,但在技法能力上許多學生表現得“難以啟筆”,他們又回不去幼童時期主觀的天馬行空、大膽的想象力,此時,他們在畫人物時,往往表現得很“糾結”,其人物繪畫水平在此階段沒有獲得自然的提高,在小學高年級階段出現人物繪畫能力發展停頓或倒退現象。由此可見,兒童美術要向以寫實為表征的成人美術發展是一個漫長而復雜的過程,沒有良好的教學指導,絕大部分人都無法超越,這也是大部分成人的人物畫都像這一年齡段學生作品的緣故。此學段的學生在繪畫上一般表現為兩種傾向:一是受到良好啟發與訓練的學生,其寫實眼光和技巧飛速發展,人物表現水平不斷提高;另一方面是多數學生由于其他學科任務的重壓或興趣的轉移,筆下所描繪的形象仍停留在前一時期的水平,比如,畫人仍是一個長方形上長出頭和四肢。處于寫實主義繪畫發展階段的學生,關注描繪對象的細節,追求真實與完美,他們感到自己的繪畫能力已經無法表達自己的繪畫目標,他們缺少了向高一級繪畫攀登的階梯,只好長期處于低幼化的涂鴉水平,于是許多學生變得有些灰心而不想再畫了。(附:高年段課堂作業)


















羅恩菲德(美)在《創造與心智的成長》中指出∶“人物圖式是兒童所達到的對人的形體的概念,只要是沒有經驗影響他而改變他的概念,他會一次又一次地去重復它。”那么,圖式的改變,在人物畫中也就是人物動態的變化,這種變化是兒童主觀經驗的表現。教師的教學是對學生經驗的干預,適當的干預對學生來說是主觀經驗的強化,而過度的干預則會傷害兒童的自由發展。
中國兒童美術教育先驅楊景芝教授認為,啟發是培養孩子能力的催化劑。在教兒童學畫過程中,不斷提出問題,引導兒童去注意、去思考,他們就會自己想辦法解決問題。每個孩子都有繪畫潛力,如果任其自然發展,就會停滯不前,如果忽視其發展規律,向其灌輸繪畫技巧,反而有礙孩子發展。啟迪兒童繪畫則是重視兒童自身存在的自發性和主動性,用激活的方法啟迪兒童通過積極發現和主動探索進行美術活動,從而培養學生的創造思維,發展個性,提高審美素養。楊景芝教授認為兒童寫生教學與專業教學不同,不需要給兒童講過多的知識,只要認真啟發感受,幫助兒童分析對象特征,激發兒童的表現欲望,增強他們自己大膽果斷地去畫的信心,兒童就能自己畫。因此,兒童不需要教他怎樣畫,而是引導他們學會怎樣自己畫。
基于以上理論支撐和對高年段學生學習狀況的分析,筆者對如何有效指導高年段人物畫教學提出以下幾點。

在人物畫教學過程中,教師要注重培養學生綜合觀察的能力。受高年段學生年齡因素和知識結構的限制,他們在畫人物畫之前缺乏綜合觀察的能力,很容易將目光落腳在局部位置,忽視整體性。因此,教師要有針對性地進行觀察力的培養。
首先,提出明確的觀察任務。雖然說高年級的學生與低年級的孩子相比,有了一定的觀察能力,在一定程度上能夠分辨出自己所需要的因素,但是,他們的觀察存在著不細心的缺點。在人物畫教學過程中,教師要盡量將觀察任務明確化,甚至是明確到某一個點上,比如說,分步讓學生分別的去觀察人物的眼睛、鼻子、嘴巴、額頭、發型、手、腳,然后再讓他們觀察人物的形態,最后讓他們綜合起來根據自己的理解去觀察人物整體形象,通過自己的理解和感悟去賦予人物鮮活的生命。
其次,幫助學生理順觀察順序。在人物畫教學中要注重學生將整體觀察發、比較觀察法、審美觀察法結合起來,將理論和實踐結合起來,幫助學生學會運用各種觀察方法。比如說在運用整體觀察法的時候,要將人物首先作為整體進行全局觀察,使人物的各個要素綜合起來,然后再將人物的各個部分進行分別系統的觀察,觀察出每一部分的形態,最后,再回歸到整體來,使自己之前的觀察得到一個綜合,這就相當于語文作文寫作中的“總——分——總”一樣。
再則,啟發學生對人物的表現注重細節的描繪,如發型、眼神、手勢、衣服特點等等。
1.幫助學生將觀察與記憶完美結合。
只有前期的觀察是不夠的,要將學生對人物的觀察轉變為學生的記憶,并在一段時間內存在于學生的記憶力,這樣才能幫助學生不僅僅形成短時能力,還能夠幫助他們形成長時間的記憶,促進他們在課外進行人物創作。
學生僅是靠前期觀察,還不能進行全面的創作,只有經過仔細地觀察才能臨摹出美妙的音符。在基礎的教學中,只有進行思維和技能兩方面的培養才能繪畫出有水平的創作。
2.啟發學生在觀察與寫實的基礎上進行審美的想象添畫與創造。
引導學生在觀察的基礎上,讓想象為自己的作品錦上添花。
教師精彩的隨堂示范可激發學生的興趣,消除學生對人物造型的畏難情緒,并對表現方法與技巧有所點撥,如講解“三庭五眼”時,通過教師的示范向學生展示出“三庭”是指發際至眉毛至鼻尖至頦底;“五眼”是指兩眼、兩眼之間的距離及眼至左右兩耳。在示范完“三庭五眼”的畫法后,讓學生進行繪畫實踐。
造型表現的精彩來自于情感的表達。將美術與情感結合起來是美術創作的最佳狀態,情感作為人們創作的動力之源,更是小學生喜愛某種事物的源泉,用感情去創作會激發學生的積極性和主動性。一件優秀的藝術作品,除了畫家要有極強的畫功之外,還要有一顆純潔的心靈,一件作品要傳達的是畫家要表達的思想,甚至他的情感和他獨特的感知力。所以可以適當啟發學生以表情、筆觸、色彩、線條風格等表達人物與作者的情感。
總之,對小學高年段人物畫教學問題進行深刻反思分析,積極制定出行之有效的教學策略,將學生的學習方法、自信心、情感、技能結合起來,幫助學生喜歡上美術,喜歡人物畫,從而提高學生學習美術的主動性和積極性,實現美術學習持續發展,提升高年段美術教學質量。
[美]羅恩菲德著《創造與心智的成長》,湖南美術出版社,2002年。
(附:近期本校中高年段學生部分繪畫作品)








(作者單位:枝江市安福寺小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