尹德俊
荔波將努力成為“世界知名、國內一流的旅游目的地和休閑度假勝地”,實現百姓富、生態美的有機統一。
黨的十九大勝利召開,習近平同志代表第十八屆中央委員會作報告,對十八大以來黨和國家事業取得的歷史性成就和變革進行了全面總結,提出一系列新的重要思想、重要觀點、重大判斷、重大舉措, 是我們黨邁進新時代、開啟新征程、譜寫新篇章的政治宣言和行動指南,是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發展的總綱領、總部署、總動員。我們將把學習貫徹十九大精神作為首要政治任務和重大發展機遇,把黨的十九大作為加快荔波發展的新機遇、新起點、新動力。
新時代賦予新機遇,荔波在新時代要有新作為。習近平在十九大報告中指出,建設生態文明是中華民族永續發展的百年大計。對于荔波來說,核心競爭力在生態,我們踐行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的理念,深化實施全域旅游發展戰略,發展生態經濟和文化經濟,以旅游為核心把一、二、三產和城鎮化導入可持續發展軌道,不斷擦亮“地球綠寶石”,種好“旅游搖錢樹”,爭做貴州景區旅游基礎設施建設的新標桿、景區周邊環境治理的新標桿、為游客提供高水平服務的新標桿、大數據應用智慧旅游的新標桿、現代旅游市場精準營銷的新標桿,努力成為“世界知名、國內一流的旅游目的地和休閑度假勝地”,實現百姓富、生態美的有機統一,確保中央、省、州決策部署落地生根、開花結果。為此,我們將著重打牢“三個基礎”、實現“兩個提升”、推進“六個結合”(即“326”工作舉措)。
強化旅游硬件設施
打牢策劃規劃基礎。以全球視野和國際眼光謀劃旅游發展,推動以旅游業為核心的“多規合一”。用好已有的策劃規劃成果,加快推進高鐵新城、茂蘭自然保護區、農業公園等規劃實施。
打牢基礎設施體系建設基礎。深入實施全域旅游交通三年行動計劃,全力推進貴南高鐵、三荔高速、荔榕高速、荔波機場改擴建等重大交通基礎設施項目建設,實現縣城至各景區、相鄰景區之間半小時之內到達,各鄉鎮實現半小時之內上高速。完善水務、電力、通信等基礎設施。
打牢項目庫建設基礎。加強項目儲備和包裝,確保常年動態儲備項目1600個以上。推進小七孔—茂蘭—縣城“三點一線”、月亮湖濕地公園、老荔波古城修復、智慧旅游集散中心、智慧谷等大項目建設,以大項目帶動大發展。
強化旅游發展內涵
實現景區及周邊配套服務設施和服務水平的提升。努力爭取一年服務大變化,三年實現大提升,達到國內一流水平,把荔波的主要景區景點做出色彩,做出內容、做出特點、做出水平。
實現文化挖掘的提升。在縣城,以老荔波古城修復為載體,按“歷史、現實、未來”三大板塊打造特色荔波縣城。在鄉村,把建設鄉村博物館作為鄉村文化傳承的載體,做美鄉村,提升鄉村形象和品位。深度挖掘布水苗瑤等少數民族文化、紅色文化、抗戰文化,讓文化與旅游美美與共。
壯大旅游主導產業
推進全域旅游與脫貧攻堅相結合。堅持“以產定搬、以崗定搬”原則對貧困群眾進行搬遷,并進行旅游服務培訓,讓他們參與到旅游服務當中。按3A級景區以上標準來打造扶貧搬遷安置點,配套商場、家居城、停車場、美食街等,讓搬遷群眾搬得出、穩得住、能致富。
推進全域旅游與城鄉統籌相結合。以“七星抱玉”計劃、“星宿計劃”等為舉措,落實好十九大提出的“鄉村振興戰略”,按4A級以上景區標準打造7個各具特色旅游小鎮,實現“鄉鄉有A級景區”;以樟江、淇江流域為重點,通過莊園化、民宿化、藝術家村落、鄉村博物館和民間收藏館等形式,激活“空心村”,做足特色文章,防止同質化,打造百個特色民宿旅游村寨,將荔波民宿旅游打造成全國具有影響力的旅游品牌。
推進全域旅游與醫療康養相結合。搶抓“健康中國戰略”機遇,大力發展鐵皮石斛等生態綠色中藥材種植業及景區森林浴、登山覽勝、天然氧吧、竹林療養等健康養生產品、生態文化養生體驗,建設有知名度、有影響力的度假養老服務基地,構建全產業鏈的健康旅游服務體系,把荔波打造成全國大健康養生基地。
推進全域旅游與文化演藝、體育產業相結合。加快文化產業基地和區域性特色文化產業群建設,推出一批具有荔波特色的歌舞表演或互動體驗活動,鞏固提升《水韻樟江》《瑤之韻》《情醉黔之南》等文化演藝品牌及民族節慶賽事活動,構建多種形式演藝格局。加大招商引資力度,建設影視外景服務基地。
推進全域旅游與大數據相結合。積極融合國家大數據(貴州)綜合試驗區建設,以智慧谷和智慧旅游集散中心為載體,深入實施“互聯網+”行動計劃,加大旅游公共信息數據的采集和運用,實現旅游相關領域信息互通互聯和數據共享,做到精細管理、智慧旅游、個性服務的有機統一。
推進全域旅游與市場營銷相結合。以營銷為帶動,以“世界遺產地·地球綠寶石”為頂層宣傳口號,進一步突出小七孔景區的龍頭、導入作用;利用大數據,精準對客源地進行分類定位分析,創新政府與旅行社、航空集團共建合作營銷機制,實現多方互利共贏,使荔波旅游淡季不淡、旺季更旺、持續“井噴”。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