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隨著移動通訊技術的發展和智能手機的普及,以微信為代表的自媒體信息交流平臺迅速發展,作為黨校教學、科研、資政知識服務機構的圖書館,能否充分利用微信公眾平臺開展信息服務關系到黨校自身職能的發揮。本文以全國省級黨校圖書館為調查對象進行調研,指出運行過程中存在的問題,最后提出相關對策。
關鍵詞:微信;信息資源;黨校圖書館;個性化信息服務
基金項目:本文系2016年度安徽省高校圖工委一般項目“基于移動社交平臺的高校圖書館服務模式研究”(項目編號TGW16B09),2017年度六安市全市黨校系統重點課題項目“基于移動社交平臺的安徽省黨校系統數字圖書館轉型發展研究”(項目編號:LA201713)階段性研究成果。
黨校圖書館是為黨校教學、科研、資政和智庫建設提供信息資源保障的知識服務機構,黨校圖書館是發揮其為黨委、政府決策參考服務功能的重要智力支撐,黨校圖書館要不斷創新服務方式為黨員領導干部和黨校教學、科研人員提供信息服務。Web2.0環境下,移動社交平臺的興起正在潛移默化的改變人們獲取知識的渠道和知識體系構建的途徑。作為國內移動社交平臺的領頭羊,微信憑借其良好的用戶基礎和豐富的開發接口,正被廣泛的應用于圖書館信息服務之中。眾多的微信自媒體賬號已經告訴我們,個性化的服務功能在微信平臺中均可以輕松實現,因此微信公眾平臺應用于學科服務是具有完備的技術基礎的[1]。目前絕大多數的高校圖書館和市級以上公共圖書館都開發了微信公眾平臺。
省級及以上黨校圖書館是黨校系統圖書館中發展水平較先進的,充分掌握其發展狀況對市級黨校圖書館基于微信公眾平臺的開發具有重要指導意義,本次調研采用手機微信添加公眾號“**黨校圖書館”和PC端瀏覽網頁相結合的方式進行調查,本次調查對象為22家省委黨校圖書館,5個自治區和4個直轄市黨校圖書館,共發現省級黨校系統圖書館開通微信公眾號的共10家。
1 省級黨校圖書館微信公眾號開發利用現狀調查
1.1 調查目的
伴隨著移動互聯時代的發展和智能手機的普及,微信已逐漸成為廣大黨員領導干部和黨校教學科研人員獲取信息的重要渠道。通過本次調查是為了更好的掌握我國省級黨校圖書館微信公眾平臺的開發情況,以及基于微信公眾號提供的信息服務狀況,包括信息省級黨校圖書館微信公眾平臺信息資源內容的開發、信息服務方式等內容,為新時期黨校圖書館更好的服務于教學、科研等工作提供信息保障。
1.2 開發情況
如表1所示。
1.3 服務現狀
(1)從本次調查結果看,省級黨校系統圖書館開通微信公眾平臺的數量令人擔憂,調研的31家省級黨校圖書館,只有10家開通了微信公眾號,開通率為32.2%,其中寧夏黨校圖書館微信公眾號還處于開發之中,遠遠低于高校圖書館和公共圖書館微信公眾平臺開通率。從各家微信公眾平臺開通的時間看,多集中在2015-2017年。10家公眾號中開通服務號的6家、訂閱號4家,服務號每月賬號主體可推送4條信息,但信息顯示在好友對話列表中,訂閱號每天可推送1條信息,但顯示在訂閱號文件夾中。
(2)從省級黨校圖書館微信公眾平臺的一級欄目設置看多為“我的圖書館”、“云閱讀”、“常用服務”等,二級類目主要包括讀者借閱情況統計、館藏書目查詢、讀者證綁定、圖書推薦、移動圖書館鏈接服務、圖書館通知公告等。黨校圖書館微信公眾平臺目前主要用于為讀者提供信息綁定、通知、資源導航等服務,初步滿足了黨校學員和教職工的信息服務需求。
(3)從被調研的10個微信公眾號平臺推送的內容看,主要涵蓋了時事政治、好書推薦、通知公告、館內新聞、研究成果、使用指南等板塊。不同賬號主體在推送內容數量、內容豐富性、時效性等方面差異較大。微信公眾號推送信息的主題在一定程度上決定了信息服務的含金量,缺乏原創新、新穎性和時效性的內容往往讀者的關注度也較低。筆者對9家已進行信息推送的賬號的主題進行了分類統計,筆者發現出現頻率較高的主題詞有:扶貧、習近平系列重要講話、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治國理政等詞。
2 省級黨校圖書館微信公眾平臺開發與運用存在的問題
2.1 信息資源開發深度不夠
通過調研發現,目前省級黨校圖書館微信公眾平臺普遍存在著信息資源開發深度不夠的問題,目前大多數的省級黨校圖書館微信公眾號的功能還停留在信息發布、新書推薦等基本的信息查詢或推送功能,普遍存在著信息資源挖掘力度不深、原創內容不多的問題。
大多數的公眾平臺多是提供本圖書館信息資源的鏈接服務,無法直接獲取全文信息。只有部分黨校將自建數據庫或者第三方建設數據庫嵌入微信公眾平臺之中,如中共北京市委黨校圖書館微信公眾平臺將“習近平總書記系列重要講話數據庫”嵌入其中,讀者可以通過標題、內容、時間等字段進行檢索。但都未能實現本地紙質資源、數字資源、網絡信息資源的有序整合和檢索利用。針對目前黨校學員、教職工的個性化信息服務需求,微信公眾號的工功能還有待開發。
2.2 黨校特色未能充分發揮
黨校姓黨,黨校是中共共產黨培訓輪訓黨員領導干部的主渠道,是學習、研究和宣傳馬列主義、毛澤東思想和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的重要陣地,同時也是黨的哲學社會科學研究機構和黨委政府決策的智庫。
黨校的特殊性質決定了黨校圖書館的信息服務要緊緊圍繞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的最新成果展開,然而目前調研的結果看,省級黨校圖書館微信公眾平臺推送的信息多為圖書館一般性的服務介紹、新聞公告等,黨校特色未能充分體現,大多數的微信公眾平臺的電子資源還是局限于中國知網、人大報刊復印資料數據庫、萬方數據庫等傳統的學術數據庫,黨校自建的特色數據庫往往未能充分利用。但也有少數省級黨校圖書館微信公眾號在信息推送過程中完美契合了黨校教育培訓的實際,例如,中共甘肅省委黨校圖書館訂閱號不僅保持了較高的推送頻率,而且從推送內容看,涵蓋了政治建設、經濟建設、文化建設、社會建設、生態環境建設“五位一體”建設布局的內容,同時還有大量關于黨的建設、扶貧攻堅、信息安全、金融改革等習近平總書記治國理政新理念新思想新戰略等內容。endprint
2.3 個性化信息服務發展滯后
當前,伴隨移動閱讀迅速發展、讀者閱讀行為碎片化、讀者知識儲備需求結構化的變化,對圖書館個性化信息服務需求提出了新的挑戰。黨校中不同教研機構研究的側重點各不相同,接受培訓的黨員領導干部來自不同的工作崗位,這些不同意味著黨校圖書館微信公眾平臺要滿足個性化的信息需求。圖書館把微信公眾號這種社交平臺簡單地當成了通報或轉發平臺,單純地將它作為傳統服務的延伸,只能滿足讀者的基本信息需求,與讀者一對一的互動功能開發不夠,用戶體驗不佳,只能滿足讀者的認知需求,很難滿足讀者的情感需求、個人整合需求和舒解壓力需求[2]。
從目前調研的幾家省級黨校圖書館公眾號看,對個性化信息服務的開發進展較為緩慢,微信公賬號所具有的良好互動性未能發揮出來,主要表現為:一是由微信公眾平臺推送的信息的閱讀量偏低;二是關注黨校圖書館微信公眾平臺的人數較少。究其原因還是讀者的個性化信息需求得不到滿足,讀者的信息需求與圖書館微信公眾平臺提供的信息服務不匹配的問題。
3 省級黨校圖書館微信公眾平臺改進對策
3.1 深入挖掘公眾平臺建設所需信息資源
省級黨校圖書館微信公眾平臺要立足本校的教學、科研、資政以及智庫建設的實際需要,不斷加強對本館信息資源的挖掘深度和力度,包括紙質資源的數字開發、自建特色數據庫以及其他購買的商業數據庫,通過對收集的資源進行分類、加工、標引等建立符合黨校特色的知識資源庫,并將其嵌入圖書館微信公眾平臺之中,為更好地滿足黨校的教職工及廣大學員的信息需求提供保障。
3.2 充分體現黨校姓黨的信息資源建設原則
黨校是黨員領導干部黨性鍛煉的“熔爐”,是中國共產黨研究、宣傳馬克思主義中國化最新成果的重要機構。黨校圖書館的信息資源建設要緊緊圍繞黨的路線方針政策進行,無論是什么級別的黨校圖書館在進行資源建設時都必須區別于普通的公共圖書館和高校圖書館,黨校的地方特色數據庫、紅色資源數據庫、地方黨史黨建資源、省情事情數據庫等都是具有黨校特色的資源,特別是要充分結合學習習近平總書記治國理政新理念新思想新戰略的要求加強信息資源建設。作為黨校圖書館人,更要牢固樹立“四個意識”,切實將宣傳黨的理論方針作為信息資源建設工作的重中之重。
3.3 積極主動開展個性化的信息服務
積極主動地開展個性化的信息服務是滿足黨校圖書館讀者信息需求的必然要求。當前,各類社交媒體蓬勃發展,自媒體平臺憑借其傳播的快捷性、便利性、群體性等特點正改變人們的信息行為。與此同時,西方等敵對勢力也通過自媒體等平臺不斷開展對黨員領導干部們在意識形態等領域的滲透,作為黨校的信息服務機構的圖書館有機會更有義務主動把握時機,利用大數據等數據處理技術的發展,進行讀者信息行為數據的收集、分析,借助自媒體平臺開展個性化的信息服務,占領思想輿論的制高點,深入弘揚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實現自身服務價值。
4 總結
在新的信息環境下,黨校圖書館微信公眾平臺建設要充分結合黨校教學、科研、資政的實際,在創新服務方式滿足黨校教職工信息需求的同時,不斷提高學員的知識結構水平、信息素養等能力,改變目前被動式的服務方式格局,通過開展個性化、嵌入式的信息服務,將黨校圖書館微信公眾平臺打造成網上宣傳馬克思主義思想的重要陣地。
參考文獻
1.杜輝,劉曉.基于微信公眾平臺的高校圖書館學科服務創新[J].圖書情報工作,2015(6):41-45.
2.李玉艷,錢軍.圖書館微信公眾號的傳播策略 [J]. 圖書館工作與研究,2016(2):95-97.
作者簡介
程明(1989-),男,中共六安市委黨校館員,圖書情報碩士,主要研究方向:信息資源建設、信息政策法規等。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