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艷輝
[摘要]文化產業成為二十一世紀各國軟實力競爭的制高點。文化產業對于區域產業、經濟間的關系極具關注度。作為區域經濟發展的助力之手,文化產業的引領作用明顯。本文結合文化資源特點的基礎上,探尋出文化產業對區域經濟提升的有效實現途徑。
[關鍵詞]文化產業;區域經濟;產業附加值
一、文化產業助力區域經濟的發展趨勢所在
伴隨危機后的經濟復蘇機遇期,各國都在新的國際金融秩序框架下與市場格局博弈中尋求新的“著力點”。文化產業作為現代社會的高端產業形態,為各國實現經濟愿景而釋放出積極信號。以美國為首的文化產業強國,多數在文化政策上奉行鼓勵并積極拓寬境外領域的主旨思想,并對文化產業進行區域劃分、規模化區域扶持的基本策略。
二、文化產業助力我國區域經濟的重要意義
文化產業作為第三產業的支柱產業,在產業結構和區域經濟結構調整方面至關重要。國務院印發的《“十三五”國家戰略性新興產業發展規劃》提出,到2020年我國戰略性新興產業增加值占國內生產總值比重由目前的8%升至15%,截止目前我國文化產業增加值占國內生產總值比重約為3.97%,占戰略性新興產業的比重達50%。文化產業勢必成為經濟發展的主力,助力區域經濟發展。
三、文化產業對區域經濟發展的“助力之手”所在
文化產業是區域產業結構升級的必然發展趨勢。未來的產業結構調整必將走向高新技術集成、低能耗、高效益的產業機構,促進產業結構向高端結構發展。
(一)文化產業引領區域經濟發展
我國作為發展中國家,經濟發展已經到了瓶頸期,文化產業在未來產業結構調整、產業鏈上游延伸等方面勢必將異軍突起,作為現代第三產業的重要支柱,推動第三產業發展,加速我國經濟結構的戰略轉型,形成各產業協同發展與社會、經濟發展相輔相成的戰略布局,促進區域經濟進一步釋放活力,拉動區域經濟增長。
(二)文化產業與區域經濟戰略部署相契合
“一帶一路”建設的實施,給中華文化走向世界提供了新契機,成為我國文化產業區域帶狀發展的典型。帶狀發展主要是指在電子信息時代,利用大數據技術將文化產業發展升級改造,空間布局由原有的行政區劃分布轉變為跨行政區劃的線性分布,突破行政區劃和產業門類的限制,將各生產要素在帶狀大區域內進行市場化配置和整合。
(三)文化產業促進區域經濟發展方式轉變,增加各產業的附加價值
文化產業的波及效應強、“關聯度”高、帶動性強。文化產業已經滲透到區域相關運輸業、信息行業、流通業和旅游行業等,又可以延伸至農業、制造業、能源行業和建筑行業等。通過文化產業的發展加速高新技術在各產業中的應用,為區域經濟發展提供發展助力。
(四)文化產業促進區域產業升級,打造具有特色文化產業價值的區域名片
文化產業通過根植于區域,結合區域獨特的文化特性,依托創新轉化、科技提升和市場開發,產出具有鮮明區域特點和民族特色的文化產品和服務,形成新業態。目前,我國已經基本形成了一批充滿創新活力的特色文化市場,打造了一批以文化產業為核心競爭力的文化企業。
四、文化產業助力區域經濟的實現路徑——以京津冀文化產業經濟圈為例
文化產業在我國已有十余載的發展,經由最初的概念構建、系統發展和基礎實現等階段,初步積累了足夠的后續發展所需的資源成果。京津冀文化產業經濟圈,打破傳統的區域限制,以線性帶狀分布將各地文化資源進行整合。
首先,區域文化產業的發展需要向“協同”要效能,深化實踐習近平總書記以協同發力破局開路,突破當前文化產業區域不協調發展。以京津冀文化產業經濟圈為例,北京據其國家政治和文化中心的特殊地位,發揮戰略規劃引領作用,對三地文化產業進行整體規劃輻射部署。天津發揮其沿海區位及極強的地方特色文化優勢,搭建區域文化產業輸出基地。河北由于其地緣戰略地位,在文化產業的協同構建中要趨利避害,要避免其他兩地的“虹吸效應”,需要打造出具有其地域特色的文化產業。
其次,發揮區域文化產業協同發展平臺機制作用,整合各方區域文化優勢力量,落實統戰區域文化產業主體責任。搭建京津冀文化產業協同平臺的關鍵在于區域機構間的對接協調機制的完善,落實有效的合作交流機制,消除區域性行政壁壘,做到轉承無間、行之有效,充分利用區域內特色文化資源優勢進行項目開發和資源開發,幫助各方形成并加強文化產業協同發展的意識。三地政府通過所建立的聯盟政策消除管理壁壘,消除地區間行政障礙。區域間文化資源的輸入輸出、承接轉化以及對于各自優勢資源的統籌可以通過協同作用得到最優化搭配。
再次,聚焦文化產業主要發展力于區域內優勢產業并輻射周邊產業園區。“融合”已成為當期區域文化產業發展的關鍵詞,其重點在于如何來融。體現在河北無極的傳統特色皮革產業中,普通的皮革手包市場價格僅為三五百元,而將文化產物注入后融合中國傳統手繪牡丹等圖案的同皮質手包搖身一變在國際文化產業博覽交易會上的售價達到八千多元,其中的差價正是文化“互融”所產生的附加值。
最后,需要地方政府打好配合,激發文化產業市場就要充分發揮政府資金的這種“四兩撥千斤”的作用。有為有效的政府行為在于對市場的合理把控,通過政府行為發揮市場在文化資源配置中的積極作用。如,通過政府專項資金對于區域內特色文化品牌的推廣、特色品牌街區的開發、特色文化品牌之旅的地標物的設立、特色文化品牌劇目以及其周邊產品開發的注入,分布實施、階段化推進及檢驗,使得文化專項資金能夠真正實現對區域內特色文化產業的扶持引導。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