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潔靈
摘 要:自改革開放以來,我國在經濟、軍事、科技、文化、教育等方面有了長足的發展。社會在進步,國家的法律建設也在趨于完善。在以經濟建設為中心的基礎上,我國綜合國力和國際影響力在逐漸增強。如今世界已經變成了“地球村”,經濟已經變得越來越全球化和市場化。在經濟建設過程中,經濟法學應運而生,并且隨著中國經濟變得更加強大,對于經濟法學的研究變得更加深入,人們也開始逐漸關注我國經濟法學的研究。在市場經濟法制的環境下,我國的經濟法學研究趨于完善,我國的經濟法學研究不斷與國際規則相吻合。本文就我國經濟法學研究的規則和經濟法學的轉向分析進行的一些研究和探討,希望對讀者有所幫助。
關鍵詞:經濟法學;研究規則;轉向分析
1 引言
當今,全球經濟聯系的越來越緊密,經濟全球化、一體化的趨勢變得勢不可擋。在經濟高速變革的時代,無論是國與國,還是國家與世界,都對經濟領域里的法律建設提出了更加嚴苛的訴求。經濟法學相比較于其他學科,它更加嚴謹,提倡科學性和實踐性。因此,在經濟法學研究的過程中,一定要對其規則嚴格把關,還要精確研究經濟法學的轉向問題。只有在這樣的前提下,經濟法學才能產生它應有的成效。接下來從規則、類型和經濟法學轉向這幾個角度,分析我國經法學研究成效。進行這樣的研究,是為了讓我國的市場經濟得到更加穩固和清晰的發展,經濟法學的完善也為我國經濟又好又快發展提供了法律保障。
2 從類型上研究我國經濟法學
如今世界經濟體系在不斷變革轉型,中國作為全球經濟的重要一份子,在適應市場經濟的進程中相應的做出來很多的改變和研究。在經濟法學的建設研究中,中國也在不斷尋找適合中國的理想經濟法學類型,下文介紹幾類我國主要研究的幾個類型:
2.1 不同學科的經濟法學研究
在學科經濟法當中,最為突出的是經濟法的獨立性,主要從相關的法律機構和法學學科當中體現出來。從這一點上可以看出,經濟法學在法律體系中的重要地位。從事經濟法學研究的人才不斷增多和深入,他們對于經濟法學的認識也變得更加深入,對于國外經濟學的研究,結合中國前人的研究,從事法學研究的人才對于它的積累也越來越深刻。另外,由于經濟法學的獨立性,需要很多學科和知識體系的滲透,因此相關的研究人員,要通力合作,否則很難精準確定經濟法學的獨立性,也不能體現經濟法學在我國法學學科和經濟建設中的重要地位。如今我國從事這項研究的專業人才有很多,我國的經濟法學研究又有獨立性的特點。因此在市場經濟不斷變革的前提下,我國經濟法學的轉向也顯得格外重要。
2.2 政策在經濟法當中的應用
當某一項政策的出臺,它對涉及的領域影響是很深刻的。就比如鄧小平主張改革開放的政策,讓廣東海邊一個只有十幾戶的小漁村,短短幾十年變成中國最為發達的大都市。因此,通過國家出臺的相應政策,制定合理地經濟法,讓法律跟著黨的步伐,為人民服務。比如:自從中國加入WTO組織后,我國經濟法研究的相關領域開始與WTO這個組織有了聯系;20世紀90年代,發生的世界世界級經濟災難“金融危機“發生后,經濟法學的研究涉及了應對經濟危機的相關規則;胡錦濤主席的科學發展觀,讓我國的經濟法學建設出臺了關于科學發展觀的相關條例。當國家要對市場經濟進行宏觀調控時,應該依據當時的經濟法的相關規定,做出適合當時經濟建設的相應制度。然而這種類型的研究也存在著很大的不足,它的現實性很強,在某一時間段,這種政策適合當時經濟的發展,可是過了這段時間后,這種政策的現實意義會大打折扣。政策經濟法的出臺,很可能會違背經濟法本身的原則。
2.3 理念對經濟法的作用
在社會發展進程中,人們會總結出一些普遍的規律,這就是理念。理念在經濟法的研究中,也是很重要的一部分。說到理念在經濟法當中的體現,我們舉一些常見的例子:科學發展觀理念、平衡理念、協作均衡理念等,這些理念對研究世界經濟法的本質有深刻的意義。通過研究理念來完善經濟法,讓經濟法更加符合自然發展的規律,,制定的相應制度也更加貼合經濟法的本質宗旨。當然通過相應的理念去理解經濟法,變得更加簡單便捷,讓普通人能夠深刻的接受經濟法,明白經濟法在法律當中的特殊性。但是理念經濟法也有不足之處,比如:理念相當于操作某一個事情的外表,規則是實現這個事情的實質內涵。當某個事情的完成只依賴于理念,而不加入相應的規則元素,那這個事物就是個空殼,徒有其表。
2.4 規則在經濟法當中的應用
做某一件事情,都有相應的步驟,每一步驟是否完成,有相應的規則進行評定。法律作為規范社會生產生活的準則,它應該符合自然發展的客觀規律。當經濟法的研究發展到規則這個層次,才算是比較成熟的法律制度。因為經濟法的相關規定,與人民的切身利益有著直接的關系,應用準確規則到經濟法當中,將會保持經濟法的完整性和可發展性。經濟法因為各種規則的限制,讓經濟法體現出他超前的規則性,前瞻性。
3 經濟法學的研究在規則和轉向方面的研究成果
3.1 研究經濟法學的規則在我國的成果
規則和普遍科學是經濟法發展的兩個主要階段,如果要評判一個國家的經濟法學的發展時期,可以從兩個方面進行評定。他們別是:第一國家內部對于經濟法學的研究是否被大多數學者所認同,并且已經建立的經濟法已經相對成熟,趨于穩定;第二經濟法學在相應的領域是否占據了主要地位,并主導著相應領域的發展。
如果對世界上一些比較發的的國家進行分析研究,可以發現有很多的國家已經進入了這樣的一個特殊時期。例如:在歐洲的德國這個國家,他們十分重視國家經濟法學的研究,國內對于經濟法學研究的人才也是有很多。進過不同時期的人,對于當時德國經濟發展的研究,發表了很多相應的文章,這就為后來研究經濟法學的人提供了很多真實的案例和成果。經過總結前人的研究成果,在德國境內,已經有了一定量的認同感。那就是經濟公法和經濟私法,這兩項成果一個側重國家的憲法,一個貼合了當時國家的競爭法學。當然,在亞洲日本這個先進的國家也對經濟法學的研究有了十分不錯的成果。在日本,經過五十多年對經濟法學的研究,他們制定的經濟法學的相應體系,主要成果是壟斷法的相應制度。相比較而言,日本的經濟法學研究,已經有了規則性認識,體現出日本對于經濟法學的研究已經相當的深入。
3.2 轉向分析對規則經濟法學的研究作用
在經濟法學的轉向研究上面,我們必須理解經濟法學的主體和調節的受體。經濟法學的主體主要是國家對于市場經濟的宏觀把控,經濟法學的受體調節,主要是對國家出臺的相應政策,對于市場經濟某一方面的影響。通過主體與受體的互相配合,可以使國家經濟更加健康穩固的發展。此外,面對轉向問題,我們還要關注經濟法學的權利問題。權力包括很多種,大致分為消費者的權利、市場限制的權利、宏觀把控的權利、商家互相競爭的權利。各項權利對應著不同領域里的人,這些人應用自己可以擁有的權利,進行科學合理的發展建設。在這樣的基礎上,我國的經濟可以得到更加高效和健康的發展。
面對在市場經濟體系下,市場經濟不規則運行和國家調控的失靈性問題。用過信息和非信息的溝通工具,經濟法在法律層面上,對其進行了相應的規范。確保在國家干預下,經濟正常發展。另外,在經濟法的政策和程序上,應該有邏輯性,必要時制定相應的法律框架規范其行為。
4 總結
針對上文的研究探討,相信隨著我國經濟高速發展,我國的經濟法學研究很快便會形成適合自己的系統體系,讓我們拭目以待吧。
參考文獻
[1]劉大洪,段宏磊.謙抑性視野中經濟法理論體系的重構[J].法商研究,2014,06:45-54.
[2]張守文.經濟發展權的經濟法思考[J].現代法學,2012,02:3-9.
[3]徐子良.經濟法司法實施之應用研究[D].華東政法大學,2010.
[4]張繼恒.經濟法的部門法理學建構[J].現代法學,2014,02:80-90.
[5]馮萬偉.論經濟法的社會責任原則[D].中國社會科學院研究生院,2014.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