符仕平+陳利艷
摘 要:采用文獻資料法、實地勘察法、訪談法,做戶外運動校本教材編寫的前期調研,主要以考察云南戶外運動資源為調研核心,確定其教材的適用范圍,構思教材編寫框架結構,分析本校相關專業對戶外運動教材需求方向。結果表明,目前戶外運動教材沒有融入云南本土山地戶外運動資源,其教材內容不太適合高職高專院校學生學習;確定教材適用范圍;教材整合昆明山地戶外運動資源,進行各項山地戶外運動技能準備、裝備準備,帶領團隊參與戶外運動的技能準備,參與戶外運動的風險把控等為教材編寫線路。
關鍵詞:戶外運動;校本教材
1 前言
隨著學校相關專業的建立,學生的快速增加,以往戶外運動專業課程教材難以滿足現代學生的需求。因而,在戶外運動專業課程教學多年的基礎上,整理教學內容,挖掘教學積累,編寫適合高職高專,以及社會體育、體育運營與管理、休閑體育、體育旅游等專業的戶外運動校本教材。
2 研究方法
2.1 文獻資料法
本文研究是基于前人研究基礎之上進一步探討,查閱了大量的有關文獻資料,對這些資料進行閱讀和整理。
2.2 訪談法
對戶外運動各行業的戶外領隊、高山向導、攀巖教練、拓展培訓師、景區管理員等專業人士進行訪談,聽取其對戶外運動校本教材開發的意見和建議,其次進行訪談且詳細記錄,最后結合相關文獻提煉總結出戶外運動校本教材編寫框架。
2.3 實地勘察法
根據戶外運動教材編寫需求,實地勘察昆明地區的山地戶外運動資源。
3 結果與分析
3.1 戶外運動校本教材的適用范圍
戶外運動校本教材適用于高職高專,修業年限為三年,以技能技術的習得為主,理論與實踐環環相扣。其戶外運動校本教材主要以社會體育、休閑體育、體育旅游、體育運營與管理等專業的專業核心課程為主。
3.2 云南戶外運動資源整合
云南戶外運動的資源非常豐富,常年四季都可以進行戶外運動活動,完全不受天氣的影響。從登山探險,徒步穿越、攀巖運動、山地自行車、拓展訓練等山地戶外運動的項目活動場地應有盡有。所以,通過考察、走訪調查等方式,整合昆明的戶外運動資源,讓戶外運動愛好者能夠快速找到戶外運動的地點。
3.2.1登山類
昆明十峰是昆明十個縣、區、市最高的十座自然山峰,是昆明最有特色的山地攀登資源,每年吸引眾多游客參與攀登,在云南省戶外運動行業工作交流會上評為昆明特色旅游資源。通過采用實地勘測的方法逐一攀登昆明十峰,如表1顯示的數據就是用GPS記錄儀記錄山峰的經度和緯度,攀登線路的軌跡,以及山峰海拔。目的在于相關專業的學生了解云南昆明登山旅游資源,并熟悉每座山峰的詳細信息,及怎樣到達,同時為每一位喜歡登山的愛好者提供準確的攀登數據,這些數據已上傳到奧維里,只要下載奧維軟件,搜索相關信息就能找到登山軌跡。
3.2.2徒步露營
在戶外運動校本教材中整合昆明周邊徒步露營資源,目的在于讓該專業的學生,即了解昆明徒步露營資源分布情況,又知道在那些地方可以把理論知識加以實踐,實現自身的價值。昆明徒步露營資源非常豐富,由于昆明氣候四季如春,常年都可以開展徒步露營活動。如表2所示的徒步露營地點是通過走訪調查,訪問戶外專家學者,親自到訪過這些露營地點,統計出昆明比較有特色的徒步露營地點。在表2中,有十一個徒步露營地給出明確的地名和大概的位置,用百度地圖測繪距離昆明(單程)的路程,及門票信息和開發程度。
3.2.3野外攀巖
野外攀巖線路最終會在教材上給出明確的攀巖路書,以供愛好者找到線路信息。昆明位于云貴高原卡斯特地貌區內,大面積的石灰巖地形,得天獨厚的地理優勢使之成為國內最適合開展攀巖運動地區之一。自1999年起,昆明的攀巖愛好者便自發開始從事攀巖運動。如表3所示,2000年昆明攀巖者開始開發距離昆明市區西部15公里的西山巖壁,至今共在西山開發了接近70條自然巖壁線路;2003年在距昆明市區背部25公里的富民縣開始開發攀巖線路,至今開發100多條自然巖壁線路;2005年在距昆明西北15公里團結彝族鄉小墨雨洞開始開發攀巖線路,至今開發30多條自然巖壁線路。在昆明地區還有很多自然攀巖線路,由于數量少沒有統計,這些自然攀巖線路均由昆明愛好者自主開發,所以,所有野外攀巖線路均為免費。
在昆明市區有四家大型攀登中心:今日攀巖生活館、小熊攀巖館、大觀攀巖中心、昆明南亞TNS攀登中心等。
3.3 開展戶外運動的準備
3.3.1裝備準備
(1)戶外著裝常識
戶外著裝的合理性直接關乎活動的成敗。如果著裝不合理直接威脅生命安全,如寶雞市鰲山多起登山事故中,都是由裝備不足和著裝不合理所引起的登山事故。所以參加戶外活動的著裝要求就很重要了,從以往的經驗中總結出,戶外著裝采用分層原理的方式,在寒冷的環境中通常采用三層式著裝法:里層主要是貼身保暖,推薦穿速干的貼身保暖衣物,便于排汗后速干。中間層主要是保暖衣物,主要推薦穿抓絨及羽絨服。外層主要是防風防水,推薦穿沖鋒衣??傊?,起到舒適、保暖和保護作用。
(2) 裝備常識
在徒步露營活動中主要準備背包、睡袋、帳篷、防潮墊、光源、火源、電源等裝備。其中,背包選擇實際需求出發選擇合適的背包,通常以65升為常用,需有背負系統和良好的背負散熱系統,在填充背包時下層填充重量教輕的衣物或者是睡袋,中層填充重量重的食材,上層填充當天使用到的裝備。在選擇睡袋是按照自己的用途去選擇,主要參考值睡袋的極限溫標,是否適應露營地的溫標。防潮墊有泡沫墊、錫箔墊、充氣墊,其中充氣墊又分自充墊和外充墊。
3.3.2食品準備
(1)食品營養學常識
做野外的食品準備,關鍵是了解食品營養學的常識。根據食品營養學基本常識準備不同類型的食材,才能更有針對性的給戶外愛好者提供豐富的食材,如表4所示。endprint
(2)計劃食譜和選擇食譜考慮因素
在徒步登山前的食譜準備要考慮計劃食譜和選擇食譜的關鍵因素。如表5所示,在徒步登山前做食譜的計劃要考慮旅程距離、天氣條件、水的補給、燃料的類型、費用、烹飪時間等因素,并要參照選擇食譜因素,如選擇食譜要營養、可口、簡單易于準備、重量輕、體積小、不易腐爛變質、實惠、入鄉隨俗等。在此基礎上在做食品的準備,更具有科學性和參考價值,并建議食物的配比能夠按照(碳水化合物:蛋白質:脂肪,按2:1:1比例配備)。
(3)食品準備技巧
食品準備是徒步登山中最重要的環節之一,總共有五大步驟:個人每人每天食物總量;團隊實物總量;根據營養學調整食物配比;團隊中的個人需求對食物調整;行前食物拆分和打包(三代法和系列法)。
第一步驟:確定活動中每個人每天可能所需的餐的總量(包含從路餐吃的點心到喝的水)。
第二步驟:按每天每人所需的食物量,計算整個活動中所需要食物的總量,其計算公式:活動人數×活動天數×每人每天所需的食物總量=食物的總量
第三步驟:將每人每天的食物總量分解成不同的食物種類,從營養學的角度和當天活動的條件,再次確認食物組合的設計是否能提供足夠的營養,并且準備的食品要富有多樣性。
第四步:根據團隊活動中的個人特別需求對食物做出相應的調整。如果作調整的話一定是換做類似種類的食物。以保證碳水化合物,蛋白質和脂肪的合理比例。
第五步:行前食物的拆分和打包,按照三代法和系列法的方式打包。
三代法:
按照一日三餐的方式對事物進行打包,并貼不同標簽,用封口袋裝早中晚的三餐,另外一個袋子裝咖啡、茶、糖和每頓可能用到的調料品及作料。
系列法:
按照天的方式對食物進行打包。把一日三餐放到同一個口袋中,應該把每頓飯都會用到的東西單獨放置一個口袋里。
4 結論
云南昆明是一座四季如春的城市,在城市周邊有著豐富的山地戶外運動旅游資源,不受天氣的影響,可常年四季開展戶外運動。其參與戶外運動的人生也成爆發式的增長,催生了各大高校開展戶外運動方向,為社會提供相關方面的人才。其戶外運動的校本教材編寫尤為重要,特別是具有云南特色的山地戶外運動資源綜合方面,進行了深入的調查了解,發現昆明十峰登山線路比較有特色,都是各個縣市區的最高峰,并且離昆明較近(單日能往返);徒步露營類有十一條線路供選擇,離昆明市區單日可往返;野外攀巖線路較為有特色的有三個地點:西山、富明和小墨雨洞,都在一小時車程就可到達,這些具有云南特色山地戶外資源都是教材編寫的特色,此外,還總結戶外活動的中裝備常識,裝備準備,及食品計劃等,都為戶外運動校本教材提供支撐。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