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幫福
摘 要:隨著現代化農業經濟的高速發展,農村人民的生活水平逐漸提升,消費結構逐漸發生變化。畜牧養殖產業作為農業經濟的重要支柱性產業,為了促進我國農業經濟快速可持續發展,必須加強推動農村畜牧養殖業可持續發展,采用先進的養殖技術和工藝設備,重視農村畜牧養殖工作,構建科學、合理的生態經濟養殖體系,全面優化畜牧養殖環境,才能創造更大的環境經濟效益。基于此,本文針對當前農村畜牧養殖現狀進行了深入分析,并在此基礎上提出了農村畜牧養殖的可持續發展路徑,以供參考。
關鍵詞:農村 畜牧養殖 可持續發展
中圖分類號:F326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4-098X(2017)09(c)-0252-02
自改革開放以來,我國的社會經濟高速穩定發展,規模化畜牧養殖在我國已經全面普及開來,并且取得了良好的經濟效益。根據相關調查顯示,在2016年時,我國的畜牧業產值在全國農林牧漁業產值中所占的比例為45.3%。由此可以發現,我國的畜牧養殖業逐漸實現了規模化養殖,規模化養殖的經營效益不斷增長。規模化養殖和傳統的散養模式相比較,具有明顯的優勢,不僅能夠擴大生產效益,而且能夠統一處理各種畜牧養殖廢物。近幾年以來,我國的農業經濟發展速度越來越快,許多農村地區的經濟發展水平在不斷提升,人們的生活質量得到改善,但是如何保障農業經濟健康可持續發展,是值得人們深思的問題,這也是我國畜牧養殖行業發展必須改善的局面,尋求畜牧養殖可持續發展路徑至關重要。
1 當前我國畜牧養殖的現狀分析
隨著社會經濟的高速發展,我國的農業經濟也在高速穩定發展,農村畜牧業呈現爆發式增長,根據實際調查顯示,農村畜牧養殖數量不斷增加,畜牧產品質量逐漸提升。而且國家和各級政府部門也加大了對畜牧養殖行業的支持,并且給予了一定的資金和技術投入,農村畜牧養殖行業得到一定的發展進步。但是就養殖環境和飼養條件來看,許多農民專業知識水平比較低,沒有重視畜牧產業化經營發展,所以導致農村畜牧養殖中存在一系列問題。具體包含了這些問題:養殖戶的思想過于落后,必須改進傳統思想。專業知識和技術能力不足,沒有充分考慮到當地能夠養殖的畜牧產品種類,隨意選擇畜牧產品養殖,所以降低了畜牧養殖的經營效益。
2 畜牧養殖可持續發展面臨的機遇
2.1 政策紅利
自黨的十八大召開以來,我國開始全面實行農林牧漁結合種養發展,逐漸以發展畜牧養殖業來促進農業結構調整優化,使傳統的糧食供應改變為畜牧飼養業,這樣不僅能夠增加飼料作物用地,而且能夠提高耕地收益,使飼養草料得到充分利用。同時,國家和各級政府下發了一系列的紅利政策,這些紅利政策對于促進畜牧養殖產業轉型升級,實現畜牧養殖產品的供需平衡起到重要作用,而且能夠擴大畜牧養殖收益,防止畜牧養殖市場出現劇烈波動。
2.2 技術紅利
隨著科學技術的高速發展,當前我國正在全面實施“品種、飼養、管理和防疫”的技術革命,通過發展技術革命,能夠使家畜的生產性能得到顯著提升。例如,在江蘇地區的奶牛養殖產業,養殖規模在不斷上升,各種雞、鴨、魚的飼養周期不斷縮短,一只肉雞成長到3kg左右,只需要35d的時間,飼養和管理技術在不斷進步。同時,各種防疫技術也在不斷發展進步,近幾年來,在全國各地很少發生禽流感等重大動物疫病,已經逐漸對動物疫病進行了穩定控制,這一系列技術紅利為我國畜牧養殖產業可持續發展奠定了良好的條件。
2.3 創新紅利
目前,各項先進的科學技術創新發展,治污模式也在不斷創新,對于廢水、廢棄物的再利用效率逐漸提高。在全國各地逐漸普遍使用“沼氣發酵”和“雨污、干濕分離”治污技術,從而能夠使畜牧類產品生產的糞便進行有效控制、運用,減少糞便的直接排泄量和總量。在處理畜牧動物的糞便時,通過采用發酵床和沼液管道排灌模式,能夠使糞便治理更加簡單、方便,有效減少了糞便處理的成本,促進了生態環境健康、可持續發展,創造了極大的生態經濟效益。同時,畜牧養殖產業中的防疫機制在不斷創新進步,各級政府對于防疫工作的資金投入不斷提高,并且定期指派動物防疫監督人員進入具體的畜牧養殖企業進行指導監督,有效解決了防疫人員不足的問題,能夠更好地提升動物防疫工作水平。此外,畜牧養殖產業的資源循環利用模式在不斷創新。當前,有的農村地區正在推廣食用菌種植,食用菌種植產生大量基質廢棄物,這種食用菌基質中富含了許多粗纖維、蛋白質,具有較高的營養程度和適口性,在養殖肉牛時作為重要的草料食物,能夠使牛肉品質得到顯著提升,有效改進了畜牧養殖產品質量。
3 畜牧養殖可持續發展路徑
3.1 全面改進農村養殖戶思想,提高養殖戶的專業技術能力
養殖戶作為畜牧養殖產業的主體,為了促進畜牧養殖可持續發展,全面改進農村養殖戶思想意識至關重要。當前,許多養殖戶在養殖工作中仍然保留著傳統思想,采用傳統的畜牧養殖模式,所以無法有效提升農村畜牧養殖業發展水平。因此,必須讓農村養殖戶和相關決策達成一致,才能更好地落實畜牧養殖可持續發展政策。地方政府和相關部門必須定期組織養殖戶進行現代化畜牧養殖知識培訓,使他們掌握先進的畜牧養殖專業知識,能夠熟練進行各種規范化操作,能夠按照市場需求合理調整養殖品質以及規模,這樣才能順應市場的發展趨勢,實現農村經濟的健康可持續發展。
3.2 結合當地情況選擇適合養殖的畜牧種類
我國的地理環境豐富多樣,各種地質水文條件比較充沛,在不同的自然環境條件下,適合飼養不同種類的畜禽。因此,不同地區在選擇畜禽的種類時,必須因地制宜選擇合適的畜禽品種,這樣才能改進畜牧養殖產業結構,使當地畜牧養殖水平得到有效提升。例如,在一些草原地區適合飼養牛、羊等食草類動物,這樣才能加快飼養生長速度,而且能夠確保牛、羊的肉質鮮美。在水文條件比較充沛的地區,適合飼養魚類,為魚類提供充足的水文條件,才能增加產量。
3.3 充分利用農副產品來開發健康的飼料資源
在農村地區種植了大量的農作物,如稻谷、小麥、高粱等農作物的秸稈、枇殼大多直接焚燒處理,而焚燒農作物副產品,不僅會對周邊環境產生不利影響,而且浪費了大量的農副產品資源,不利于農業經濟可持續發展。在秸稈、枇殼等農副產品中具有大量的粗纖維和蛋白質等元素,通過利用農副產品進行加工或直接食用,能夠取代畜牧養殖的飼料產品,防止處理農副產品對周邊環境產生不利影響。同時,運用農副產品作為飼料資源,能夠使畜牧養殖和管理的成本得到有效降低,為畜牧養殖產業創造大量的經濟效益。
3.4 嚴格控制和預防各種動物疫病
動物疫病是影響畜牧養殖可持續發展的重要因素,只有嚴格控制和預防各種動物疫病,才能避免畜牧養殖的經濟效益降低,確保畜牧食品安全。因此,在控制和預防動物疫病工作中,必須從下面幾點入手:第一,加強對養殖場的衛生監管,定期安排專業人員進行消毒處理,防止病毒感染,為畜牧養殖創設安全衛生的環境。第二,必須構建完善的免疫制度,加大對疫病防治工作的重視力度,以預防為主,并結合進行防治工作,結合養殖場的動物品種和規模設計相應的免疫方案,并成立獸醫部門,及時進行疫苗接種和治療工作。
4 結語
綜上所述,隨著現代化農業經濟的高速發展,我國的畜牧養殖規模逐漸擴大,為了促進畜牧養殖可持續發展,必須加強應用先進的養殖技術,增加資金投入,完善現代化畜牧養殖模式。
參考文獻
[1] 馬永喜,王穎.規模化畜牧養殖廢棄物處理的環境經濟優化研究——基于生態經濟模型的分析[J].農業現代化研究,2014(3):340-344.
[2] 冉錦成,蘇洋,胡金鳳,等.新疆畜牧養殖經濟效益與碳排放脫鉤關系的實證研究[J].中國農業資源與區劃,2017(1):17-23.
[3] 李敏.現代化畜牧養殖業存在的問題及解決途徑[J].湖北畜牧獸醫,2017(2):21-22.
[4] 賀順賢.動物疾病的病因及防控措施[J].中國畜牧獸醫文摘,2016(1):103.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