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拉美和加勒比地區文化走廊的構建,基于教育和科研,同時輔以國際組織的專業化指導。該走廊的建立促進了該地區文化資源的流動,發出拉美加勒比地區的文化聲音。
關鍵詞:文化走廊;文化要素流動;教育;科研
1 背景
依托拉美加勒比地區文化部長會議。在拉美加勒比文化走廊建立之初,該走廊的宗旨為:1.堅持文化在拉美加勒比地區一體化中無可替代的作用,推動文化事業的發展,以利于本地區經濟增長、消除貧困、消除不平等和可持續發展。2.以多種族、多文化和多語言為特點,尊重本地區的文化多樣性;3.堅持打擊本地區文物走私和偷運。4.重視互聯網在文化戰略方面的突出作用。5.根據聯合國教科文組織水下文物保護公約,采取措施保護拉美加勒比地區水下遺產。
以下,則從諸多角度論述該文化走廊的具體措施:
2 加勒比能力發展計劃
該計劃目的就是盡一切可能確保加勒比地區的世界文化遺產得到良好的保護、管理和傳承。2014年,教科文組織對加勒比地區的文化遺產保護工作做出了一份詳細的評價。在評價文件中所涉及的問題主要有:專業人員的培訓場所和課程、遺產保護建模和本地區文化遺產的網站宣傳。
在專業人員培訓場所方面,評估認為加勒比地區單獨開設此類場地積極性高,場所后勤功能和場地運行規劃草案完整。但是,報告指出開放延誤和人浮于事的現象也時有發生。在課程問題上,評估贊賞西印度大學和荷屬安第斯大學在保護世界文化遺產方面所做出的科研和教學工作。同時,評估報告指出該類別的研究和教學工作很大程度上高度依賴撥資金,這樣使得該項工作受到影響。另一方面,為了招攬人才參與到科學保護、統籌管理安第斯地區世界文化遺產工作中,設立富有特色的網絡在線課程、具有專門科目研究的數字學習工具,從而使得每個項目組織機構可以進行項目評價。從遺產的保護培訓建模來看,加勒比地區的培訓建模還需要細化和完善。評價中說,該建模工作應該符合世界文化遺產大會遺產保護培訓工作的執行細則;其次,尊重加勒比地區獨特的地理、人文特點。再次,在地面考古發掘、水下考古發掘和本國特有建筑遺產保護工作之后,更應該重視和投入各國產業遺址(大莊園、大種植園和礦山遺址)的保護。
在文化遺產的網站宣傳方面,教科文組織通過民意調查得出:70%的受訪者訪問過加勒比遺產保護培訓計劃的網站。但是,61%的人從來沒有在網站上下載過遺產保護培訓的模型,只有一半的人能找到他們想要尋找的內容。[1]鑒于上述的民意調查,教科文組織建議簡化網站訪問的程序和結構;增加資源和特別文件的數量以及各地區培訓課程的簡報。
3 拉美加勒比模擬博物館
該模擬博物館為拉丁美洲加勒比地區文化遺產登記和推廣的網絡在線平臺。草案計劃由委內瑞拉文化部提出的。在2005年的拉美加勒比文化部長和文化政策負責人論壇中,委內瑞拉提出了模擬博物館的建設。在2007年的拉共體文化部長會議中,拉美加勒比地區的文化部長一致通過了建設計劃。作為虛擬平臺,目的是加速推廣普及拉美加勒比地區文化產品,促進區域間的文化合作和交流。自建成以來,該平臺加大了各個國家文化機構、博物館、高等院校的文化藝術交流,增進文化交流共識;在打擊盜竊、偷運各國和地區文物的工作中,該項目成功促使多方信息交流和情報共享成為可能;鼓勵拉美加勒比地區人才投身文化遺產虛擬平臺建設的工作中,使得用戶可以了解和掌握該地區文化動態。
4 南方市場文化信息系統
主要目的是通過加大對文化信息的投入,整個南方市場的文化資源能夠得到最大程度的整合。試驗項目從2006年開始,拉共體對文化信息系統進行試驗,建立試驗基地。其中的內容包括文化附屬性賬戶、建設文化型市場,南美文化資源的對外交流、文化國家建設、南方市場文化信息系統國家機構公共化研究。
在完成試點性試驗后,整個系統被分成若干的幾個部分:1.文物統計的代際保證,以保證南方市場所掌握的整合信息得到實時更新。2.編制區域內次級文化地圖。3.成員國文化機構異同全面闡釋。這樣就保證了在編制信息系統中遵守實事求是、具體問題具體分析的原則。4.所搜集資料研究的推廣和保護。如此,浩如云煙的資料就會有專門專人的看護和分類,不僅利于初次信息系統的構建,同時對于后續研究的有條理開展也大有裨益。5.文化數據收集進展:在建立好宏觀的網絡支持、數據更新和整合、數據多樣性辨析和數據保護后勤工作后,工作人員開始填充系統的內容。
5 結語
綜合以上所闡述的內容,可以看出拉美文化走廊的幾個顯著特點:1.重視科技在文化傳承中的作用。2.文化走廊的建立促進了地區文化要素的流動3.次級區域文化資源流動活躍,整個文化戰略的實施依然處在成長階段。
注釋
[1] Evaluación de CCBP, 2014, UNESCO, La Havana
參考文獻
[1] Declaración de Caracas, Segunda Reunión de Ministros de Cultura de la Comunidad de Estados Latinoamericanos y caribe?os (CELAC), 21 de agosto de 2014.
[2] Declaración Final, Tercera Reunión de Ministros de Cultura de la Comunidad de Estados Latinoamericanos y caribe?os (CELAC).
[3] Declaración de la I Reunión de Ministros de Educación de la Comunidad de Estados Latinoamericanos y caribe?os (CELAC).
[4] Declaración de Surinam, Primera Reunión de Ministros de Cultura de la Comunidad de Estados Latinoamericanos y caribe?os (CELAC).
[5] Evaluación del Programa de Desarrollo de Capacidades para el Caribe para el Patrimonio Mundial (CCBP).
[6] Proyecto Corredor Cultural del Caribe Centroamericano (CCCC), UNESCO.
作者簡介
鄒子航(1991-),男,漢族,河南省扶溝縣人,本科,天津外國語大學碩士生在讀,研究方向:西班牙語語言文化。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