葉惠琪
[摘要]連帶責任是一種民事責任制度,目的在于當糾紛產生時補償救濟損失,使各方當事人法律責任更加明確、權益得到更好的保證。由于連帶責任涉及到的范圍、主體很廣,在民法通則、擔保法以及其他民商法學中均可找到相關內容。而且由于民事、市場關系持續(xù)變化,各種新的情況不斷出現,民商法學中連帶責任相關內容一直很少得到深入探討,本文根據現有法律對連帶責任內容加以分析。
[關鍵詞]民商法學;連帶責任;民事責任;補償救濟損失
連帶責任較多的對象和較大的適用范圍直接造成了其復雜多變的基本特征,即不同領域、不同主體涉及到連帶責任時往往需要根據具體情況對責任等加以分析和確定,這對保護當事人權益有一定的作用,但由于時代不斷發(fā)展,相關法律在具體應用時也出現了部分不完全合理的情況,比如保護一部分人的權益但侵犯了另一部分人等,這并非法律的初衷,本文這對類似情況進行探討,并提出部分建議。
一、民商法學和連帶責任的概述
(一)民商法學概述
民商法是指民法和商法,民法是我國市場經濟的基本法律之一,在法制建設、經濟生活中具有重要作用,包括民法通則、人格權法、債權法、物權法、合同法、侵權行為法等。商法是我國商業(yè)相關活動的主要法律,對完善商業(yè)建設和規(guī)范管理意義重大,主要包括商法總論、保險法、票據法、海商法、公司法、證券法等,由于民法和商法在理論發(fā)展和實際應用中往往一體出現、密不可分,因此通常被通稱為民商法。
(二)連帶責任的概述
連帶責任是指按當事人的約定或者法律法規(guī)規(guī)定的、兩人或者兩人以上對共同債務的承擔責任,使該債務關系獲得法律范圍的承認、保護。由于在民事和商業(yè)相關活動中,很多時候會出現兩個以上機構、個人的共同經濟行為,責任因此具有了連帶性。
連帶責任中,所有人員均負有清償債務的責任,這是連帶責任的本質屬性。目前我國民事、商業(yè)法律法規(guī)中均有連帶責任相關條文,其對保證日常生活、商業(yè)活動的有序進行意義重大。
(三)連帶責任基本要素
在各類民商法條文中,相關連帶責任的規(guī)定的基本要素包括違法行為、損害事實、因果關系、主觀過錯、兩個以上的債務人、責任人與債權人之間存在債務關系、債務可以通過客體得以實現、債務關系符合法律法規(guī)規(guī)定或者雙方協(xié)議八個主要內容。
違法行為是指責任人和債權人之間出現糾紛,碰觸法律。損害事實是指建立在債務關系基礎上出現的一方或多方權益受損的情況。因果關系是指在債務關系框架違法、受損等行為之間的因果關系。主觀過錯是指違法行為、損害性為是否具有主觀意識,還是出于其他原因。兩個以上的債務人是指連帶責任應該是兩個以上自然人或者機構共同承擔相關責任,才能形成連帶關系。責任人與債權人之間存在債務關系是指雙方或者多方之間存在債務形式的聯(lián)系,這種聯(lián)系也是糾紛發(fā)生的基礎。債務可以通過客體得以實現是指債務應該是金錢等實體、是可以通過某種常見標準衡量的。債務關系符合法律法規(guī)規(guī)定或者雙方協(xié)議,是指債務關系出現時,雙方有協(xié)議作為說明,并且債務關系符合法律法規(guī)的規(guī)定,這是糾紛出現時,可以依靠法律處理的基本條件。
二、民商法學中常見的連帶責任情況和問題
(一)代理行為中的連帶責任以及問題
代理行為在現代民事、商業(yè)活動中十分常見,其連帶責任也因此時有發(fā)生并得到重視。
需要注意的是,盡管代理行為中的各方權益、連帶責任是時刻處于法律保護和管理之下的,但往往是在出現違約、違法情況的時候,各方人員、機構才需要承擔相關責任,尤其是代理方,如果代理方人員、機構對代理事務的處置不當,或者在代理前、代理進行中知曉行為違法,卻沒有采取必要措施加以糾正,就需要在糾紛出現時承擔連帶責任,相關法律條文的出現正是為了限制這種行為,由于執(zhí)法行為總是帶有滯后性的,使代理行為中的連帶責任問題總是在糾紛發(fā)生后得到重視,這是需要解決的問題。
(二)共同行為中的連帶責任和問題
共同行為包括兩個方面,一是共同侵權行為,二是共同危險行為,由于兩種形為所造成的后果有一定區(qū)別,因此在法律條文中被區(qū)分開來。
共同侵權行為,是指兩個或兩個以上的機構、自然人共同對其他機構、人員的權益造成損害的行為,該行為的處理需視施害方的動機、主觀過錯具體確定,關于這一點,司法上的討論尚無結果,通常來說會根據具體情況確定。共同危險行為是指兩個或兩個以上的機構、自然人對其他機構、人員施加具有一定危險性的行為,無論該種行為是否最終產生了危害,都屬于違法行為,也均需承擔連帶責任,共同行為中連帶責任的主要問題在于,由于各類糾紛帶有各自的特色,而債權方又往往缺乏法律知識,責任劃分和責任人的確定存在困難。
(三)承擔責任中的連帶責任以及問題
現代社會的民事、商業(yè)活動中,往往存在著承擔責任的情況,尤其在一些中小企業(yè)和個人融資的環(huán)節(jié),連帶責任因此產生。
一般來說,某企業(yè)需求經營資金,但該企業(yè)不具備上市能力,融資的渠道就會相對狹窄,如果該企業(yè)想尋求民間資本幫助,那么很可能需要某機構或者個人作為擔保,而如果該企業(yè)在后續(xù)經營中倒閉或者出現其他無力償還債務的情況,同時債權人并無過錯,合同中也無特殊注明,擔保人就應承擔相關責任,這種情況下的連帶責任往往會使擔保人權益遭受損失,而且追責也存在一定的難度。
三、民商法中連帶責任相關問題的解決建議
(一)加強法律宣傳
法律宣傳是提升民眾法律意識、法律知識水平的重要手段,可以通過兩個途徑實現,一是更多的利用媒體進行義務宣傳教育,二是增加法律援助的力度。
媒體方面,包括大部分的電視、廣播媒體、紙面媒體、新媒體,均可以作為宣傳的媒介,出于商業(yè)化的考慮,相關宣傳教育內容應安排在下午或者午夜時段,有需要的民眾可以自行選擇觀看。車載媒體可以作為一個可行的宣傳媒介,尤其是公共交通方面,公交車、長途汽車甚至火車,都具備很好的宣傳條件,民眾出行時,時間往往是充裕的,利用這些時間進行法律宣傳,既不影響正常生活,也達到了普法的目的。endprint
法律援助方面,目前我國各地的法院等均設有免費的咨詢臺,民眾可以享受免費的法律援助,為求更進一步加強民眾對于連帶責任、連帶責任人等方面知識的了解,可以在現有基礎上增加更多的宣傳內容,變被動為主動,更積極的幫助民眾了解法律知識。
(二)加大立法工作力度
立法工作的加強,是法治社會建設和時代發(fā)展的共同需要,主要措施是加強與司法機關和民眾的溝通交流。
大部分公訴案件的起訴方是司法機關,其往往更了解案件始末和各類細節(jié),立法機關在進行立法工作時,可以聽取司法機關的建議,使法律法規(guī)更加完善,但一定要注意的是避免司法立法機構權力的重疊和濫用。立法機關人員還可以同普通民眾耕讀的溝通,了解民眾對法律的看法和訴求,將以人為本的精神作為立法工作的指導思想之一。在條件允許的情況下,立法機關還可以與違法的人員進行交流,幫助其改正的同時,將其經驗教訓作為立法的參考之一。
(三)進一步確定不同情況的處理標準
目前來看,由于大部分糾紛存在各自的特點和特殊性,相關部門進行處理時,往往要根據當地情況確定標準,這使相關工作的難度增加,工作內容也更為繁瑣,應在條件允許的情況下,進一步明確對不同情況的處理標準,降低地方和相關部門的工作難度,主要途徑包括兩個,一是提升地方立法的自主權,二是完善目前現有的立法工作。
我國部分地方已有較大的立法自主權,但鑒于目前日益復雜的民事、商業(yè)等經濟糾紛類型,可以在現有基礎上進一步增加地方的立法自主權,同時選擇法制水平較高的地區(qū)作為示范區(qū),重點進行相關立法工作,將連帶責任法律條文充分細化、完善化,為其他地區(qū)的法律法規(guī)建設提供參考。現有立法工作的完善是指相關人員應深人民間,了解當前多發(fā)的連帶責任類型、情況,尤其是不同處理方式的影響,分析其中的原因,比如哪一樁糾紛的處理讓媒體和民眾覺得不滿,原因是什么,該經驗即可以作為參考,反之,哪一樁糾紛的處理讓媒體和民眾覺得滿意,滿意的原因在哪,也可以為下一步立法工作提供經驗。尤其需要注意的是,正如從前的糾紛類型被現有糾紛取代,連帶責任相關問題在未來會出現何種變化,如何設定合理的處理標準進行應對,這也需要相關人員進行大量的取證分析工作。
四、總結
連帶責任問題是民商法中經常出現的法律問題之一,是一種基于債務關系的兩個以上自然人或者機構共同承擔償還義務、接受法律約束的法律條文,是我國現代化建設和法制社會建設的需要和重要產物。目前來看,連帶責任涉及的范圍廣、對象多變,因此始終處于不斷完善的狀態(tài),也存在著一定問題,通過加強法律宣傳和立法工作的力度能夠有效解決,使其更好的服務于法制社會建設。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