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黨員教育活動課程化是在雙院制改革背景下,基于課程化的理念,將內容豐富、形式多樣的黨員教育活動,按照課程標準加以整合、設置,構建領域交叉、點面結合的若干課程模塊,充分發揮課堂教學的穩定性和工作的靈活性,用課程的方式完成對學生的教育和思想引領,并通過對實踐活動項目的實施、管理和評價,最終將學生活動的參與體現為獲得學分的一種運行模式,有助于提升黨員教育的系統性,保障黨員教育效果。黨院教育活動課程化是教育教學工作與黨建工作相結合的一種方法,它將抽象的理論性強的黨建工作,融入具體的實踐性強的課程教學,有助于學生積極主動地或潛移默化地接受黨的理論知識,采取“理論教學”+“特色活動”的新型黨員教育模式,讓黨的信念在學生心中生根發芽,有助于鞏固兩學一做的學習成效,有助于促進學生自覺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
關鍵詞:雙院制;黨員活動;課程化
黨員教育活動課程化是通識教育教學工作與黨建工作相結合的一種方法,它將抽象的、理論性強的黨建工作,融入具體的實踐性強的課程教學,有助于學生積極主動地或潛移默化地接受黨的理論知識,采取“理論教學”+“特色活動”的新型黨員教育模式,讓黨的信念在學生心中生根發芽,有助于鞏固兩學一做的學習成效,有助于促進學生自覺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
雙院制視閾下的黨員活動課程化是在雙院制育人模式下(院系負責專業教學,書院負責專業教學以外的學生教育)以課程化的理念,將形式多樣、內容豐富的學生黨員教育活動,按照課程標準進行整合、設置,構建領域交叉、點面結合的若干課程模塊,充分發揮課堂教學的靈活性和教學的穩定性,采用課程的方式完成對學生的思想教育和引領,并通過對實踐活動項目的實施、管理和評價,最終將學生活動的參與體現為獲得學分的一種運行模式。有助于提升黨員教育的系統性,保障黨員教育效果。
習近平總書記指出,加強黨對高校的領導,加強和改進高校黨的建設,是辦好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大學的根本保障。筆者所在的新鄉醫學院三全學院自2014年8月,實施“院系+書院”的雙院制育人模式以來,書院在黨員教育課程化方面開展了大量的嘗試與探索,將黨員教育活動以課程化的形式呈現,堅持立德樹人,把培育和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融入黨建育人全過程,以“理論課程”+“品牌實踐活動”形式,推進黨建創新,不斷提升基層黨建工作科學化水平,為學校改革和發展提供強有力的思想和組織保障。
該探索主要從課程體系、授課過程和考核模式三個方面來構建黨務教育活動課程化實施路徑。
1 課程目標設置差異化,構建科學合理的課程體系
圍繞學生黨建工作要點和要求進行課程內容的選擇和安排,依據學生的特點和教學目標,緊跟黨的理論創新步伐和時事政治形勢,分為理論課和實踐課二個板塊,制定教學大綱和教學計劃,規定學時和學分,科學合理地構建黨建活動課程體系。
2 授課過程創新,加強授課實效性
1.組建專職師資隊伍,開展專題培訓。由黨總支書記和黨務專干負責擔任主講教師,各支部書記擔任輔導老師,組成專題教學小組,專門負責各個專題的教學,開展集中備課等,邀請經驗豐富的教授開展專題培訓,提高授課老師的教學能力。2.采用“讀、聽、看、議、說、寫、做”多法并舉的授課方式。“讀”即閱讀學習資料;“聽”即聽取理論專題課程;“看”即觀看優秀教育影視片;“議”即開展政治理論專題討論;“說”即組織總結匯報會;“寫”即書寫學習心得體會;“做”即實施各種實踐活動。這幾種方法相互結合,既有利于加強師生互動,也有利于提高學員學習的主動性,將黨的理論知識內化成自覺行為,創造性地思考和解決實際問題。3.利用網絡平臺傳播黨建知識,豐富教學方式。開通網上學習專欄,組建學習交流群,上傳重要文獻、教學大綱、教學視頻、最新動態等學習資料,同時充分利用微信公眾號等平臺傳播時事新聞和理論性知識,并通過該傳播渠道加強互動性和針對性,讓網絡成為黨建活動開展課程化教育教學的重要輿論陣地。
3 建立系統的考核模式,綜合評價課程化
考核采用二級制(合格、不合格),成績合格者,獲得該課程的規定學分;成績不合格者,不能獲得規定學分。課程考核成績具體量化評定實行百分制,由平時成績(10%)、理論成績(60%)和實踐成績(30%)三部分組成,大于或等于60分,認定成績合格,低于60分,認定成績不合格。具體量化標準:1.平時成績=完成學時/規定學時*100,平時成績主要根據考勤記錄、班級表現等給予認定;遲到或早退1次,扣除0.5學時,缺勤按實際情況扣除學時。2.理論成績,理論課程結束后,以閉卷筆試為主要考核形式,實行百分制。3.實踐成績,實踐課程結束后,以提交心得體會的形式進行考核,實行百分制。
該項探索對于提升黨員素養方面的創新意義主要有:
首先,建立了覆蓋全面、貼近學生、實用性強、動態發展的黨建課程體系,解決了黨建教育工作相對枯燥單調的傳統問題,黨建教育更加規范化、系統化、持續性更強;優化了通識教育課程體系的設置,為學院通識教育活動課程化的推行提供參考依據。
其次,學生活動由傳統單一的課外形式走向第一、二課堂聯動,運用多法并舉的教學方式,創新了學生活動實施的路徑和方法。活動實施地點更加靈活,可以是課堂,也可以是學生寢室、課外活動場所,其形式可以是上課、談話、實踐活動等任何群體性的活動,從而極大拓展了教學空間,最大限度發揮育人優勢,引導學生在學習討論、發現成長新問題、解決新問題中,主動開展自我教育、自我管理和自我服務。
再次,考核評價采用量化考核,有效記錄活動實施過程和活動參與度;并通過規定學分和獎勵學分的界定,實現通識教育課程化學分認定與綜合素質測評的有效對接。
最后,完成教育教學、管理、服務工作理念的轉變,由教師主導轉向學生自主。教師成為教育內容的整合者、課堂教學的組織者、活動實施的設計者,學生變成自主學習的引導者和主導者。
該模式推行三年來,基層黨建工作活力和凝聚力進一步增強,學生黨員先進模范作用有效發揮,基層黨組織黨建工作水平穩步提升,先后涌現出黨員服務中心等多種形式的黨員志愿活動示范基地,品牌黨建創新活動影響力日益擴大,“共走長征路、重溫長征情”、“喜迎十九大,共筑中國夢——夢回紅巖”紅色話劇獻禮十九大等黨建活動,先后得到了中國新聞網、中國青年網、中國網等數十家國家級、省級新聞媒體的報道,有效引導黨員立足崗位做貢獻、激發黨員爭當先鋒模范新動力。
十九大的勝利召開標志著我國已經邁入新的歷史時期,新時代標明新方位,新征程提出新任務,新起點對應新要求,作為基層黨組織,在雙院制育人模式契機下,以“促和諧,加強黨的組織建設;講黨性,突出黨員隊伍建設;樹先鋒,強化教師職業道德建設”為綱領,以黨建活動課程化為抓手,大力加強基層黨組織建設和黨員隊伍建設,進一步提升雙院制下的基層黨建工作水平。
作者簡介
萬建苗(1983-),女,漢族,河南南陽人,碩士,講師,新鄉醫學院三全學院精誠書院黨總支副書記,研究方向,德育。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