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隨著時代的發展,網絡在給我們帶來無限的便利和相對自由的言論表達的同時,隨之而來帶來了一個新的社會問題,以網絡媒介為基本載體,以語言霸權的形式發表具有攻擊性、煽動性、歧視性和侮辱性的言論,直接或間接對他人使用謾罵、詆毀、蔑視、嘲笑等語言,即網絡語言暴力。本文將從社會沖突論的視角,結合社會心理學等,分析出現網絡語言暴力的原因,并提出相應的建議。
關鍵詞:社會問題;網絡語言暴力;沖突論;社會心理學;原因
隨著網絡的迅猛發展,微博、社交網站、視頻網站、社交論壇的興起和應用,更使網絡傳播成為當今信息傳遞和人際交往的重要方式。然而,由于網絡的開放性、虛擬性和隱秘性,網絡也成為負面情緒宣泄的主場所。我們在享受著網絡帶來的益處和便利的同時,也承受著網絡上具有攻擊性的暴力語言。網絡語言暴力是指:一個帖子或報道,描述一件大眾感興趣的,或能激發社會內在情緒的事情,被互聯網這個巨大的傳播平臺演化成全民關注的公眾事件,對當事人或組織造成不應有的壓力,而且會影響事件的進程或司法判斷,導致大大超過所犯錯誤的懲罰①。
由于網絡的虛擬性和匿名性,我們很難去找到說話人的真實身份,從而對因其產生的不良后果無法去追究其責任,所以很多人因此會毫無顧忌的去評論某一事件或某一個人,會用到很多具有攻擊性的語言,從而對其他人的人格、精神、心里造成不可估量的傷害。
網絡語言暴力反映的其實并不是一個個人行為,而是集體的行為,這種行為既是無意識行為,又是一種有意識的行為,本文就用社會沖突論的功能分析網絡語言暴力的形成原因。
1 網絡語言暴力的幾種表現
目前網絡語言暴力的影響越來越大,使得不管是普通人還是名人,對于網絡語言暴力都是趨之若鶩,尤其是一些明星由于網絡水軍的暴力語言,從而導致精神傷害,目前網絡語言暴力存在這兩種表現:
第一種,對于某人或者某物進行語言辱罵或者攻擊,例如前段時間,臺灣歌手范瑋琪在國慶期間沒有發表關于愛國的言論,只是在微博上曬自己孩子的照片,導致一大波網民包括網絡水軍在她微博下評論,甚至辱罵她,并且還詛咒其孩子,這在一定程度上上使得范瑋琪精神上受到一定的傷害,范瑋琪不得不發表公開道歉,包括她的丈夫也發表公開道歉,但是還是有一群人繼續對其進行辱罵以及恐嚇。
第二種,針對女性的語言暴力。一些女性由于某種事件,一群網民在對其進行口誅筆伐時,出現一些非理性的言語,例如,前段時間吉林一個后媽對繼女進行虐待,很多網民在網絡上對這繼母進行譴責時,稱她為:女魔頭、人渣之類,甚至由部分網民發言,應該將這一繼續進行先奸后殺等滿清十大酷刑。
2 網絡語言暴力的產生原因
(一)現實性沖突
根據社會沖突理論,我們可以分為現實性沖突和非現實性沖突。首先現實性沖突,是指網民對于某個人或某個事件非常不滿,從而通過網絡,例如微博、論壇等發表一些過激的言論,他們的這種行為實際上是為了推動事情的解決,但是往往卻因此造成不可估量的后果。例如在2008年韓國當紅女星崔真實因為不堪網絡謠言的惡意攻擊,而選擇了自殺,從她的平時記錄里可以看出她被那些網絡謠言折磨的幾乎精神崩潰,自殺之前跟她母親哭訴:“人言可畏” ②。這種網絡語言暴力,往往在事情達到多數人滿意或者造成嚴重后果之后,就會自然的消失,但是其所造成的傷害卻無法得到彌補。
(二)非現實性沖突
1.作為個人情緒宣泄的方式
由于互聯網的迅猛發展,其大大拓展了人們的社交方式,從而很多人由于在現實生活工作中遇到不如意的事情,在現實生活中又不得解決,個人的負面情緒得不到紓解,從而選擇在網絡上釋放自己的情緒,來進行心理自我調節,因此會在網絡上發表一些不當言語,但是當他生活工作又重新恢復順利時,他的情緒也會隨之恢復,在網絡上也會恢復文明。
2.為了某種目的刻意制造出的情緒化的從眾心理
在文章的前面有提到過,網絡語言暴力是一種集體的有意識行為,也就是說有一些有組織的不法群體,他們為了達到自己的某種目的,就會在網絡上散布一些謠言,或者在網絡上可以煽動或挑撥其他網民,在一定意義上影響了社會的和諧發展。比如說在貼吧里,某一個地方的人發表惡意言論刻意攻擊另一個地方的人,從而導致兩個地區的人在網絡上掐架,而其他地區一些不清楚事情的網民也跟著起哄,從而加深了地區之間的矛盾,甚至會影響到現實生活中來,從而影響社會治安和社會和諧發展。
3.心理障礙的反社會人格的表現
有一種人,他具有強烈的反社會人格,由于某種原因,對社會具有強烈的不滿,所以往往一件小事,都會讓這類人群產生嚴重的不滿,因為在現實生活中做出一些出格的事情會受到懲罰,所以他們選擇到網絡上發表粗俗的言論,來發泄他們心中的不滿,從社會心理的角度來看,這是一個非理性的情緒化的心理,這類人的心理往往有一定的障礙,需要借助一些外力對他進行正確的疏導。
3 對網絡語言暴力的建議
(一)完善網絡管理立法,加大以法制網的力度
首先加強網絡監管,將相關法律規定的處罰落到實處,對于放任甚至直接參與網絡語言暴力策劃的網站及時給予懲處。同時進行網絡實名制,即網民在網絡上表達意見時必須在網絡后臺登記自己的真實身份,在后臺登記既能夠保護網民的隱私,又能起到限制網民惡意發表不當言論的作用,在一定程度上會減少網絡暴力語言的出現。
(二)加強國民的素質教育,提高國民的思想文化素質
因為網絡是一個相對公平的平臺,所以任何人可以在上面發表自己的觀點,因為人的素質是參差不齊的,在以法律等強制手段控制網絡暴力語言的出現這只能治標,所以最關鍵的是提高國民的思想文化素質,這才是治本之策。國民的綜合素質提高了,其在上網的時候,就能夠文明上網,從而減少網絡暴力語言的出現。所以當務之急是將加強國民的素質教育納入到精神文明建設當中來,提倡文明上網,杜絕以各種侮辱,諷刺等具有攻擊性的詞語去傷害他人。
(三)加強正確網絡輿論引導,控制,減少各種不良影響
以正確的輿論引導對整治網絡暴力語言具有釜底抽薪的效果。在如今這個時代,網絡輿論的引導特殊作用顯而易見,有輿論就會有輿論引導,網絡語言暴力形成的第一步就是謠言的傳布或者價值的誤判,所以正確的輿論引導對于整治網絡語言暴力至關重要。
4 結語
隨著社會的發展,人們在要求相對自由的言論表達權的同時,由此而產生的網絡暴力語言帶來的負功能,對個人甚至社會都產生嚴重的后果,因此對于網絡暴力語言的整治勢在必行。在整治這一現象的時候,加大法律的力度是必然的,但是提高國民的思想文化素質也是不可缺少的,甚至更加必要。所以我們要雙管齊下,既保護公民的言論自由權,又要遏制網絡暴力語言的出現,為社會的和諧穩定發展做出貢獻。
參考文獻
[1]網絡語言暴力現象的防范與治理[J/OL].光明日報,2013-08-26
http://news.xinhuanet.com/newmedia/2013-08/26/c_125243659.htm
[2]繆鋅.網絡語言暴力形成原因透析[J].人民論壇,2014,12(464):167-169
[3]李憲玲.網絡語言暴力的成因分析及對策研究[J].華中師范大學學報,2010,04:68
[4]李賢斌.網絡語言暴力現象分析[J].湖北師范學院學報,2008,28(05):21-23
[6]科塞.社會沖突的功能[M].華夏出版社,1989.4
作者簡介
楊睿(1988-),漢族,吉林省長春市,大學本科學歷,長春工業大學,社會學。endprint